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宣佈放棄連任,不再參選香港新一屆特首選舉,成為香港今年最大的新聞。一直以來,各種跡象和信息都沒有顯示這樣的可能性。雖然這是梁振英個人選擇,但相信,事先中央一定知情,也與中央目前的大局考量不相違背。蹊蹺的是,梁振英公布棄選的時間,正遇周未,過二天又是選委會委員的選舉。一直以來,社會上有一種反對梁振英連任的聲音,梁棄選的消息,可以令選委會選舉排除梁振英因素,建制力量可以凝聚力量,推選出更符合香港發展的特首。這說明,中央願意傾聽香港聲音,對「一國兩制」運用的越來越嫻熟。
誰會問鼎新一屆特首候選人?誰會是下一屆特首的熱門人選?直到香港選委會投票之日,已經很接近特首選舉日了,各種不確定的信息由媒體報出,而事實上一切還都是迷,都只是猜測。這和上屆特首選舉時,候選人唐英年、梁振英之間的激烈競爭的時間相比,已經推遲了兩三個月。有意參選的建制人士都在等,等待來自中央的意見,而非建制人士要問鼎香港特首,現時的落差實在是太大,沒有人會覺得是現實的。
北京也不著急,推選特首雖然是香港的本港事務,但中央還是牢牢掌握着「話事權」。經過《「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人大831決定」、佔中、政改方案流產、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和最近釋法驅趕「港獨」議員等事件,北京對構建一國兩制中的神聖主權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尤其面對港獨新勢力,北京絕不會姑息,香港主流社會維護主權的意識也日趨強烈。新一屆特首要有能力適應這一特點凝聚共識,其治港能力也要有民意基礎。同時,北京還要看新一屆推選委員會選舉結果,更有把握的推出符合條件的特首候選人。這顯示出北京對「一國兩制」下,維持港人治港及中央責任平衡關係日益成熟。
香港回歸將近二十年,「一國兩制」沒有現存的經驗可以借鑒。可以說,香港的實踐是在「摸着石頭過河」。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北京開始是小心翼翼的,最大限度的落實鄧小平所言,香港實現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儘管主權回歸了,但更多強調的還是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不變」。那時香港人對「一國兩制」也陌生,不少人的國家主權意識淡薄,仗着香港的自由社會先發展起來的優勢,回歸之後不少香港的仁人志士對內地的貧窮、人權以及重要的政治事件諸多批評;以至內地不斷提出「『一國兩制』下井水不犯河水」。而香港有人更肆無忌憚,明知不可為偏為之,公然提出「港獨」。
面對新任立法會議員在宣誓中公然播「獨」,中央以《基本法》賦與的權力主動釋法予以阻遏,強調了國家主權的嚴肅性,體現「一國」範疇下的中央責權和香港的義務。香港只有執行的份而沒有討價還價的理由。釋法後中央也沒有派員到香港來說明、解釋,表明中央的態度就是,維護國家主權,不需要解釋,香港應該自覺去捍衛。這次釋法乾脆利落,在中央管轄的範圍,我做了,你照辦執行就是了。
維護國家主權的此一役,意義不僅在於議員還是公職人員要尊重宣誓規則,重要的是要讓香港市民都清楚,國家主權不容挑戰。這將從根本上扭轉香港社會的偏見,「一國兩制」只是維護香港人的資本主義方式,同時讓香港社會確立,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可挑戰國家主權,都不能侮辱民族。香港是有根的,是有家園的,「一國兩制」就是要讓香港認祖歸宗,這才是回歸的意義所在。
香港回歸二十年走過的路,是「一國兩制」走在不斷實踐尋找成熟的路上,實踐證明「一國」和「兩制」不是一對矛盾,而是國家主權和地方管治方式的統一。]]]]> ]]>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