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30日,就在美國國內因為種族矛盾激化而發生的暴亂出現全國蔓延勢頭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就與中國的關係作出最新表態,其中發話將撤銷香港特殊待遇,讓外界嘩然。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勢頭下,中美關係陷入谷底;隨着日前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香港也頻頻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張牌。


在美國多次放話要制裁香港後,30日,特朗普終於在記者會上表態,稱中國制定涉港國安法已經把“一國兩制”的承諾變成了“一國一制”,將對此採取措施,取消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政策豁免,包括引渡條約與高科技出口管制;同時也將修改對香港的旅行建議,以反映中國國家安全機構日益增加的監視與懲罰風險,並將採取行動取消香港作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獨立關稅與旅遊地區優惠待遇。他還宣布將制裁直接或間接參與損害香港自治的中國與香港官員。
近日以來,對於香港未來走向的猜測和討論都有各種聲音。有相關人士擔憂,美國一出手,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大受影響,前途未卜;但也有更多樂觀主義者認為,美國的制裁措施之下,香港並不會完蛋,背靠中央的強大支撐,憑藉自身成熟的金融體系,加之美國仍有眾多利益與香港捆綁,香港也許會遭受短期的陣痛,但完全可以危中尋機,實現突圍。

香港優勢不受美國影響 金融中心地位難撼動

就在美國放話要制裁香港之前,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9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港府已為美國近期可能對港採取的各種經濟制裁措施作出“充足應對準備”,美國如在獨立關稅地位、敏感技術進口和聯繫匯率三方面對香港作出打擊,香港都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陳茂波表示,對於美國單方面取消對港特別關稅待遇的可能性,香港政府早前已作出研判,並制定應對方案。但總體來看,這項措施對香港實際影響較小。“每年在香港本土生產並出口到美國市場銷售的貨物只佔香港本地製造業的2%不到,價值僅有37億港幣,佔香港總出口量不到0.1%。”
而至於倘若美國打擊香港的聯繫匯率,是否會令香港保不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陳茂波也對此回應,香港從1983年起即開始實施聯繫匯率,而《美國-香港政策法》1992年才被美國國會通過,即在此之前香港已經實施了9年聯繫匯率政策。所以香港採取聯繫匯率,不需要美國的同意和批准。他透露,自兩年前中美經貿摩擦伊始,港府就已經作出研判,中美摩擦未來可能影響到香港金融安全,因此已為不利局面做足兩年準備。
香港不僅本身的優勢不受美國影響,美國和香港之間的商貿往來頻繁,利益更是緊密捆綁在一起。有分析指出,在港的美企以及金融機構中,有不少均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制裁表示不滿。據官方統計,目前約有1300多家在港發展的美國企業和超過8.5萬名美國公民居住在香港。一旦美國撤銷香港的特殊地位,都會直接帶來在香港、亞太地區的經營業務上的大難題。香港作為美國很多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在亞太地區,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的商業戰略要地,短期內都難被替代。
可以說,美國考慮對香港採取動作,取消其特殊地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將會對自身的利益造成損害。雖然特朗普的喊話很響亮,但在實施層面恐怕阻力重重。

背靠中央保民生就業 香港的天塌不下來

此外,香港的“一國”優勢,更在這種關鍵時刻凸顯。無論有着怎樣暫時的經濟震蕩和社會難題,都有中央在一邊給予支持和援助。可以說,有了這個堅實的後盾,香港的天塌不下來。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在兩會上會見港澳政協時也強調,香港有很多經濟、民生的深層次問題,一定要從全局、長遠、遠近結合的角度去提出解決方案,從中央政府來講,也會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解決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深層次問題。
就拿保障香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方面來舉例,在港中資企業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額作用。據悉,近年來在港中資企業也都在不斷加大招聘力度,優先招聘本港人士特別是本港青年,同時發揮內地產業集群優勢,為香港青年北上就業、創業積極創造條件,這些企業都以實實在在的項目為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人的發展拓展新空間、新機遇,讓他們得實惠、享紅利,為香港年輕人的成長成才提供實習交流機會。
尤其在疫情期間,中資企業帶頭不裁員、不減薪;中銀香港等中資金融機構第一時間推出“還息不還本”等諸多支持措施,助香港中小企、市民減輕壓力,穩定市場,並為兩地抗疫提供金融支持,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而在政策層面,國家也一再為香港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出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支持廣東省作為香港重要的大腹地,鼓勵香港與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對於香港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中央也在全力協助港府解決。有分析認為,完全可以考慮從大灣區的整體規劃角度,借鑒澳門、珠海的用地模式,為香港提供更多的土地,解決多年來香港最大的心病——住房問題。
而隨着更多大灣區規劃層面更多具體措施的推動,香港的民生、就業難題都很有可能在新的契機下找到突破口,眼前的重重危機和困難反而將轉變為巨大的機會。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