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態是一家迎着改革開放春風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上市企業,是國內草原、礦山生態修復龍頭企業,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依託“種質資源儲備+生態大數據”精準修復草原、荒漠、礦山、鹽鹼地等各類生態問題。

王召明在蒙草修復的呼和塔拉萬畝草原查看植被生長情況(供圖:蒙草生態)

近年來,結合生態修復,蒙草生態在精準扶貧,地方公益幫扶,當地就業等方面,做出貢獻和成效。在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脫貧攻堅先進事迹報告會上,蒙草生態創始人王召明獲得脫貧攻堅奉獻獎。

小草源於自然,植根於百姓生活

20多年實踐當中,王召明始終把公司業務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數據顯示,公司旗下13個研究院+種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合作商)+貧困戶”模式直接帶動1260名貧困農牧民就業,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在西藏地區建設“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178戶貧困家庭818人受益,周邊貧困農牧民近200人到基地務工。王召明不僅身體力行做扶貧,更帶動團隊從事公益事業。近五年來,王召明以公司或個人名義累計捐贈救災款、助學金等達5967萬元。
蒙草生態執行總裁高俊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凡是需要大面積做生態修復的地方,一般都是環境惡劣、經濟欠發達的區域。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把生態業務和當地扶貧有機的結合起來。蒙草生態的項目落到哪裡,就要在哪裡紮下根來,項目往往能在當地形成一條生態修復產業鏈。我們整合當地的農牧民,盤活當地的資源,修復當地的生態,還能解決當地的貧困,有效地融合了當地生產、就業、扶貧等問題。”
高俊剛表示:“如果想做一個有根基的生態企業,一定要與當地的群眾、老百姓結合起來,這樣企業就有持久的生命力。”

王召明與幫扶對象進行技術交流(供圖:蒙草生態)

科技+數據建立起綠色長城

近年來,隨着我國對北方生態環保的重視不斷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多次強調要將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堅持不懈地開展。蒙草生態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治理“蒙草模式”。
王召明曾表示:“要把先進的技術帶給每個牧民朋友,讓每一株小草能發揮它獨特的作用。”“每個研發基地要請農牧民參與科研、生態項目要讓老百姓參與”,這成了蒙草接地氣的規矩。蒙草業務覆蓋內蒙古、西藏、陝西、青海等10餘個省區市,與上萬個家庭、數千家企業合作,高峰時期年度用工平均430萬人次,有效解決地區就業問題。
近年來,蒙草生態先後實施完成呼和浩特至包頭大青山前坡240多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示範區探索實踐,呼和塔拉退化荒廢草原治理,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烏海礦山排土場,科爾沁沙地、烏拉蓋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治理以及巴彥淖爾鹽鹼地等一系列重大生態修復項目,總結形成一系列的國家和地方標準。為保障北疆生態修復“有種子可用、有植物適用”,蒙草生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種子庫近2萬平米,收錄中國植物數據信息2.7萬種,保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3000餘種,5000餘份,標本3.3萬份;土樣100萬餘份。
同時,蒙草生態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一些關鍵的生態環境指數量化統計,實現“草種業+大數據”的生態應用。通過大數據為環境體檢,找病因、開方子、缺什麼補什麼因地施策;通過草種業的鄉土化選育,針對不同區域的“草原、荒漠、礦山、濕地、森林”等環境治理,改良水土、選播種子,系統而長效進行生態修復,實現了大數據指導下的“為生態體檢、為產業導航”。
王召明曾表示:“我們蒙草是國家的企業、是社會的企業,也是百姓大眾的企業。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在發展好企業的同時,把愛再傳遞給社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願這種愛的力量像生生不息的小草,播撒大地。”
(證券日報 王濤)

(Visited 8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