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跨年夜,香港取消了每年歲末的傳統跨年項目——維港煙花匯演,而取而代之是香港旅遊發展局首度推出的全民“倒數大抽獎”。不過,這個本應充滿驚喜的大抽獎卻淪為了人人失望的“大騙局”。港府舉辦抽獎活動,卻鬧了笑話的背後,其實是長期以來,在發展旅遊業方面的四點陳舊觀念。


此次備受矚目的香港“全民大抽獎”,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向所有參加登記的留港市民及在港旅客送出包括40張國泰來回香港至任何航點機票、蘋果手機在內的逾400萬元獎品,來增添香港的新年人氣。
本來香港政府這個希望“讓市民和旅客開開心心迎新年”的舉動,還讓不少人充滿期待,也被看作是應對當前香港旅遊零售業爆發危機,旅發局針對社會局勢作出調整的新嘗試。然而,31日晚從活動一開始,這個“全民大抽獎”便狀況百出,令人大跌眼睛,興緻全無。雖然抽獎結果終於在昨晚10點順利公布,但網上卻到處是參與者們的抱怨和公眾的吐槽。

抽獎網頁大崩潰  過程一波三折

回看此次跨年夜的大抽獎,過程可謂一波三折。首先是31日晚活動開始前不足4小時,局方突然更改大抽獎認證程序,將手機接收SMS認證短訊改為以電子郵箱收取,到距離截止登記前一個半小時又取消電郵驗證程序;後來登記網站在活動一開始即迅速崩潰,接連有市民表示無法進入網站,也有成功登記者表示收不到抽獎編號。
由於狀況百出,無奈之下,旅發局又在1日凌晨宣布,因大部分參加者都未收到抽獎券編號,為公平起見,決定延遲抽獎到1日晚上8時,得獎結果於當晚10點公布,同時也採取補救措施,呼籲市民1日下午3時起,重新登入網站索取抽獎編號。
抽獎鬧出的種種笑話,也讓網絡上炸開了鍋。不僅網友吐槽熱烈,民建聯也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抽獎是“旅發局和香港人開2019年的最後一個玩笑”,用“#全城404”、“#香港一直都人數眾多啦”等標籤嘲諷了一番。有網友感嘆,連辦個抽獎活動也能失敗,港府可真是落伍了,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今後的策略了,不然市民以後都不會買賬了。
不可否認,在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的亂局下,訪港旅客量不斷下跌,香港旅遊業受到重創,亟待新鮮血液來助推。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截至11月累計訪港旅客人數為5,200萬人次,較2018年同期下跌10%,即累計減少約500萬人次。尤其是在11月,訪港旅客按年大跌56%,比10月的44%進一步加劇,由每日20萬人次訪港,急跌至8.8萬人次,是自2003年SARS事件以來,香港遊客單月內的最大跌幅。
在這一背景下,香港旅發局希望推出一些創新舉措來讓香港旅遊業重新走上正軌。但是一次小小的抽獎活動,卻暴露了諸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便是港府多年來在旅遊業發展方面,仍保留着陳舊的思維模式而沒有清醒的認識。具體看來,有以下四點,值得反思。

一:過度自信,輕視問題

其實,此次旅發局的大抽獎可謂花費重金。活動共斥資1,000萬元,除了獎品總值超過400萬元獎品,還有500多萬元是用來支付活動的網頁設計、技術支援、宣傳推廣等。但是最終仍然漏洞百出,足見當前政府的態度和執行能力出了問題。
就在31晚,不少抽獎參與者開始吐槽網絡崩潰的問題時,香港旅發局一併沒有在第一時間向公眾致歉,而是堅稱旅發局事前已全面測試抽獎遊戲設計和電腦系統的負荷能力,並向大型電郵商查詢,對方表示可以應付,並且重申電腦系統在登記期間無超負荷運作。直到1日早上,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才才向市民表達歉意,引來公眾的不滿。
可見,直到批評聲如潮之際,旅發局才開始有所反省,而之前卻一直對自身的能力過度自信,以為自己能夠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一切問題,而未有客觀地估計可能發生的情況,更沒有全面地做好備案措施。在技術上,明明有資源,卻沒有充分做好把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抽獎的登記出了問題,連此次活動的海報也鬧出笑話。海報顯示的這次抽獎為“2020香港除夕”倒數大抽獎,抽獎時間為12月31日下午6時至11時半。但是此次跨年抽獎其實是在2019年除夕進行,2020年除夕則要等到2020年底。有細心的網民對此調侃:“這是不是意味着要等一年才能開獎?”
更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質疑,旅發局辦此次抽獎,雖是打着向旅客推廣香港的旗號,但是在除夕前一周才公布活動,根本達不到吸引旅客的目的。種種小細節,都暴露出政府在策劃、執行中的不走心。
不可否認,在過去多年中,香港一直是享譽世界的旅遊之都,但要知道,這樣的名聲要靠不斷突破和進步才能維持,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從一個抽獎活動顯出的不嚴謹、不細緻、不專業,很容易被市民看作是政府相關部門誠意和能力不足的表現,而這在社會風波至今未平息的香港,就更會讓人對香港這座城市的印象減分。

二: 只依賴購物消費式旅遊

多年來,港府也一直依賴於過於單一的、購物型為主的旅遊發展模式,對側重發展購物旅遊的思維很少有所突破,因而怠於發展其他類型的旅遊模式。
在過去,有大量的內地旅客,尤其是鄰近地區的訪客,被香港零關稅的購物優勢吸引,讓香港有足夠的客源支撐,但是這也使得香港旅遊業與商鋪、零售緊緊捆綁,又因香港其他人文自然旅遊的宣傳和配備不足,讓占訪港旅客大多數的內地遊客只視香港為購物中心,想來買買買,使得各區的購物中心總是人滿為患,甚至還會引發搶購潮,引來附近居民的不滿,帶來惡性循環。
在此次社會局勢的影響下,香港的購物型旅遊模式就遭受重創,訪港旅客對此反映也極其敏感,使得旅遊業陷入危機。但這也是香港政府急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刻,香港旅遊業的結構與策略亟待調整,才能化危為機。如果香港未來只能是一座可以購物的城市,在眾多外界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它很快就將失去獨特的吸引力。

三. 依賴內地自由行,重數量而非質量

另一個港府的惰性心理,便是十分依賴內地旅客自由行對旅遊業的貢獻,於是漸漸越來越倦怠於提高香港旅遊景點的質量,只滿足於每年內地訪港遊客的龐大數量。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近年內地旅客的升幅已經放緩,內地訪港人數2017年按年僅有3.7%的增幅。如果未來只一味依靠內地旅客為香港旅遊市場帶來活力,是沒有出路的。
而縱觀旅發局《2019-20年度工作計劃》,在此方面做出的改變卻甚少。新一年的計劃報告中並沒有大刀闊斧進行策略調整、結構改革,而且仍然很重視內地遊客市場,在擴闊客源議題上着墨甚少;同時,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更是只停留在通過APP、資訊熱線等方式讓遊客更方便,遊客數量龐大帶來的服務、硬件擁擠,體驗不足的問題則沒有觸及。這不免引人擔憂。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早前接受採訪時亦提出,“物以罕為貴,削減旅客數目,提高景點的素質,為旅客營造一個難忘的回憶,才是香港旅遊業的長遠發展方向。”而香港旅遊業未來能否化危為機,旅發局也必須要破除看重數量的陳舊思維,反而是要把握機會,儘快讓香港旅遊完成從量到質的轉變。

四. 吃老本太久,旅遊項目欠新意

其實,一直以來,旅遊業都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香港旅遊業發達,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要知道,旅遊業本身就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而且競爭對手遍布世界,無論一個地區具備多麼優厚的條件和資源,假若不好好利用,推出新穎的賣點吸引旅客,只甘於“吃老本”,最終只會落得守株待兔的結果。
這對香港同樣適用。雖然港府年年都在出台推廣旅遊的政策,但是宣傳來宣傳去,卻基本上都是老一套,缺乏創新。政府不去積極想點子,打造新賣點,這使得香港近年來欠缺新景點,旅遊景點變化少,來來去去只能繼續推銷已有的維港、廟街等,自然就很難維持長久的競爭力。
這不妨可以借鑒內地城市的旅遊發展思路:西安以夢回大唐打造旅遊主題,在原有的歷史旅遊資源上打造大唐不夜城、興辦有關唐文化的歌舞表演。上有天堂,下游蘇杭的杭州也沒有一味守着西湖靜待遊客,而是主動結合西湖的特色,設置音樂噴泉表演,挖掘作為南宋都城的歷史,開發新的宋代主題遊玩項目。那麼香港又怎能只守着太平山、維多利亞港就期待遊客蜂擁而至呢?
可見,想要吸引旅客並不難,而關鍵是政府要有積極主動的創新意識,結合本地人文自然資源,尋求變化和突破,開發、推廣更多香港的旅遊特色項目。
一次跨年倒數抽獎的失敗,雖然遭到大家的吐槽和批評,但這也是新年教給香港政府最寶貴的一堂課。雖然歷經半年多的社會風波,在不少國際排行榜上,香港仍是全球最受旅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也應該看到,如果不想讓香港旅遊業的名聲一點點毀掉,港府迫切需要改變已經落伍的思路,要做出態度上的轉變,提高創新意識和執行能力,而不能再因為不走心而鬧笑話,令現時的狀況雪上加霜。
而想要保持世界旅遊之都的美譽,港府也必須要積極主動地開拓各種可能性,讓每一位旅客都能看到一個多元、常新的香港,這樣才能長久維持國際上的競爭力。

(Visited 8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