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亂局持續數月之久,城市各處的商鋪、公共設施等都經歷了“打砸燒”的浩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嚴重損毀。不過,在這場暴力的噩夢之下,卻有不少內地民眾注意到了香港的超級恢復“神功”。
前幾日,就有內地朋友在朋友圈裡調侃,香港的好多設施太牛了,前一天被砸爛、扔了燃燒彈,不出幾天很快就能修好、恢復正常使用,真的是有“神功”。
其實,仔細研究,騷亂之下,香港之所以不僅打不垮,還能照常維持高效的運轉,其實折射出的是社會背後日積月累的深厚功力。不僅是來自硬件設施和專業服務本身的高質量,更有社會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以及各行從業者的高度敬業精神,才構成了這座城市堅硬的精神內核,讓香港在危機之下依然堅挺。


仔細來看,尤其是在建築工程、食品安全、服務水準、城市管理四方面,香港可謂有着“高質量”的金字招牌。

建築工程重細節

在很多內地人眼中,香港就是一座“鋼筋森林”,四處都聳立着摩天大廈,建築物密度極高。雖然香港人多地少,房屋住宅供應嚴重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建築工程的高質量一直都受人認可。
在內地不少一線城市,雖然不少新樓質量都算過關,但是諸多設計和建造的細節部分卻差強人意。相比之下,香港住宅就更加細節,很多小地方都做得更加精良。
而尤其是在老舊建築的維護和保養方面,香港的經驗更值得內地借鑒。據統計,香港現時約有10,000幢樓齡超過50年的舊樓,更有不少樓房建於六七十年代,但是不少內地民眾來到香港,卻常常感嘆這些樓的“老”完全看不出,甚至比內地才建了10年多的樓房還要新,可見香港在老舊房屋改造方面下的功夫。
香港政府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強制檢驗計劃,每年都分地區對樓齡30年以上的舊樓進行抽查, 如果大廈沒有通過檢驗,業主便需要委聘工程人員進行維修,不遵守此項規定的人將會被罰款和監禁。在如此嚴格的監管手段下,香港樓宇失修的問題才得以有效處理,這也保證了香港建築物的質量招牌。

食品安全合格率長年高居99.9%

今年10月底,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剛公布的月度食物安全報告顯示,市場監測的整體合格率為99.9%。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記錄在香港已經保持了20多年。相比內地屢屢曝出的食品安全醜聞,香港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成績優良。
這一切都源於香港在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嚴格的監管體系。香港供港食品有着自己獨立的監管體系,要通過出入境檢疫部門的嚴格資質審查。而即使通過了也絕非萬事大吉,因為供港食品資質不是一勞永逸的,每季和每年,度會有定期複查,不達目標限期整改,嚴重的甚至會被取消資質。
同時,香港食品安全的法制也十分完善,涉及食品的相關法律比較全面細緻,一旦違反,往往不止是行政處罰,而會移交法庭解決,而一旦企業留有這樣的案底,在重視法治的香港想要再發展都是舉步維艱。
所以這也導致了很多香港商家更爭着把食品質量作為第一賣點,比如百佳超市建立了自己的農場檢定系統,通過小小的條形碼,告知蔬菜的生產農場、位置、播種收個日期甚至使用農藥種類,做到對食物溯源。當注重質量、注重安全成為一個人人都主動做的常態,整個食品安全的生態自然也就建立了起來。

專業服務素質硬,質量沒話說

香港本身就是一座高度依賴服務業的城市,各種專業服務業發展成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各類從業人員的敬業、專業也是如今成就香港“高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業一直是本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佔2017年本地生產總值(GDP)18.9%,提供約258,500份職位。大家常常聽說內地互聯網公司的職員們吐槽“996”,可要知道,在香港,專註於金融服務的從業者可能經常24小時無休,為來自全球的企業提供服務。正是無數從業者的堅持、敬業,才有了如今香港服務業的優良口碑。
以法律服務為例,香港一直被看作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中心。全球有七成國際律師事務所在香港設有據點,當中包括逾半數全球百大律師事務所。在香港司法獨立、可靠且高度透明的監管機制以及眾多法律專業人才聚集的種種優勢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客戶,來港尋求法律服務。

城市管理人性化

而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管理方面,香港更是一直都享譽世界。之前還有人在網絡上開玩笑稱,由於香港的道路、公共設施質量都太好,暴徒每次搞破壞都要使出全身解數,連挖地磚都要費時很久。這也是香港設施工程高質量的一個縮影。
除了硬性的設施,香港社會在軟性的公共服務方面也很給力。像準點率極高、事故率極低的港鐵,就因其科學便利的線路規劃、極具人性化的服務被看作全球鐵路交通的樣板。
再以香港國際機場為例。香港機場曾多次被頒發“全球最佳機場”的榮譽。今年3月,再次被航空運輸評級機構 Skytrax評為全球百大最佳機場的前五名。作為世界第三繁忙的國際客運機場,香港機場的服務一直都受到讚譽,不僅有優良的出入境服務,還有個性化定製、便利各種商務旅客的機場貴賓室,供人們休息辦公。
曾有媒體分析過香港城市管理的若干優點時就提出,香港在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理念、制度、手段上,十分注重因地制宜,以人為核心,同時提倡規劃的硬約束實力,強調法制化和精細化。正是這種管理上的高質量,才有了香港這座城市今天的樣貌。


相比之下,在鄰近香港的許多珠三角大城市,雖然土地面積大,但公共設施和服務都遠遠落後。常常市民想要享受最好的公共設施服務,只能一窩蜂地跑去市區中心的幾處。
但是在香港,很多公共設施都是必須與人口比例掛鈎的,當某個地區的人口達到一定的規模,政府就必須加建公共設施,以保證納稅人能享用到這些公共服務。以游泳池為例。香港人口七百多萬,港九新界的公共游泳池一共有43個(其實是游泳館,館中會有幾類池,例如主池、副池、訓練池、嬉水池、習泳池等)。按此比例計算,平均17萬人就有一個游泳設施。例如在香港的元朗區有57萬人口,就有三個游泳館。這都得益於香港完善、高質量的公共設施建設和管理。

政府不能自砸招牌

其實,香港硬件設施、軟性服務層面的“高質量”並非一朝一夕的成果,
而是靠社會日積月累的積澱和嚴格的制度執行才得以達成。但並不能將香港社會引以為傲之處作為吃老本的底氣。近年來,不少政府部門開始出現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問題,引發了社會不滿。
政府食環署,就曾因為滅鼠不力、怠慢防蚊、未能及時清理塗鴉等屢遭投訴和批評。路政署也因為在近期暴力行動發生後未能及時清理道路而被指未盡職責。像早前修建的港鐵沙中線,由於趕工期,出現成規模、成系統的偷工減料,先後被爆出多起工程質量問題,出現了設計人員居然會畫錯施工圖紙、螺絲未擰緊、工地鋼筋被削掉的現象,令人大跌眼鏡。
如果類似的事情再發生,將令人不得不懷疑香港的“高質量”口碑是否還能在未來繼續保持。
而橫向比較,一些內地城市正在不斷借鑒和學習香港的各方面經驗,甚至有趕超的勢頭。在內地城市飛速崛起的形勢之下,香港的發展也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種種出現的問題也在對處於危機中的香港社會發出警示:多年來積累至今的高質量、高標準,需要社會和政府部門的努力而共同維持、守護。如果現在開始只是吃老本,不再懷有專業和用心,香港社會就會自砸招牌,而隕落於表面的繁華之中。

(Visited 5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