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是大自然不小心打翻了調色板,才有了五彩繽紛的婺源。如果有幸來到這座古城,一定不能錯過這五色:荷包紅魚的紅色、油菜花的黃色、綠茶的綠色、江灣雪梨的白色、歙硯的黑色。鮮艷奪目的色彩,令其他顏色都變得暗淡。但“五色”並不能完全概括婺源,這裡還有一個最耀眼的特色: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俞有桂和他的華龍木雕廠的“徽州三雕”, 為古老的雕刻藝術帶來新傳承,已然成為婺源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人慕名而來。

俞有桂

他讓歷史文化遺產“活”了起來

江西省婺源縣是古徽州六縣之一,依山傍水,是徽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走出了許多名人,也形成了一種獨具風格和地域特色的藝術:“徽州三雕”。
“三雕”指的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三種傳統雕刻工藝,以婺源和安徽歙縣最為典型。“三雕”是徽派建築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既是凝固的歷史,也是活着的記憶。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離不開一代代工匠對“三雕”工藝的堅守和傳承。
俞有桂便是無數工匠中的一員, 他有着許多頭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三雕”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等等。但回到最初的起點,俞有桂只是一名來自婺源汪口村的小木匠,因為對“徽州三雕”的熱愛,他一步步走上工匠的道路,四十年雨雪風霜,令“三雕”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續着徽雕工藝的歷史。
據《超訊》觀察,俞有桂的老家汪口村,昔日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水運碼頭,遺存了不少徽派古建築,村口的俞氏宗祠,更是以“無處不雕,無雕不精”的氣魄,將徽雕藝術的造詣發揮到了極致。幼時的俞有桂便是在祠堂中念書,受過耳濡目染的他,對雕刻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幾歲時,俞有桂便跟着村裡的老師傅學習木工,整日與木雕為伴,雖不知技法,但深知工藝之美。
上世紀80年代,出師後的俞有桂背着工具,走村串戶,承接活計。木工活越接越多,不滿20歲的他就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可俞有桂心裡,始終忘不了那些美輪美奐的木雕,“婺源那時候只有木匠,哪有什麼雕刻師傅,只要能稍微刻點小花樣,都覺得神奇。祖先的技藝那麼高超,如果不能傳承下去,那就太可惜了”。俞有桂告訴《超訊》。
懷着這樣的想法,俞有桂背起行囊,獨自一人踏上了學藝征途。先後前往安徽休寧、廣東順德、福建浦城等地,他一邊打工,一邊學藝,憑藉著數倍於常人的努力,他在掌握徽州木雕技藝的基礎上,融合了不同流派的風格。
1988年,俞有桂學成回鄉,俞有桂創辦婺源縣華龍木雕廠,開始生產木雕傢具,第一批生產的仿古太師椅、雕刻梳妝台等在當時讓人耳目一新。他並沒有停止步伐,而是更加專心於“三雕”的創作,從題材、用料、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大幅改進。
在外人看來,他對雕刻藝術的追求幾近苛刻。為了完成一棟老屋的木雕修復,他會爬上10米多高的梯子,用顯微鏡觀察上面的紋飾和雕刻殘片,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有時連飯都忘了吃。在俞有桂看來,這份藝術來不得半點馬虎,只有精益求精,“三雕”技藝才能延續下去,觸動更多人。

難以複製的雕刻之美

俞有桂創作出來的雕刻作品深具特色,首先在題材上十分廣泛,除了傳統的前史故事、戲劇人物等,還加入了年輕人喜愛的風俗、人像等現代內容,其次在用料上,從傳統木雕用的樟木,到檀香木、紅木、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不斷凸現作品的價值,讓木雕作品文化附加值的不斷提升。
他的創作並不刻意營造,而是順勢而為。在華龍木雕的展廳內,有一個5米高的作品《竹林七賢》佇立在最中央。俞有桂說,這原是水裡打撈出來的一塊廢料,當看到覺得扔了太可惜,就花錢買了回來。琢磨了很長時間沒有下手,有一次他用斧子隨手砍了幾下後,發現了其深褐色的木紋,就巧妙利用其原有的枝幹和紋路進行設計,歷經1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件作品。
繼承傳統,善於創新,這讓俞有桂的作品形成了獨有的特色。2009年中國第二屆旅遊工藝美術作品設計(創作)大賽,他的作品《藝術人生》榮獲金獎,磚雕作品《吉星高照》榮獲銀獎。2010年,他應邀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設立個人作品展,展出作品40多件,並被博覽館永久收藏。2013、2014年,作品《紫氣東來》《文王訪賢》《團團圓圓》一舉斬獲第九、十屆深圳文博會三個金獎。2016年,具有時代意義的根雕作品《一帶一路》榮獲第五屆江西省工藝美術“杜鵑獎”銀獎。2017年,作品《媽媽的味道》榮獲全國手工藝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國匠杯”最佳創作獎。
藝術上的成就改變了俞有桂的人生。2009年6月,他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三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同年獲評“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2013年,入選“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年度典型人物”。他還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第五、六屆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在創作之外,俞有桂沒有放下對徽州建築的修復和保育。2002年,俞有桂報名參與婺源江灣蕭江大宗祠的修復,為此,提前2個月走遍了徽州地區,揣摩各式古建築、收集了很多徽州風格祠堂的資料,設計了一套詳細的方案,並且畫了幾張1:1的圖紙,最終,方案得到了專家的認可,由俞有桂承擔復原蕭江大宗祠所有的木雕部分,讓他完成了自己的“宗祠夢想”。在施工中,俞有桂親自跟每一位參與雕刻的匠人強調,必須按照木雕工藝品的標準來進行創作。一絲不苟的“匠心”精神與優秀團隊的合力,讓重建後的蕭江宗祠成為江南古建恢復的標誌性工程。

雕刻藝術走入尋常人家

同時,俞有桂一手創辦的華龍木雕,也得以快速成長,由小作坊發展為多元化發展的文化企業。隨着崇尚文化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三雕”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青睞。
伴隨市場的迅速擴張,俞有桂蓋了新廠房,分設車間和展覽室。在華龍木雕的展覽室里,陳列着幾套高貴大氣的小葉紫檀木雕傢具,精工細作,每套都要花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傢具上刻有大師的名字,成為了能夠留下歷史記憶的大作。這些只是華龍木雕開發一系列傢具和工藝品的代表之一,隨着各式傢具層出不窮,慕名前來的客戶讓俞有桂應接不暇。

小葉紫檀木雕傢具

事業的成功並沒有蒙蔽俞有桂的雙眼,他十分清楚:傳承“徽州三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企業發展好了,更要形成“徽州三雕”傳承的良性循環。對進入企業的年輕人,俞有桂堅持言傳身教,把德藝雙馨作為授徒標準,二十多年來,他先後培養“三雕”傳人200多人,不少人已經成長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6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俞有桂“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這是對一名匠人的最高褒獎。
現在,俞有桂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啟動“文化+旅遊”的經營模式,建設華龍徽雕文化產業園。這樣一個產業園將“徽州三雕”的歷史文化、工藝流程、代表作品展示以及研發交流、參觀遊覽等功能於一體,既是傳承基地,又是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徽雕園項目預算投資近2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徽雕藝術館、傳習所、古民居展示館、創作生產工坊和徽派園林、三雕廣場建設,二期擬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旅遊商品銷售廳、景區服務大樓等項目及配套設施。如今,一期工程完工的華龍徽雕產業園,每年接待參觀者數萬人。典雅的園林,厚重的文化氛圍,獨具風格的工藝,精美的雕刻作品,讓人嘆為觀止,已然成為婺源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Visited 13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