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口罩等醫療用品成為最緊缺的物資。據報道,中國近期全力擴大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生產,尤其是央企都開始扎堆做口罩。從軍工巨頭到石油公司,從機械龍頭到糧油企業,緊急布局醫用口罩生產線,進行醫療物資供給。

例如,作為國內最大的醫衛原料供應商,中國石化在口罩產業鏈中原本是上游聚丙烯原料生產者,為了全程保供,他們決定打通產業鏈,還全面介入口罩的原材料熔噴料、熔噴布的生產。這就相當於種麥子的開始自己磨麵粉、擀麵皮了。
很多人並不了解,為什麼生產一個小小的醫用口罩需要調動這麼多力量,以及大批量生產口罩為何這麼難。其實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口罩本身的材料上。
在國內疫情最嚴峻的階段,制約口罩擴大產能的關鍵一度就卡在原材料上,其中,被形容為口罩的“心臟”熔噴布的供應緊張,價格飛漲。直到現時中國不少化纖公司及石油下線公司不斷增產,大幅提升熔噴布產量,這種緊張的供應局面才有所緩解。
如此重要的熔噴布,究竟有什麼樣的用途?走進口罩的原材料,可以說是了解口罩的第一步。

了解口罩的第一步:材料很關鍵

要了解口罩材料的性質,先要了解一下不同口罩所要阻止的東西:花粉、細菌還有病毒等空氣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的大小都不相同,花粉顆粒尺寸的大小在10微米(µm)至100微米(µm)之間,細菌顆粒尺寸就要小很多,球形的細菌在0.5微米(µm)至2微米(µm)之間,棒狀的細菌長度往往在 1至10微米(µm),直徑0.25至1微米(µm)。對於空氣污染物來說,人們熟知的PM2.5就是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至於病毒的尺寸更加細微,大多數在20-400納米(nm)之間。
據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介紹,目前顆粒污染的防護技術主要有等離子技術,以靜電除塵,優點是可降解,可殺死病毒和細菌,但是缺點會產生臭氧,過濾效率低,合格的口罩、防護服的過濾材料正是採取這樣的技術,在纖維里注入靜電,阻擋細菌和病毒侵入。
在普通3層平面無紡布口罩中,結構就包括外層無紡布,即防止液體飛濺及大顆粒物。中間熔噴無紡布即荷電層,利用靜電吸附作用有效阻隔微小顆粒,特別是攜帶納米級病毒的微粒或飛沫,實現對病毒等微粒有效阻隔,內層的無紡布則用於阻隔呼出的水汽。
當然,材料的生產工藝也有多種,有紡粘無紡布,熔噴無紡布,濕法和干法。其中,濕法和干法是使用纖維原料,干法是纖維原料靠摩擦力結合 ,是最早製備濾材的工藝;濕法則類似於傳統的造紙工藝,纖維原料需要長度較短且硬度較高,可以用於製造較薄的濾材(比如紙)。
紡粘無紡布和熔噴無紡布則使用樹脂材料,紡粘無紡布是將聚合物擠出、拉伸,形成連續長絲後,長絲鋪設成網,纖網再經過自身粘合、熱粘合、化學粘合或機械加固方法,使纖網變成無紡布。原料里可以加燃料或添加劑,有相對較高的物理強度。熔噴無紡布的工藝和紡粘無紡布相似,區別在於會有高壓氣體從兩側拉伸纖維,纖維直徑可以被拉伸到1~5微米,重量每平方米達到5~250克,大大低於其他材料的直徑和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熔噴無紡布相比紡粘無紡布,擁有更細的纖維構造,因此對微小的顆粒物捕捉性更優異。由於使用易加工性能好,耐藥性能優異的聚丙烯作為原料,熔噴無紡布的空隙率更高,比表面積更多、過濾效率更好、絕緣性能也十分優異,因此也當之無愧成為了口罩的“心臟”。而少了這一個關鍵的材料,口罩的防菌作用會大打折扣。
早前,在疫情之下各地“一罩難求”,網上曾經掀起一股自製口罩的熱潮,不少網友就買來五花八門的材料用來製作口罩,有棉紗、無紡布,甚至還有廚房用紙等,但其中銷量最好的是醫用滅菌無紡布。不少網店款“SMMMS醫用無紡布”銷量猛增,一些網友買家成捆地買回去製作口罩。但即使這一種無紡布,同樣也無法替代熔噴無紡布的作用。
醫護專業人士表示,自製口罩材料如果缺少熔噴無紡布過濾層是達不到防護目的的,而各種其他原材料的防疫效果均無科學證實,像棉紗口罩之類的更是對預防病毒感染無保護作用。

醫用口罩都有哪些標準?

根據材料和使用途徑的不同,口罩的種類也分為許多種,有醫用口罩,普通紡布口罩、工業防塵口罩和日用防塵口罩。以醫用口罩為例,其中又可分出醫用一次性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分別有不用的標準。最主要的標準就是是BFE(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和PFE(微粒子過濾效率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兩大參數,都能有效預防飛沫/病毒。
醫用一次性口罩防護的顆粒大小為3µm的細菌氣溶膠(氣溶膠指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例如空氣中的小液滴)、過濾效率為BFE≥95%,醫用外科口罩除了能防護3µm的細菌氣溶膠,還有0.3µm的NaCI氣溶膠,BFE≥95%,PFE≥30%,醫用防護口罩的標準則分為三級,PFE≥95%的是一級,被稱為N95,PFE≥99%的是二級,也被稱為N99,PFE≥99.97%的是三級,被稱為N100。
回到日常生活中,對照我們平時使用的標註着不同字母的口罩,例如N95,N90等,就可以將後面的數字與這些分類的級別聯繫起來。口罩種類標識上的數值越大,防護等級越高,呼吸阻力也大,因此對病毒的阻斷能力也更強。
除了數字代表有能力過濾微粒的百分比,這個N也有講究,根據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空氣過濾評級標準,“N”、“R”、“P”字母表示對油性顆粒的抵擋能力,“N”即不適用於油性顆粒,“R”有一定抵擋能力,“P”則是為對油性顆粒有強抵擋能力。
因此,在工業口罩的標準中, 霧防非油性顆粒物系列的呼吸器就以KN為標記,防油性顆粒物系列的呼吸器就以KP為標記。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口罩也有不同的標準,歐盟口罩標準由歐洲標準化委員會頒布,日本口罩標準是由厚生勞動省頒布,韓國的口罩標準由食品藥品管理部門頒布,這三地區的標準和中國類似,只有N系列和P系列。
由於各國的標準不同,也有人整理出了不同標準口罩之間的防護級別換算。歐盟的FFP可以同時過濾非油性及含油性顆粒,而美、中的N和KN則只能有效過濾非油性顆粒。所以,它們防護效果公式大致是:FFP3>FFP2=N95=KN95>KN90。這也可以成為在日常選購口罩時的一個小貼士。

口罩可以重複使用?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口罩仍處於一片難求的狀態,讓越來越多人都想問“口罩可不可以重複使用?”網上也傳言“用酒精幫口罩消毒”、“口罩拿去蒸”後,就可以重複使用的作法,但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的研究表明,用酒精浸潤口罩,會使得口罩過濾效率下降至56.33%,尤其是靜電棉效率由初始的78.01%下降至29.24%,方法並不可行。
換句話說,為什麼口罩用了一段時間就得廢棄?主要原因就在於口罩中層靜電過濾作用的失效。
另一種高溫蒸汽處理的辦法也有類似實驗,高溫蒸汽10分鐘後,材料的過濾效率有所下降,雖然並不像酒精消毒那樣明顯,但也有觀點認為,雖然病毒怕高溫,但用水氣去蒸,飛沫還是在口罩上,反而容易長細菌。
內地民間也有人採取消毒殺菌清潔處理後,用電吹風機、電風扇、電子點火器等對口罩進行吹乾荷電處理,對口罩可重新荷電而產生靜電效用,但是,有研究人員強調,這種再生口罩只能用作非常時期的應急之用,尤其是醫護人員及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謹慎採用。
實際上,戴口罩防病毒,也有着不少講究,關於如何合理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更是包含着不少科學原理。而只有更透徹地了解口罩背後隱藏的科學秘密,才能更好地做好自我防護,阻斷病毒的傳播。

(Visited 30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