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爛電視、抵制炒麵,加稅中國產品,印度排華掀不起的浪
印度反華歷史上就有,60年代幾乎把華人在印度趕盡殺絕。如今的印度又再現反華,然純屬街頭幾個小混混起鬨鬧事的節奏,掀不起大浪。印度莫迪總理開始為這場紛爭降火,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龍象“之怒”不如龍象“互補”。
因為邊境衝突,印度有民眾將中國制電視機扔在大街踩踏泄憤。西部城市蘇拉特(Surat),一處公寓的居民將家中的中國產電視機丟下樓,落到地面後,圍觀群眾紛紛拳打腳踢,將電視機徹底損毀。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支持此舉的印度網民也在呼籲更多人抵制中國產品,一名網友說:“讓我們試着將中國產品趕出印度市場,讓中國經濟變慢吧。”
也有印度民眾在 OPPO 廣告牌上塗抹“拒絕中國產品”以宣示;儘管印度總理莫迪指中國軍隊沒有跨界,但《鑄幣報》還在頭版刊登 68 位各界人士不實際的“反擊中國侵略”的廣告;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號召抵制 500 種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全然不顧沒有中國產品印度怎麼過?情報機構也出來要求政府阻止 TikTok 等 52 個與中國相關的應用程式;電信部通知運營商停止採購華為和中興的通訊設備;鐵路部門中止和中國工程公司的合同等,排華浪起。
印度響起反華聲
印度反華的聲浪似乎正在響起,不僅在邊境,印度還在經濟領域要和中國“開戰”。
在新德里,一位印度政府部長呼籲關閉中餐館。有印度官員突然開始審查與中國公司的合同。印媒報道,印度社會公正和權利部部長阿塔瓦萊在推特表示,印度應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中國食品以及在印度出售中國食品的所有餐館和酒店都應關閉。
退役軍人也走出來了,不是拿起槍杆子,而是要對中國經濟制裁。陸軍退役少校蘭吉特·辛格(Ranjit Singh)說“我們應該對中國千刀萬剮,”他呼籲抵制中國商品。“我們要打擊要害,也就是經濟。”經濟制裁,這就不需要軍人了。
甚至連印度共和黨領導人Ramdas Athawale都提出“抵制炒麵”的口號,禁止提供中餐的餐館。而事實上,印度的這些餐館大都是印度人在經營,僱用的是印度廚師,並且食品原料也都是印度農產品。
印度貿易商團體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也表示,將進一步動員印度的貿易商抵制中國商品並為本地產品提供支持。
路透社引述印度政府文件顯示,印度計劃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約300種產品設置更高的貿易壁壘,並提高進口關稅。至少從今年4月開始,印度政府就一直在評估該計劃。消息人士稱,新的關稅結構可能會在未來三個月內逐步成形。
愈來愈多的人在討論“印度經濟圈”這個概念,似乎想要玩一場可以不帶中國的經濟發展。小米、華為、聯想(Lenovo)和TikTok等全部都成為針對目標。位於西里古里(Siliguri)的“香港市場”也因而決定改名,同時不再出售中國產品。
印貿易逆差嚴重華壟斷手機
不過,依眼下中印兩國的經濟關係,印度要抵制中國貨,可謂一個“難”字。過去近十年,中國科技巨擘向印度初創企業投資數以十億計美元,中國對印度的主要影響力還來自貿易。
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印貿易額達到926.8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高達567.7億美元,即超過貿易額的六成。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一直是印度政府難以擺脫的問題,一方面要求中國對印度出口商開放資訊科技和製藥市場,另一方面要發展本地製造減少依賴。
但是,這種經濟依賴一時難以擺脫,因為兩國經濟互動是結構性,是市場行為。中國製造的價廉物美在全世界有優勢,印度也是受益者。它從中國進口不同產品,在市場佔比很高。例如28%的冷氣機都是從中國進口,27%的汽車零部件來自中國,85%的手機部件來自中國。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的數據指出,2018至19年度期間,印度進口的中國貨最多是電子設備,達206.3億美元,其次是核反應堆和化學物,分別達134億美元和86億美元。
印度智能手機行業幾乎被中國公司壟斷,最暢銷手機品牌首五位有四間都是中國公司。華企於當地設廠,製造職位,這讓印度難以說散就散,說抵制就抵制的。
儘管印度民間有抵制中國貨的聲音,市民卻無法扔掉手上的最愛。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一加”旗下最新手機在印度網站開賣後,僅耗時數分鐘就售罄。
亞馬遜(amazon.com)印度網站在一加8 Pro開賣後數分鐘即顯示,這款手機已售罄。因為一加8 Pro價格遠低於美國蘋果公司(Apple)旗下最新iPhone。
而對印度市場來說,除了價格不同,使用其實沒大影響。一加8 Pro銷售速度顯示對印度人而言,“抵制功能強大的平價中國產品說得容易做到難”。
疫情導致的中國供應鏈斷供,就讓印度人前所未有地意識到了自己在生產和生活上沒有中國製造有多可怕。大部分是核心部件或原料葯,導致青霉素等許多基本藥品價格上漲50%、紡織產能被迫下降……這些是發生在印度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推行進口替代、是在鼓吹的“印度製造”“啟動印度”等等一大堆光鮮亮麗的計劃之後。
即便是自稱已經60%施行了本地化的印度空調企業也得承認,他們的壓縮機只能從中國進口。受到影響的還不止是電信、汽車、醫藥這些印度標榜的核心重點產業。
印度總理為衝突降溫
印度總理莫迪6月19日發表電視講話說,“無人侵入我們的邊境”,中印兩國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已經平息。莫迪是在有關邊境衝突的一次會議結束後發表講話,給出十點信息。其中第一點就說,印度邊境沒有被入侵或佔領。“現在那裡已經沒人了。我們的哨所也沒有被佔領”。
路透社評論,莫迪關於兩國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已經平息的說法,似乎是在為這次事件降溫。大規模排華、與中國交惡應該不是莫迪的選項。
在非華人主導的社會情境下,反華一詞指的是華裔及華人為少數族裔的情境下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排斥、歧視、仇視或恐懼的情緒及政策,為種族主義、仇視外來移民或政治緊張關係的表現。
印度有排華的歷史,歷史記錄模糊,大多是碎片化的,但卻是活生生的存在。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對當年生活在印度的許多華人而言,那場持續了一個月的戰爭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戰爭爆發後,印度迅速出台《國防法》(Defence of India Act and Defence of India rules 1962),授權政府可以不經法律程式“逮捕和拘留任何(懷疑)有敵對出身的人”。在這一法令下,任何有華人姓名、華人血統、甚至長相近似華人的都可能被逮捕。他們中的許多人雖然祖籍中國,卻已經幾代人在印度生活。
當時,印度各地數以千計的華人華裔被抓。據估計,受影響的華人華裔約為2萬至4萬人。
其中大約7500人獲准離開印度,前往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香港、日本和美國等地。而那些不願離開或者沒有足夠財力離開的人,不少被送往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的代奧利拘留營(Deoli)。
大約3000名華人被關押在這個拘留營,其中六成是老人和兒童。最後一批被關押的印度華人到1967年才獲釋。如今被保存在網絡上的《代奧利日記》(The Deoli Diaries) 記載了很多人當年在這個拘留營中的記憶。
作者之一的德叟扎曾向媒體表示,被關押在代奧利拘留營的很多印度華人最終獲得釋放返回原住地時發現,他們的家、他們的財產都已經被毀或被充公,有的甚至不準返回住處。
當年華人在印度影響很小,如今不一樣了。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新聞發言人嵇蓉參贊曾表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在印累計投資已超80億美元,遠遠超過印度其他幾個陸上接壤國家在印投資額總和。中國投資拉動了印度手機、白色家電、基礎設施建設、汽車等行業發展,給印度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印度疫情暴發後,中國企業積極行動,第一時間捐款捐物,幫助印度抗疫。
今天,如果印度出現排華,受害者不一定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