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懟升級! 疫情下中美在三個領域中的較量
2020年1月中旬,中美剛剛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暫停了從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但隨著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兩國之間的互懟卻並沒有停止,在軍情、疫情、輿情這三個方面展開較量,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帶來了更多分歧因素,雙方的沖突在更廣泛領域和更深層次展開。
軍情上,中美你來我往頻繁
美國海軍於當地時間2月27公布,美軍一架P-8A反潛偵察機,上周在關島對開的國際海域上飛行時,遭中國052D級導彈驅逐艦呼和浩特艦以軍用級激光照射。美方指控,中方違反了中美國防部協定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中方此舉“不安全及不專業”,中方暫未對事件作回應。
有分析認為,“呼和浩特”艦上唯壹能發出雷射的裝備為730近防炮的OFC-3光電追蹤儀,OFC-3雖能對目標進行雷射測距,但距離仍相對有限,代表當時P-8A反潛機與“呼和浩特”號的距離“相當近”。
在國際海域,美軍的偵察機近距離飛向中國軍艦,究竟發生了什麽?據《解放軍報》等媒體報道,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的遠海訓練艦隊,近期以“戰備訓練狀態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了西半球的國際海域”。該編隊除了052D級驅逐艦外,還包括壹艘054A級護衛艦、壹艘901型綜合補給艦以及壹艘神秘的815A型電子偵察船。編隊規模大,引起了美方關註。有分析認為,此舉顯示中國海軍正以呼和浩特艦領銜的大編隊,逼近美軍在太平洋設有重要基地的夏威夷。
中國並沒有示弱,在美軍機2月中旬數度飛越臺灣海峽上空後,2月28日,解放軍派出包括殲11、轟6轟炸機等多型軍機,進入臺灣海峽,期間壹度越過海峽中線。2月9日、10日解放軍也連續兩次派遣殲11、空警500、轟6等多型機繞臺,執行遠海長航訓練,其中壹次越過海峽中線。
軍備上,中國的快速發展讓美國十分緊張,2月27日,美軍機被激光照射的同壹天,美國國會軍事委員會就國防預算案展開聽證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等議員,在聽證會上批評,華盛頓計劃減少建造維珍尼亞級潛艇及反潛偵察機P-8的提案,不利抗衡中俄。不過,海軍作戰部長吉爾代上將(Michael Gilday)解釋,之所以舍棄攻擊型核潛艇及反潛機能是因為美國海軍在醞釀更大動作,吉爾代表示,由於“中國正緊追不舍”預算將轉為主力添置具遠程及快速打擊能力的武器,而非防衛,提升海軍的殺傷力是贏中俄的途徑之壹。
目前,美國海軍的首要任務是取得建造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提供全額經費。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可在2031年下水,代替服役四十二年的俄亥俄州級戰略核潛艇。
但中國軍事發展也一直在進行,解放軍陸軍近日公開招標,以最高總限價達134.2萬元人民幣,采購約139.7件避彈衣,分別是93萬套通用型防彈背心和46.7萬套加強型防彈背心,並要求兩年內交付。如此大規模的采購避彈衣,是史上首次。解放軍陸軍目前有13個集團軍,估計85萬人,這次避彈衣的采購數量,遠高於解放軍陸軍總人數,平均每人可獲1.65件。
有分析認為,防彈衣的壽命不多於5年,在和平年代,防彈衣在接受保養的情況下,每年仍會下降性能約20%,近期大規模增加防彈衣需求,或顯示正在做壹些特別準備,甚至大行動。尤其是當前兩岸關系緊張之下,引人聯想。
另壹方面,今年1月中旬,美國陸軍部長麥卡錫在華盛頓發表演講,表示計劃至2022年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2支能在網絡、高超音速導彈運用等多個領域實施作戰的新部隊。他還在演講中提及了釣魚島的防衛問題。對此,中國也有回應,新浪軍事2月28日報導,中國海警近期購買大量艦載直升機“海直-9”,以強化艦載航空部隊建設,有分析認為,海警已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二海軍”。另外,還有分析表示,大陸管轄海區範圍較廣、海域面積較大,海警部隊在補足直升機後,下一個要配備的就是固定翼飛機。
疫情上,美國對中國的全面圍堵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雖然是全球需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事件。但美國在壹開始就將矛頭對準了中國,不僅言語上指責中國,尤其在第壹時間撤出使領館人員、宣布專機撤僑,成為第壹個宣布對中國公民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的國家,許多國家唯美國馬首是瞻,紛紛效仿。
中國則指責美國,對肺炎疫情作出過激反應,采取過度應對措施,與世衛組織建議背道而馳,帶頭制造和散播不必要的恐慌。
但在這一領域,中美的較量更多體現在經濟上。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中國爆發的疫情可能有助於為美國帶來就業機會,也有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一些美國公司正在加快計劃,把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還指出,貿易協議給美國帶來的出口增長“的確會推遲”,但亦表示中國的損失可能是美國的收獲,言下之意,是貿易協議中的采購目標,未必會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有所改變。
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新圍堵主義”,雖然對中國產生影響,但疫情之下,沒有贏家,中國經濟如果因為疫情受到沖擊,也會牽累全球經濟,更何況目前美國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裏,上周美股連續大跌,經歷了2008年以來表現最糟的壹周, 美國經濟學家、Evercore ISI經濟研究團隊的主席海曼(Ed Hyman)說,疫情的爆發可能最終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同時,他對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美國GDP的預測下調至零增長。
輿情上,中美對立逐步升溫
疫情下,中美兩國在輿情上的對立也逐步升溫,先是美國國務院將新華社等5家中國媒體認定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加強規管。其後,中方不滿《華爾街日報》以種族主義譏諷中國,並吊銷該報3名駐華記者的記者證。這也使得兩國在輿情上展開較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聲明“譴責”中國的行動,並稱中方不應限制言論自由。中國外交部回應,指《華爾街日報》違反職業道德,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請問蓬佩奧先生,如果妳認為《華爾街日報》有張口辱罵別人的自由,被辱罵者有沒有還擊的權利?”
這壹事件可能還會繼續發酵,據彭博社和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考慮采取報復行動,包括可能下令中方新聞機構縮減在美人員。而中國外交部警告說,如果美方對中國駐美新聞機構騷擾限制,中方必作出反應。
事實上,因《華爾街日報》引起的對立並非獨立事件,2月以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在多個國際場合抨擊中國。從慕尼黑安全峰會期間點名稱華正在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稱“西方正贏得勝利”;到訪問非洲期間勸說各國拋棄中國技術及投資項目,選擇“美國模式”的合作;再到2月25日借中國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批評中國抗擊疫情不力,在輿情方面,以蓬佩奧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對華姿態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當然,中方也積極回應,兩國在這壹領域的唇槍舌劍和外交對立或還在繼續。
疫情雖然進入全球傳播階段,但競爭仍然是未來壹段時間兩國關系的主基調,中國是壹個全球化的大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鬥爭不會因疫情而停滯或消失。如今中國正面臨著兩條戰線,壹條戰線在於疫情防治,另壹條戰線則在於國際上的明槍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