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能應對挑戰 特朗普或成偉大總統
11月8日的美國大選,震驚了全世界。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醜陋的選舉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一場充滿醜聞、政治暴力、腐敗指控的總統競選,暴露了美國內部的斷層,族群分裂和衝突,而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是否延續,將成為新任美國總統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一結局被主流媒體稱為一場草根「革命」,一場政治「顛覆」。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互相傾軋、刁難、抵制,以至抹黑、污蔑、詆毀,政治弊端暴露無遺;與此同時,社會戾氣彌漫,種族情緒、族群矛盾、排外情緒、仇富心態等等毒素橫流。這一切,顯示了美國正走向結構性的衰落,美國人的意識形態呈現出崩塌,而作為一個巨大的帝國,它僵化的體制則加速這一進程。 塵埃落定之後,特朗普將主掌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他作為一個華府局外人,作為一個商人他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他給美國和世界帶來的,是一場顛覆,還是一次改良?是一次成功的變革,使得美國「再次強大」,還是一次失敗的冒險,給美國造成更大的傷痕,如果特朗普能夠修補以下六大方面的裂痕,他騰挪的空間要比奧巴馬大得多,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就大業的總統。
國家裂痕 特朗普要力挽狂瀾
特朗普在贏得大選之後,如何整合自己的票倉,帶領他們實現「大國夢」。目前,美國被硬生生分成了「兩個美國」:一個是「希拉里的美國」,另一個是「特朗普的美國」。特朗普當選之後,將美國內部的「極化現象」被這次選舉將其制度化,顯性化、擴大化了。目前,美國許多地區出現了「希粉」遊行,繼續反對特朗普。「特朗普美國」是草根的,或者是屌絲的美國。「特朗普美國」的選民構成,有「驚恐的中產階級」,「憤怒的白人」,「沉默的鄉下人」。 本次大選,造成的美國撕裂前所未有的。首先是「驚恐的中產階級」:按CNN民調(下同)顯示,特朗普的支持者是男人(與希拉里的支持者對比是53%:41%),老年人(45歲以上的53%:44%),中產階級:收入5萬美元以下選民中,投特朗普的比例是41%比52%,而5萬美元以上,10萬以下的選民中,比例是50%:46%。有趣的是,10萬美元以上的選民,投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比例是接近的(48%:47%)。 美國的民調專家、政治評論家約翰·佐格比(John Zogby)談到,中產階級的失望給特朗普帶來了大量選票。他強調,「中產階級」與其說是一個經濟概念,不如說是一個心理概念。那些本來是中產階級,卻深刻感覺到「我不再是中產階級了」的群體,很多成為特朗普的支持者。這些人也許收入不低,但缺少穩定感,安全感。對未來不確定,這些人多半不是白領、骨幹、精英,可能是一位卡車司機,一位汽車廠工人,在過去,這些人付的起帳單,供的起子女讀大學,現在都成了問號。 再有就是「沉默的鄉下人」:他們居住在廣袤的中西部,遠離繁華的經濟、科技、文化中心,更遠離喧鬧的政治中心。但是,這回他們用選票說話,選擇特朗普作為他們的代言人。 這在選舉人地圖上一目了然:東西兩岸的藍色,而中部是大塊的紅色。 他們沉默、驚恐、憤怒的原因,是認為大量湧入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移民搶走了他們的飯碗,大量流入的外國商品,尤其是「中國製造」奪走了他們的崗位,他們在美國社會中的尊貴的地位,第一次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還有就是「保守的福音教徒」。福音教徒中,壓倒多數投給了特朗普(81%:16%)。每週上教堂一次以上的虔誠教徒中,更多投票給特朗普(56%:40%)。他們對民主黨的自由派政策,越來越生氣:同性戀,墮胎,當然還有宗教自由。 [caption id="attachment_3689" align="aligncenter" width="592"]
異數當政 商人總統現身
美國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的尹曉煌(Xiaohuang Yin)教授在接受《超訊》記者專訪的時候表示,特朗普是個異數(既不是共和黨,也不是民主黨),從無執政經驗。美國的現任總統奧巴馬當過參議員,前總統小布任過州長,前總統克林頓任過州長,老布任過參議員,雷根、卡特均任過州長,尼克森當過付總統。而特朗普為地產商,與政客思維不一樣,行為更易基於公平交易的商業原則,因此將更加具有靈活性。 [caption id="attachment_369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族裔裂痕 黨派裂痕
這次選舉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憤怒的白人」對壘少數族裔。白人為何憤怒?首先,他們佔人口、選民、就業的比例在急劇下降。他們在選民中的比例曾經;第二,他們在社會金字塔的上層所佔的位置在縮小。一個典型例子是,在矽谷的高收入的科技精英中,金髮碧眼者越來越少。白人不僅心理上受挫,健康上也受損。甚至他們的壽命都在縮短。因此,他們有理由憤怒。 特朗普正是抓住了這批人的心態,以遣返非法移民,建美墨邊境牆,限制穆斯林移民為訴求。按照特朗普移民政策,驅逐非法移民,會取悅那些白人支持者。因此,大選過後,那些非法移民的子女,穆斯林的子女,都感到了切膚之痛。在選後抗議特朗普的人群中,居然有許多是中學生,這是過去極其罕見的。 特朗普上任後是否有能力搞好與國會的關係,與萊恩等人友好相處,成為關鍵。如同奧巴馬一樣,沒有國會的配合,他宣稱要達到的「變革」只能是一場自彈自唱。 一個是建制派的共和黨,一個是草根派的「特朗普共和黨」。「特朗普共和黨」與建制派在理念、政策、風格上差別極大。如重商的共和黨歷來主張自由貿易,而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卻主張貿易保護。 大選過後,美國出現了總統、參眾兩院都是共和黨人擔任或掌控的狀態。然而,在國會上,特朗普面臨著兩面作戰的尷尬:一方面,要與虎視眈眈的民主黨議員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和各懷鬼胎的共和黨議員合作。美中關係 特朗普的硬骨頭
特朗普時代,美中關係如何去?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關係,毫無疑問是第一與第二經濟大國之間的美中關係。特朗普的外交主張,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讓美國回歸「孤立主義」。「孤立主義」是美國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秉承的外交政策,即美國不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要避免捲入歐洲各國的紛爭之中。美國參加一戰後,「孤立主義」逐漸被「全球主義」所取代。美國也從中獲益非淺。如美國就一直是建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主要宣導者。 因此,特朗普的保護主義、「美國第一」的競選口號,迎合了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但一旦他坐在橢圓形辦公室,他是很難嚴格按照「孤立主義」原則行事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3687"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Visited 3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