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香港警隊“一哥”鄧炳強在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表示,香港反修例風波爆發至今,警隊已拘捕逾5,800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被捕者中有四成為學生,其中大學生佔兩成五,中學生佔一成五。自2019年9月開學後,學生占被捕人數比例由之前的兩成八急升至四成,情況令人擔憂。


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日前也表示,廣受關注的理工大學校園衝突中,涉及300名18歲以下中學生,100名校長及老師曾出動協助,幾乎每個相關中學都平均有一至兩名學生牽涉事件。
這些數字令人觸目驚心,這不是偶然,而是常態,學生參與暴亂的情況已非其他社群可比,這些本該安心學習的學生卻做出一些極端暴力違法行為,既讓人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背後的香港教育,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細細看來,香港教育的“病”,並非一日之寒,這背後的幾個深層次問題長年累月積累,無論是教師的質素,課程內容,校外教育,實際管理還有教育機會,都出現了種種問題,也形成了教育層面上的五宗罪 ,一步步誤導甚至推動學生走向歧路,也讓社會陷入黑暗的深淵。

一、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尋找香港教育背後的弊病,最先就要從反思老師的專業素質開始。可以說,即使有再好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如果沒有一群優秀的教師落實,教育的成效也只是鏡花水月。
今年5月,香港政府公布了2019年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即基準試)成績。今年有1495人參加英文科評核。評核結果顯示,英文寫作卷的1128名考生當中,只有478人成績達到語文能力要求(三級或以上),達標率僅為42.4%。
雖然這是一場僅有千人參加的考試,但其中也能折射出部分香港教師教學水平上的欠缺。
香港社會本來就崇尚“法律”“金融”等有“錢”途的專業,在這一背景下,教育行業的人才素質難免參差不齊。在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上也一直被詬病,曾有公開資料顯示,香港大學2015/16學年最低收生成績的兩個學科均為教育課程——英文教育和中文教育;至於香港教育大學(前身為教育學院)2015/16學年收生成績,收生成績最好的兩個課程分別是幼兒教育和心理學,但被收取的學生平均成績也偏低。
問題最大的體現,是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的不中立,往往帶着政治立場進行教學,夾帶私貨、觀點先行,使課堂成為了政治宣傳的危險陣地。
誠然,教師也有自己的立場,但老師個人的政治立場,是不應該在課堂上授課時表現出來的,教導學生以持平客觀的態度分析問題和討論解決辦法是教師最基本的一項素質,在課堂上必須公平客觀,保持“政治中立”。
27日,網上還曝光了香港沙田培基小學的“毒”練習題。在小學生的英文閱讀中,有一道描述中美兩國河流的題目,題目先是讚美美國河流有多乾淨,與之對比的是“中國的河流”有多不堪。並在材料後的填空題中,引導學生用“乾淨、開心”詞語描述美國河流,將“垃圾、黑臟臭”等形容詞安在中國河流上。
這樣帶有誤導性甚至侮辱性的題目對於正在接受新知識的學生來說,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在香港的各所學校,這種現象卻十分普遍,導致學生對內地產生越來越大的偏見,導致極端的思想在校園裡蔓延。香港近期社會風波中不少學生罷課上街參與破壞,和教師長期偏向性的誤導有着不可脫離的關係。
部分老師不光只在講課中帶入立場,在校園中言行也是“立場先行”,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今年9月,香港教聯會指出,有不少警隊子女都受到了“由學校老師促成的欺凌”。這些孩子向學校反映,曾被其他同學踢出通訊群組,或在學校的活動中被排擠,但老師都坐視不理,有家長都不敢如實填寫職業是警察。其中老師的政治偏頗可見一斑。如果這種氛圍持續在校園發酵,很難不去想,將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受到不稱職老師們的影響。

二、課程內容缺乏標準

除了教師外,香港的相關教學內容也有待檢討,譬如作為香港高中必修科目的通識教育,就曾多次飽受詬病。推行通識教育10年來,香港教育局一直都未指定通識科的統一教材,也沒有統一的大綱,市面上通識科的教科書和教輔書種類繁多。香港有 400多所學校,就變成了一種國情,400種表述。
例如,因為中國歷史很長,很多學校因為教學時間不夠用,就把重點全都放在古代歷史上,近現代史、當代史往往一筆帶過。香港教聯會調查發現,高達96%初中中史科教師指在現有課時安排下,未能教完所有課題。當中,超過9成半教師表示需要略過或不教文化史,約4成半教師略過或不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有些更是直接跳過近代史,這又如何能讓學生去全面認識中國的歷史與文化?
有教育界人士反應,不少老師教中國歷史課多是對歷史客觀的描述,不會太細緻,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也使得他們有了自我隨意發揮的空間。至於能不能做到客觀中立,只有老師自己知道了。
就在10月,網上流傳了一份來自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史教材,其中竟指鴉片戰爭源於中英兩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和司法制度衝突,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指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震怒。校長陳偉佳最後承認老師在處理伸延閱讀材料時有不足,引起家長及公眾誤解,會嚴肅跟進。歷史科在整理文件、文獻上有嚴格的要求,將一些個人看法放進教材內,實在是有欠專業。
早前就有媒體評論,一些香港通識教材中刻意放大香港與內地矛盾,鼓動學生通過“非制度化途徑”表達訴求,罔顧事實、充滿偏見的教學內容更是比比皆是,在傳承中國優秀歷史文化、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發展方面卻存在着重大缺失。
近日,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就通識教育的話題接受了央視訪問。他感嘆,目前在香港的教學實踐中,通識教育已經變成了一種時事政治教育,導致學生“在政治方面早熟”;但同時香港的教育並沒有讓年輕人更加熟悉當下中國國情和中國的發展,反而造成了年輕人思想上或者情感上的真空。
而這一教學上的巨大漏洞,無論與老師、校方,還是和香港整個教育系統都脫不了干係。不僅學校管理層有責任確保不同科目的教材都符合課程宗旨和目標,要求教師以客觀、理性和持平的態度指導學生。教育局也更應該制定標準,加強管理,來真正確保教學的公正和質量。

三、校外教育亂象叢生

校園內的教育已經有了不少問題,再將目光聚焦在香港孩子們的校外教育上,更會發現亂象叢生。
其實,和內地一樣,香港的“補習文化”常年都存在,在某些方面還要更誇張。一味重視應試的香港正統教育,衍生出了龐大的課外補習產業和年薪千萬的補習教師。
但在這些補習教師中,魚龍混雜,不乏素質低下者。曾有媒體曝光過香港一位曾在多間大型補習社工作的范姓英文科補習教師,他最風光時月入千萬港幣,卻喜歡在上課引用“黃段子”,教學方式低俗而廣受批評。不少只會販賣應試技巧的補習老師,長期與學生相處,卻無法做到為人師表,這必然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更有不少補習教師政治先行,發表仇恨言論,早前《大公報》就報道過中文補習名師Ben Fung,在社交網站上煽動學生欺凌在校警察子女。並預示九月開學全港中小學會有大量“黑警”子女被集體“杯葛”和欺凌,貼文寫道:“老師、社工、校長、主任、風紀,佢哋系阻止唔到欺凌發生”,更揚言要“父債子還”。這樣的校外補習老師,只會給學生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
還有一些在香港註冊的培訓機構或私立學校,為了節省開支,常常聘請剛畢業、毫無教學經驗的大學生來做老師,其中有不少老師各方面的職業素養都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測評,教學水平自然也參差不齊。而很多類似的學校還延伸至內地辦學,吸引了不少內地家長的注意。很多人一看是香港開到內地的分校,便將其看作是先進教學水平的代言詞,殊不知這其中藏着諸多的監管漏洞,值得引起內地的監管者和家長注意。
據港媒報道,近期就有香港本地的護理培訓學校,打着提供護理培訓頒發證書及保證來港就業的幌子,向內地學員收取高額學費。不少人繳付了多達三萬多至五萬元的學費參與課程,最後才發現無法到香港工作,也沒有獲得退款。有至少20人因此受騙。
至於香港校外教育中的各種中介,更是魚龍混雜,不時被曝出因為經濟利益而矇騙學生。今年6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公布一項關於海外升學諮詢的研究發現,一些自稱免費留學顧問,實為高收費中介,甚至有學生希望到法國學廚,結果被遊說前往美國學習語言的案例。這些問題的背後,就是說明香港教育在管理上存在不作為的現象。

四、教育管理缺乏作為

香港教育的弊病,歸結到最後往往是管理上的問題,教育局和校方高層的不作為,使得香港社會的教育生態,已是積習難返,難以為繼。
例如,現時香港教育局規定一名教師於三年內需有不少於150小時的進修時數(CPD),這在不同的專業範疇里均有相應的規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每名教師相關時數的資料只需學校存檔,並不需上報教育局;而且,如果一名教師沒有完成150小時的持續進修的話,基本上沒有任何後果,可以如常維持教師註冊,頂多也只是被學校問話而已。為何多年來香港的教師素質難以提高?就恐怕就是原因之一。
香港部分自資院校還存在濫收學生的情況,常常是“先收生、後請人”,造成“兼職多過全職”、教師質素參差的情況。這也使得學校的兼職老師大增,部分課程更有逾半老師是兼職,課程師生比例惡化。
但對於這種監管上的漏洞,校方和教育局幾乎都不過問,彼此心照不宣,殊不知最後買單的都是香港的年輕一代。
而對於社會上討論了多年的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系統也遲遲未主動作出改變,多年來都沒有及時更新教材、課程教學的審查標準。甚至直到此次的社會風波,無數青年學生走上暴力之路,教育界人士也只會譴責,極少做事,直到外界對香港教育的批評之聲漫天襲來,才被動地進行反思,實在令人失望。

五、機會不均等日益嚴重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香港教育還存在不公平的情況,如今的香港教育制度仍然以精英教育為主,幾乎從小就按學生成績分優劣,越來越多中小學生抵不住學業的壓力而自暴自棄!香港政府資助大學學額只有一萬五千個,但每年中學文憑試報考人數超過三萬,只有家境富裕的學生才有能力到海外升學,本地學生找不到出路。近年越來越多學生拒絕上學或是被動上學,他們的苦悶無處發泄,一旦出現社會矛盾往往就因此點燃。
目前,香港的所有直資小學,接受教育局津貼,都以靈活運用資源為名,只收取有“潛質”的學生。不少父母為了預備子女小一入學面試,強逼子女不合常理的語文及體藝訓練,祈求入讀名牌小學。但最終,說白了,名牌學校只是揀選“聰明”及“家境富裕”的小孩而教。
從小學教育制度就分化了傳統及精英學校,只積極培育精英,淘汰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早就已經偏離了普及教育的原則,忽略了大多數學生的教育機會,更剝奪了大多數香港人心中的希望。
香港本身就存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問題,而一旦教育不均等持續加劇,必然將使整個社會缺乏向上流動性,導致越來越嚴重的階層固化。
此外,僅去年一年,就有4.23萬新移民湧入香港。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全香港學位並無增多。香港極其稀缺的教育資源引起爭搶,而本地家長學生也因此心生怨恨,覺得新移民搶佔資源,無形中加深了陸港兩地的矛盾。
而香港政府對此卻幾乎坐視不管,甚至默許這種精英化教育在香港社會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沒有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年輕人是未來棟樑,他們怎樣認識自我、認識所處環境、認識國家民族,怎麼樣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都在求學時期孕育而成。在如今的香港反修例風波中,不少學生一步步走向歧途,最終闖出大禍,已經說明了香港教育出現了很大問題, 那麼多被捕學生背後,已經足以令人深思。
對於特區政府來說,教育制度已經到了必須全面檢討的時刻,只有真正看清這五宗罪,直面香港教育的深層問題,香港社會才有可能在陰霾之後重見光明。

(Visited 10,79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