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半年的香港,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全球貿易動蕩以及持續數月的反修例風波下,2019年香港經濟萎縮1.2%,陷入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年度衰退。進入新年以後,香港原本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使得香港的經濟陷入到不樂觀之中。雙重打擊之下,香港的經濟是否能重新走出困境,引起關註。


逆境之中,仍有一群堅守在前線的金融人士,用專業守護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並對未來保持著樂觀,東海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部負責人歐陽昌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雖然從大的環境來看,經濟肯定會下滑,但是香港都從SARS中走過來了,也壹定能從疫情中走出來,國際金融中心會在浴火中重生。
東海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部負責人歐陽昌

當然,除了金融人才的堅守,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來說,應付這壹波經濟低潮,也要有全盤計劃,只有做好疫情過後的“災後重建”,才能帶領香港走出經濟低谷。

經濟萎縮情況進一步加劇

根據2月3日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經濟萎縮1.2%,雖然社會沖突和暴力行為相對有所緩解,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到來,香港正在限制內地遊客入境,並建議本地居民減少外出,這可能給經濟帶來進壹步壓力。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月2日提到,特區政府目前還未敲定對於2020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值,疫情的發展和持續時間會是主要考慮因素之壹,估計疫情將使今年經濟繼續收縮的風險大大提高,並會導致政府收入減少和支出增加,2020年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可能進壹步上升。
2月9日,陳茂波又提到,今次疫情對香港經濟實質影響程度,要視乎事態發展,但相信前景並不樂觀,對經濟的影響很有可能高於2003年SARS時期。
事實上,已經有多個金融機構和經濟專家對2020年香港經濟前景表示不樂觀,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預期,今年情況或比去年更嚴峻,他認為若新冠病毒疫情於香港爆發,最差情況下首季香港GDP將按年跌7%,全年則下降4%。星展銀行(香港)經濟師謝家曦同樣看淡今年香港經濟,認為新冠病毒疫情擴散下,除旅遊業備受打擊外,連本地居民都不敢外出消費,股市受壓亦造成負財富效應。

旅遊業、零售業最受打擊

2月4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了2019年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跌11.1%,是3年以來首次下跌。零售數據的下跌主要是受到香港社會事件的沖擊,而如今疫情的突然到來,更使零售業 “雪上加霜”。
目前,香港已有多間零售、餐飲店鋪宣布暫停營業,包括周大福40多間港澳分店;莎莎國際關閉港澳20家分店及1家專門店;謝瑞麟珠寶港澳分店18家停業。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表示,預料年中時市況最差,香港將有近半數食肆倒閉。為了減輕壓力,有指海港城決定將商戶2月基本租金減半;另領展已宣布,會因個別租戶經營狀況,延續去年下半年向租戶提供的支援,包括分期交租或減租。
旅遊業更是全面按下了暫停鍵。香港中華廠商會預測,今年上半年間,訪港遊客人數將銳減逾9成,經濟增長將因此被拖低超過3個百分點。在2019年香港的社會亂局已經使得令訪港旅客數量急挫,旅遊相關的服務輸出驟減,拖低了2019下半年的經濟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
廠商會吳宏斌會長認為,即使疫情能受控,香港經濟活動及消費需求會逐步恢復,但去年的亂局對社會關系的破壞性影響仍有待修復,加上疫情對旅遊業的抑制作用亦會延續壹段頗長時間,故訪港旅遊業未必能夠迅速強勁地反彈。
香港貿易表現同樣堪憂,有預測認為,香港的轉口貿易業務大多數由內地工廠需求推動,然而,疫情擴散導致部分內地工廠生產力大減或停擺,對香港轉口需求勢隨之轉弱,料上半年香港出口將維持負增長。
這也使得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即將陷入到失業的困境之中。港府公布2019年第四季失業率為3.3%,為近三年最高,彭博經濟學家萬千預測,隨著各行業在數月社會動蕩的重創下繼續裁員,預計失業率將進壹步上升,到2020年中期最高或見5%。

從SARS經驗看當前香港經濟出路

不過,東海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部負責人歐陽昌對香港經濟的前景保持樂觀:“SARS時期對香港的殺傷力就好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武漢的沖擊,更何況如今的醫療水平、各個環境都更更好,香港能從SARS中走過來,面對現在的疫情也壹定不會有問題。”


歐陽昌表示,自己還是會繼續看好香港的經濟,尤其是經濟從寒冬期走過來,往往會出現壹個爆發期,不代表疫情結束以後市場就死了。他說,或許很多人覺得短期內,從市場的各個因素看來,新加坡可能比香港更有機會,“但是香港依舊是祖國的香港,只要這點不變,我覺得它的競爭地位是不會改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會在浴火中重生。”
事實上,從香港在SARS時期的經驗可以看出,當2003年疫情影響減退後,整體經濟於第3季迅速全面復蘇,到第4季,本地信心進壹步增強,經濟復蘇的勢頭加快。因此,盡管 SARS令香港經濟在年內曾出現嚴重倒退,2003年全年合計,香港經濟仍錄得可觀增長,表現較2002年為佳。更何況,香港如今的底子遠超2003年。
有預測認為,若參考2003年SARS疫情發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香港經濟打擊僅屬短期,壹旦疫情消退,零售業可望率先反彈,加上本地金融業表現平穩,至今年第3季香港GDP表現有機會出現輕微改善。

港府應積極應對經濟低潮

目前來看,香港經濟2020年前景仍有高度不確定,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及亞洲的擴散外,還受到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本地社會事件不確定性的影響,想令香港走出經濟低谷,應對更多挑戰,港府應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當前應果斷推動更多及時有力的措施。
目前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宣布,將設1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經濟下行政府會推出多輪措施,加大力度協助受影響的各行各業。但具體細節港府仍未公布。在對抗疫情急如救火的當下,應對的措施不能始終“慢三拍”,該撥出的資金應該盡快撥出,采取的措施也應盡快落實到位,不然待大批企業、商鋪都抵不住沖擊,面臨倒閉潮時再來行動,是為時過晚,徒勞無功。
除了成立基金,政府還應積極為經濟風波中對沖擊最為敏感的中小企業提供多方面支援。例如,為企業提供壹次性租金津貼,支援中小企業融資,減免企業的水費、排汙費、電費以及稅務,減輕香港中小企業的財政負擔等,多種舉措並行,讓如今在危機中“奄奄壹息”的商戶可繼續經營。
此外,針對失業率不斷上升的情況,港府也應最大限度地對失業人士予以援助,為零售、旅遊行業從業人員提供適當補貼,減免稅款,並加強對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的再培訓。
同時,在緊急關頭,港府同樣不能忽略民生問題,尤其應著重關註社會上的長者、傷殘人士以及貧困人群,加大這些人群的社會福利保障力度,額外發放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幫助民眾應對經濟環境困難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而這些舉措,壹定要盡快有可落實、可執行的操作細節,才能及時有效地穩定社會民心。
有危便有機,只要成功跨過如今的這道難關,未來便能重新出發。當前,對香港來說,同心抗疫仍然是第壹要務。非常時期,港府也需要突破固有政策框架和理財思維,通過較前瞻、進取和有力的政策,著力解決社會的深層次問題,穩定民心,放下紛爭和撕裂,才能帶領香港經濟走出困境。
 

(Visited 36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