盘点中方的几个说法 中美关系转弯还是直怼
有人说,中美正进入建交以来的最困难的时期,有人甚至说是“至暗时刻”,中美之间的口水仗、外交仗仍在继续,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持续的角斗,但于此同时,中方也伸出了橄榄枝,在新冠疫情之下,中方近期对中美关系有了几个新的说法,中美关系会不会因此转弯,还是继续直闯?引起关注。
中美僵局仍在持续
中美在多个领域的角斗仍在继续,美国总统特朗普10日表示,两国关系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破坏”,并未考虑就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展开谈判。不过,首阶段协议似乎仍在推进,中国继续向美国购买农产品,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数据称,近日中方又采购25年来最大规模的玉米。
其他领域的角斗在继续,南海局势在升温,两国近日在南海同时进行军事演习。《彭博社》10日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指华府计划在未来一星期内,发表与南海局势升级有关的声明,暂时未知道细节。
在香港问题上,美国因“港区国安法”草案展开行动,扩大对香港的制裁力度,美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停止向香港出口军用设备,美商务部长罗斯宣布撤销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
对待美国,中方的态度强硬一向如初。中美之间的口水仗和外交仗一直在持续,在美国对中国官员施加制裁和签证限制后,7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针对美方错误行径,中方决定对在涉疆问题上表现恶劣的有关美国机构和个人采取对等措施。
中国媒体也很强硬,尤其最近又传美将向台出售“爱国者三型导弹”,针对台海情势,《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为防台海擦枪走火,美台请悠着点”的社评,文章警告美台采取行动为台海局势降温,否则“就等著擦枪走火在某一天突然到来吧”。
中国积极挽救中美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式橄榄枝也频频伸出。4月2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专访时提到中美关系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具体而言,即一要保持两国领导人经常沟通和两国有关部门的对话和协调;二要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三要加强两国在多边领域的国际抗疫合作。“三不要”就是不要对中国搞污名化、把疫情政治化;不要人为破坏、干扰两国合作大局;不要借疫情搞零和竞争。
7月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中美智库媒体论坛上的致词,他提出三个意见与三点让中美重回正轨的建议。在意见上,他认为,中美双方不应寻求改造对方,而应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中国的对美政策没有变化,中方仍愿本着善意和诚意发展中美关系;要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走对话合作之路。
在建议上,王毅表示要第一,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管道,因为只有交流才能阻止谎言,只有对话才能避免误判;第二,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单,这一份清单包含合作清单、对话清单与管控清单;第三,聚焦和展开抗疫合作。
就在同一天,中国资深外交官、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也认为,中美可能还不是最低谷,在美国大选前出现新问题的可能高度存在。中方应该不仅仅对美方的挑衅做出被动回应,要考虑主动出牌,推动在关键领域坦诚对话,彼此真正倾听,切实解决双方合理关切。
不过,虽然中方不断缓和语气,表示希望磨合,但目前美方仍不理不睬,美国的围堵仍在继续,还有消息指特朗普可能在短时间内采取两项或三项针对中国的行动,目前仍尚待观察,未来中美关系究竟会有怎么样的走向,会不会出现转弯,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