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資本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無論香港政治如何演變,維護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始終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可是,2016年末的這一個月,香港的資本市場並不寧靜,被稱為資本市場「吸血大鱷」的四家沽空機構,「渾水」、Triam、Glaucus、「匿名分析」,接連狙擊在香港上市的四家內地民企。四家沽空機構來勢洶洶,而四家企業都及時作出反應,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取得了投資人一如既往的支持,倖免於難。
此事一方面說明瞭在港上市的內地民企越來越市場化、規模大、實力強,另一方面還顯示出,正是因為內地民企在港的業務、運營、資金的支撐,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新的金融國際格局中得以鞏固和升級。
一個月內,輝山乳業、中滔環保、中國全通、中國信貸四家民企遭到四家沽空機構的攻擊。短短一個月內四家沽空機構齊力連發狙擊,歷史罕見,讓市場擔心是否歷史又將重演。
2011年,「渾水」發表報告狙擊嘉漢林業,並且觸發民企風暴。2012年「香櫞」對恒大的沽空報告令恒大一個小時蒸發了132億港幣。金融業內一片譁然,擔憂「民企風暴」再次席捲香港。沽空機構選擇這個時間點,齊力連發,可能有兩個原因。
沽空機構這次如果成功,獲得的成果誘惑很大。這次預期輝山乳業(當時市值近400億港幣)市值為零,中滔環保(當時市值將近140億港幣)下調八成,中國全通(當時市值近45億港幣)下調93%,中國信貸(當時市值160多億港幣)下調77%。如果四家沽空機構這次得手,四家民企加起來的直接總損失,可高達近700億港幣。而沽空機構一旦得手,因此導致的間接損失更大,他們將連手拉開香港民企風暴的大潮,接二連三地朝企業開炮,並藉此加大沽空機構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沽空機構失手的制度成本低。2016年10月19日,香港證監會針對沽空機構「香櫞」的創辦人Andrew Left(2012年“香櫞”對恒大的沽空報告)作出裁決,只是禁止他不得參與香港股票市場5年,以及繳還透過沽空恒大以獲利的160萬元。這對於當時恒大一個小時就蒸發了的132億港幣,可謂隔靴搔癢。象徵性的懲罰,讓沽空機構的制度成本降到最低。
沽空民企不再容易
沽空機構的成立,源於美國。為了挑選中國赴海外上市的公司,他們常常做詳盡的研究,通過找到這些公司的問題,去降低市場對這些公司價值的預期,來擊敗這些公司,藉以從中套利。沽空機構大多對中國的企業有著深厚的研究和經驗,他們常常以出手快、手法狠、目標准而讓被盯上的公司反應不過來,而被迅速擊垮。所以往往監管部門和律師們拿他們束手無策。得手後,沽空機構的獲利高,但傷及投資者無數,小股民哀鴻遍野。
慶倖的是,這次四家沽空機構並沒有得逞,四家內地民企及時應對,及時停牌,委託專業機構作出正面分析報告等。有的企業股價逐步回升,有的股價一天就回升20%多,比被沽空前的股價還高出了逾10%。這給沽空機構一個教訓,靠找中國企業的漏洞發財,或許已經沒有那麼容易。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始學習並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的資本環境。既有雄厚的資金支撐,還有創新精神的鼓舞,加上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這讓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
近三年,陸資在港的崛起之勢,勢不可當,IPO的規模達到了香港整體市場的90%。這不僅為陸資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平臺,更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民企是市場新興力量
美國加息,特朗普政策都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因素,故此唯有加強香港和內地互動,藉此做大做強在香港上市的民企股,鞏固和加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國民企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藉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平臺的融資作用,還可以為中國經濟注入改革升級的新資本,從而對中國經濟帶來正向帶動作用。這是一個兩地共贏的格局,陸資民營企業是資本市場的新興力量,也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核心。攻擊民營企業,無事生非,就是在攻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維護陸資的金融安全,就是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