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式的造勢 台灣選舉娛樂化的背後 紀碩鳴
又到四年一度的台灣大選。今年來到台北觀選,當晚就遇到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台北凱道的造勢場。號稱百萬藍粉大集結,紅旗舞動,甚為莊觀。
韓粉大集會,是要動員力量下架民進黨,讓國民黨來改朝換代。造勢現場群情激奮,民眾揮動旗幟,高喊口號的動情,看的出情真意切。
不過,現場所見,沒有悲憤,沒有凝重,沒有仇恨,多多少少令人感受到的是動情和觀樂。選舉前的激情沒有更多激烈對戰,而似乎看到的是勝出興奮。
現場不少國民黨的支持者,以龐大的造勢活動為背景自拍、互拍留下歷史的一刻。這一刻與會者都充滿信心,明天會用選票贏得勝利。
不少小販,擺開專售輔選的各式宣傳品,有帽子、彩色的貼紙、圍巾,各種有韓國瑜元素等標誌的紀念品,還有人開出專賣店,甚受歡迎。每一個參會者的韓粉,總有代表性的支持宣傳物,要麼手揮小旗,要麼臉上貼紙,有人手拿迷人公仔、有人穿上專制的韓國瑜夾克衫,還有人直接打出韓家軍的旗號,五彩繽紛。
這樣的造勢活動,不像是在打選「戰」,更像是一場勝利的慶功,一場嘉年華。「樂」的喜慶多於「戰」的激情。
記得最早到台灣採訪選舉那是2000年,以後,幾乎每次台灣大選都會來觀選。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民主發展的先驅,引起興趣的是它會走向哪裡。初初看選戰,那真是「戰」。到處是標語、旗海,街上隨時見到宣傳車掃街,高音喇叭亂叫。那種熱鬧是刺耳、喧鬧。
如今這樣的喧嘩少了,更多了理性理智,甚至娛樂化的喜悅,歡呼的喜慶。
那天來到國民黨立法委員蔣萬安的競選辦事處,門口放著一部遊戲機,那是兒童樂园經常看到了,投幣可以操作抓長毛絨玩具的遊樂機。現在投幣改抓印有蔣萬安競選頭像、口號的紙巾,稱為「萬安夾夾樂」,還有「萬安轉轉樂」。有記者前去試試,結果輕易就抓到好幾包紙巾,開心大笑。
當選舉、政治變的不是那麼過於嚴肅和針對,政治或者選舉也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變為常態。選舉樂趣會讓社會的撕裂會減輕。即使有勝敗,也成為兵家常事。選舉或者政治變的「娛樂化」,氣氛就不會那麼緊張,那麼劍拔怒張。政治就是「玩」,不那麼執著、嚴肅。爭取民心很多時候必須了解民意,老百姓希望的是快樂,而不是跟著你悲慟。
從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從互聯網時代的大眾化、娛樂化的角度上來看,用閱聽眾熟悉的語言,吸引年輕人關注政治議題,創造出新的公民社會文化,就傳播效果而言,「政治娛樂化」的確可以讓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民眾以輕鬆的方式瞭解時政而參與到時政中。
在民進黨立法會委員候選人吳怡農辦事處,吳爸爸吳乃德告訴我們。他的兒子是後起之秀。耶魯大學畢業,當過兵,還在香港高盛集團擔任執行董事多年。這次參選,讓所在區的藍營人士大為緊張。有一次出門遇到藍營的支持者,指著吳怡農責罵,足足罵了5分鐘。吳怡農也不氣憤,耐心聽著,最後這位藍營支持者自己都不忍心再罵了。支持吳怡農的,都會說他帥、可愛。讓支持者覺得可愛,分數就高了。
2019年12月21日,台灣南部挺韓、罷韓遊行同步在高雄登場。一早9點多,就有韓國瑜支持者戴著國旗帽,一群韓粉身著紅色鮮明服裝出現美麗島站,也有罷韓男子的手持貼紙,雖離活動還有一段時間,他們都表示先到會場逛逛。支持和反對的雙方都擺出了數十萬人的陣勢,但窄路相逢沒有衝突,相安無事。各人堅持各自的主張,何去何從,最後交給民眾用票說話。
不再執著,給對方留有空間,現代政治不是非要表現為你死我活。帶有娛樂成分那是一種潤滑劑,台灣的選舉文化,越來越走向讓生活不因政治而變的沉重。
當然,娛樂化並不是庸俗化,政治人物藝化、表演化。千萬不要將政治娛樂化等同表演。在政治領域,這是一種環境,一種氣氛,這種「娛樂化」只是讓政治輕鬆化,讓參與者有興趣的代名詞。是營造一種氛圍,減少敵意,降低敵對的選舉文化。
這現象也讓英國媒體《BBC》替2018年台灣的選舉下了綜藝化與娛樂化的結論。指出,看似公共事務與日常生活結合,能透過「政治娛樂化」的推波助瀾,將政治權力轉移,或稱為對公共議題的傳播擴散,而隱含在其中的討論思辯、監督究責機制、透過娛樂化的形式創造了互動的機會,這本質是有益的;但「政治娛樂化」不免也帶來了帶風向、煽情、口號式的言語、天馬行空的創意、不需負責任的情感宣洩,這更需要民眾的智慧來加以判準。
雖然政治總離不開爾虞我詐的肮髒,台灣也逃離不了這樣的縮命。但選舉、政治娛樂化的背後,可以減低撕裂,更有利爭取民主自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