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滲透」背後 綠營的求同存異 紀碩鳴 趙銀嶠
摘要:台灣綠營急推《反滲透法》,引起兩岸關係的又一巨浪,就算在綠營內部對於這部法案也存在不同意見。對此,來自台灣深綠陣營,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日前接受《超訊》訪問時認為「反滲透」的主要的目的應重前期防堵。
撲朔迷離的「王立強」事件,在台灣引起不小的波瀾,讓「中共滲透」的議題在島內持續發酵。就在此時,民進黨突然在台立法院拋出《反滲透法》並火速通過二讀,還規劃在12月31日強行表決通過。引起了藍營的激烈反彈和兩岸關係的又一巨浪,不少輿論都表示,《反滲透法》是民進黨製造恐慌,目的只是為了騙選票,奪取政治權利。
不難看出,《反滲透法》綜合了台灣內部從今年5月延續至今的所有討論,也成為了大選前台灣藍綠陣營攻防戰的一個重要環節,就算在綠營內部,對於《反滲透法》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那麼深綠又是如何看待這部法案?《超訊》專訪了台灣基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參與基進黨《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起草的他,認為「反滲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揭露訊息,事先防範。
《反滲透法》背後的爭議
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台灣綠營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反制策略的討論,並且策略已向法律層面轉換。隨着台灣立法院在5月完成「國安五法」的修法,蔡英文7月還公開表示,將在9月起推動最後一項修法,也就是俗稱的「中共代理人法」,但在藍營強力杯葛下,這次修法已「胎死腹中」。
眼看今年立法院會期即將結束,明年年初又要改選立法院,民進黨自然不會放棄推動修法,因此,11月25日公布的《反滲透法》草案,民進黨團首天召開公聽會,第二日便會將該法逕付二讀。雖然符合議事規則,但是這一做法迴避了掉委員會討論。被國民黨批評民進黨不顧重要性,硬是「倉促行事」。
《反滲透法》草案全文共12條的內容,注重的是藉由規範台灣人的行為來防止境外勢力的操作,規定「任何人不得受滲透來源的委託、指示或贊助」,進行五種行為:政治獻金、遊說、助選、不實訊息、干擾集會遊行。 違者需要背負有期徒刑或是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的罰金。如果強行完成了立法程序,將成為台灣法律體系中第一部「反」字頭的法律,
法律草案在逕付二讀之後,還需要經過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才能夠進入三讀。 民進黨黨團希望在12月31日院會三讀通過法案,因此決定放棄往年提前休會、讓立法委員忙競選的慣例,要立法院會繼續召開下去。
但是這部《反滲透法》在台灣引來諸多爭議,事實上,綠營各黨團都針對如何「反滲透」提出了草案,包括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擬定《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專法等。民進黨的《反滲透法》草案,形式上是一套新的專法,與先前通過一讀的《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沒有關係。對於民建黨的《反滲透法》,之前曾經與民進黨共同起草《透明法》的基進黨感到惋惜。基進黨發言人顏銘緯認為:「就像是我們有很多先進武器,但是我們沒有雷達。面對新型態的間諜滲透,我們需要做的是民主的反滲透雷達。」
該不該「先登記」?
台灣陸委會發言人指出,《反滲透法》立法是為彌補現行法令中,缺乏防堵境外勢力「在地協力者」。而與其他版本的最大不同,民進黨《反滲透法》没有触碰到「登记制」這一争议焦点。台灣基進黨認為,他們提出的《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比《反滲透法》好在可以透過資訊揭露事先防範「代理人」,另外還可以規範「非專業間諜」,例如竊取商業機密的商業間諜等等。
台灣輿論都普遍認為《反滲透法》針對的就是大陸或中共,為什麼在「境外勢力」的定義中不直接點名?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表示,「反滲透」對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不單單指中國大陸。
何澄輝為《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起草人之一,他是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專業為法律與國際政治戰略研究,現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智庫研究員。在他看來,一個法律要講未來性,未來台灣可能會面臨其他一系列的挑戰。所以對境外勢力未來可能是國家主體,可能是極端主義團體,可能是某種另外的團體,其重點並非在於對象,而是滲透這一行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即使是從中國滲透進來,也完全可以用別的國家的身份進來。」何澄輝說。
至於外界認為其他國家也有可能會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藍營甚至放話,連美、日等國萬一滲透台灣,是否適用?何澄輝表示,其實基進黨版本的「反滲透法」主旨建立防止境外勢力滲透的事前預警機制,透過要求代理人登記,這樣就可以把一些和台灣友善或正常的外交關係排除在外。
具體而言,何澄輝認為有兩種行為是可以排除在管制範圍外的,一個是純商業行為,例如涉及經貿行為的相關組織,本來在台灣設立已經是被允許的,也沒有必須再登記一次。「比如德國的BMW來台灣賣車,就沒有必要再登記一次了。」
第二個就是說台灣的友邦,何澄輝表示,和台灣有外交行為、外交關係的,基於互惠,他們在台灣設立一個官方機構,台灣也有在那邊設辦代表處或辦事處,這部分會排除掉。
綠營對訊息不完整的擔憂
對於推行「反滲透」的目的,何澄輝認為,設立法律並不是希望直接就對有關行為進行處罰,而主要是為了揭露訊息,他表示,民主社會中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討論,然後再去作出判斷。「但在討論判斷的時候,有一個前提,就是訊息是完整的、公開的、明確的,而不是虛偽的、偽造的、假造的,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邏輯下,我們要求相關的團體或個人要登記。」何澄輝說。
何澄輝提到被王立強事件中牽扯進來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投資」、「中國趨勢」主席兼執行長向心,並認為,向心可能只是眾多滲透網絡中的其中一條線而已,他背後的網絡還很大。「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偶發或臨時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台灣檢方能在向心要提出解釋的時候,馬上可以拿出關鍵性的照片指證?這就表示背後已經調查過了。」何澄輝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馬英九到蔡英文十幾年的時間裡,在何澄輝看來,中國大陸會想辦法在台灣每個地方進行滲透,「其實這個動作已經在持續進行,中國的國家體系里,比如說黨書記往往都會有另外一個身份,一個屬於民間的身份,所以很多民間機構或者企業家,身份背後都有黨的影子在裡面,他是國家資本在推動的,可台灣人會認為他們就是一般的民間企業,我想這個會比較錯估形勢。」何澄輝表示,以往台灣的官方故意不去談這件事情,他們也希望透過其他方式去提醒政府,相關滲透早已存在立即性的危害。
在何澄輝看來,「反滲透」應該依明確規範,進行資訊揭露與透明化,採事前預防、事後懲處。不過雖然和重視限制行為的民進黨《反滲透法》存在觀念上的不同,何澄輝還是對民進黨急推立法的行動表示肯定。何澄輝認為,在台灣現有的體系需要《反滲透法》,「因為這是現實危害問題,有其必要性,至於是直接採用禁止方式或者採取先登記的行政管理方式,這是可以談的。」何澄輝說。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早前也發表過類似主張:雖不100%滿意民進黨團提出的《反滲透法》,因為這只是「護台防中法案全套餐」的開胃小菜 但仍肯定此法對民主選舉的捍衛,將待未來台灣基進進入立法院後,再來做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