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剛過,炎炎烈日下,氣溫還在升高,但新冠肺炎疫情卻絲毫沒有要消退的意味。在北京,雖然防疫專家表示疫情已經基本受控,但是針對北京民眾不斷升級的外出限制政策,仍然讓人感到緊張。


中國古代著作《內經》中就曾提及:“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眼看過了夏至,消滅新冠病毒變得越來越難,疫情持續至少兩三年的可能性,已成為越來越多專家的共識。病毒和人類的抗爭恐怕已經成了一場持久戰,到底要打多久,誰也不知道。
而2020年,偏偏又遇上了全球多國的選舉年。從美國備受矚目、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總統大選,再到非洲10餘個國家的全國性選舉,這在疫情的影響下都變得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一放開限制,一有大型聚集,新增病例數就節節攀升,這讓所有人都感到頭疼。
但需要看到的現實是,短期內我們已經無法把病毒立即趕走,只能被迫學着和它共生共存。選舉終歸還是要辦,生活也還要如常繼續,但這些都只是疫情下人類迎來的第一個挑戰而已。

美國大選集會或令疫情持續反彈

人際間的近距離接觸是新冠病毒得以廣泛傳播的溫床。這也是為何在全球多國見到新冠疫情趨緩,逐步放開封鎖、着手恢復經濟之際,疫情又開始反彈的原因。而且人流越聚集,反彈越厲害!
然而,在各國的選舉年中,各種集會和投票使得人流聚集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也成全了新冠病毒,讓其有了肆虐傳播的機會。
今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之年。當地時間6月20日,特朗普舉行了新冠疫情爆發後的首場競選集會。沒想到的是,當天集會開始前不久,特朗普競選團隊證實,6名參與籌備集會的團隊成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即便如此,從電視直播畫面看到在競選集會的現場顯示,在特朗普身後就座的觀眾中幾乎沒有人佩戴口罩。雖然白宮曾表示,集會現場將為到場觀眾提供口罩,但在不強制佩戴的規定下,將有多少人在集會上成為潛在的病毒傳播者,令人後怕。
從過往幾周的數據已經看到,包括俄克拉荷馬州在內,美國約20個州日均新增確診病例呈現上升勢頭。當地衛生官員認為,感染人數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民眾在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外出聚集有關。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公眾假期之一,加上周末是一個為期3天的小長假。
為此,已經有部分州為此叫停了重啟經濟的計劃,維持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美國猶他州州長加里·赫伯特在當地時間11日晚宣布暫停重啟計劃的申請。據悉,自陣亡將士紀念日以來,該州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百分比在每周平均增加到7%,而在6月中增加至10%。
美國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疫情形勢將持續嚴峻。而加上後期的大選因素,如果當地再頻繁舉行更加大規模的集會,後果將會更不堪設想。

非洲13國選舉 有效防疫成挑戰

在非洲,2020年也是選舉之年。包括多哥、幾內亞、布隆迪、馬里、埃塞俄比亞、塞舌爾、坦桑尼亞、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加納、中非、尼日爾、索馬里等在內的13個國家都將先後舉行總統或議會選舉。
早前,就有英國研究預測,鑒於非洲醫療系統的薄弱,新冠肺炎可能導致非洲數百萬人喪命。雖然在國際呼籲之下,幾乎所有非洲國家都關閉了邊境,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關閉學校並禁止大型集會,但如今,非洲的疫情仍然處於加劇階段,確診病例已經逾二十萬。
但一旦開始了波及全國範圍的選舉,非洲本來就有限的防疫成果必然將被打破。要知道,在非洲之外的一些地區如期進行選舉時,都採取了必要的衛生措施。例如法國選民被要求在隊列中保持一米間距,自帶鋼筆,並在投票前使用消毒液;美國施行風險較低的郵寄投票方式(Postal voting)。但這些舉措,對於非洲而言大多難以效仿。非洲各國的選舉規模較大,例如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所需建立的投票站分別達68,000個和60,000個。非洲基礎設施和資源相對欠缺,也讓其實行郵寄投票也不現實。
這樣一來,大規模集會成了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是,這無疑將帶給病毒又一次肆虐的機會,甚至將給本就不堪重負的非洲各國帶來致命一擊。
但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即使選舉推遲,也意味着內外交困。非洲可持續民主選舉研究所高級項目主管Grant Masterson指出,非洲國家選舉的時間安排相當嚴格,許多國家的大選通常時隔四五年,外加三個月的“窗口期”。埃博拉期間的經驗表明,推遲選舉並不像取消一場音樂會那麼簡單。選舉活動失敗可能僅僅是個經濟問題,但取消或推遲選舉將“使國家陷入憲政危機”。原有的政府能否在此背景下實施有效的衛生措施,會否因防疫不力造成更大的損失,也是個未知數。
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當前新冠病毒大流行仍持續加速,呼籲各國絕不能掉以輕心。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日前表示,在6月18日一日內,全球新增逾15萬例確診,創單日新高,其中,美洲占約一半,南亞和中東通報的病例也佔大部分;他強調,世界正處於一個“新的危險階段”,“病毒仍在快速傳播,仍是致命的,大多數人仍易被感染”;人們應繼續實施社交疏離,並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不斷有消息曝出新冠病毒可能變異造成傳播力更強,這讓人們醒悟,連曾經抱有希望的疫苗或許也指望不上了。新冠病毒狡猾多變,即使人類以最快的速度研製出了疫苗,其能不能有效對病毒起到抵禦作用都說不準。
上海醫療救治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6月20日再發微博表示,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在這之前,中國保留謹慎心態,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而維持諸多現行的防疫措施,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
這個“至少”二字,就算是比較樂觀的估計,也是在讓人們做好長期的準備。人類綿延至今,除了天花,從來沒有消滅過任何一種病毒。從這一點上來看,人類與病毒長期共存,似乎本身就是由古至今都需要面對的事實。再加上多國選舉年的到來,眼下可謂困難挑戰重重。但這或許只是逼着人類去和病毒共存的第一步。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