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媒多方面解構先行示範區:為什麼選深圳?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消息一出,在陸港兩地均引起廣泛討論。但實際上,《新華社》主辦的新聞周刊《瞭望》,早在8月3日就刊發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廣所撰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怎麼幹〉,就為什麼選擇深圳、先行示範區示範什麼、打造什麼樣的示範區、補足哪些關鍵短板共四個問題作出解構。
文章稱,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深圳而言,這是黨中央賦予的新使命,其作為中國率先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新目標、新定位;對國家而言,通過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發揮先行者的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
為什麼選擇深圳?
文章稱,從發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最佳選擇。就經濟發展水平來講,深圳在一線城市中保持領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達到19.3萬元(人民幣,下同),比廣東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別高37.9%和42.2%。深圳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方面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是中國最接近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城市。
文章指出,從創新精神看,深圳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以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天然的優勢。從發展機制看,深圳不僅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市場機制,而且黨和政府的作用發揮得很好。「可以說,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典範。」
先行示範區示範什麼?
對於「先行示範區」的意義,文章寫道,「示範」的意思是可複制、可推廣,而「先行示範」則體現更高的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既要符合深圳的實際,又要將有關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價值,適合全國學習、推廣。因此,「先行示範」就是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將發展的政策、做法模式化。深圳不僅要在經濟發展領域起「先行示範」作用,而且要「全面領先」,必須全面推進深圳現代化建設,實現產業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生活現代化、城市治理現代化等,並發揮示範、引領、標杆作用。
打造什麼樣的示範區?
文章續指,深圳要發揮全方位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也要突出其優勢和特色,在一些更關鍵的領域起示範引領作用,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著力打造以下方面的先行示範區:
–一是建設創新發展與創新文化先行示範區,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優勢的創新創業創意中心,引領全國高科技、新產業發展。
–二是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構築好自然空間、生產格局、生態體系,補齊生態短板。
–三是建設共享發展先行示範區,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等,實現社會共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範區,在政府機構改革、營商環境塑造、創新政策環境、住房供應體系、社會保障制度等領域積極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改革辦法。
–五是建設全面擴大開放先行示範區,成為制度型開放的「新窗口」,積極對標國際化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同時著力處理好與香港的關係,充分發揮「兩種制度、兩種模式」結合的優勢,在深港深度融合發展上形成重大突破,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要素流動和規則對接上率先突破。
–六是建設大都市治理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積極探索大都市社會治理新體制建設。
補足哪些關鍵短板?
文章強調,深圳有許多有利、優越的條件,但也面臨一些明顯的短板。歸納起來,至少有四大短板需盡快補齊補足:
-一是著力補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能力不足這一關鍵短板。深圳高等教育發展不足、水平偏低,基礎研究能力不足,與創新之城定位很不協調。既要重視引進國際國內名校和著名研究機構,更要營造寬鬆環境對其加以長期培植。
-二是著力將深圳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創新型金融中心。深圳的進一步發展,會面臨越來越明顯的金融服務能力不足的限制,要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走在前頭,著力培育支撐創新發展的創新型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成國內國際風險資本投資高地。
-三是猛補民生短板,加快推進社會和生活現代化。目前深圳在社會領域、在生活現代化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在社會領域會造成各種能力不足、不配套、不適應等問題。要著力補基礎教育、醫療服務短板。
-四是著力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深圳面臨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病」嚴重的約束,整體環境質量不高,吸引國際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如何實施城市更新,實現更加緊湊型發展,成為提高深圳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緊迫課題。
此外有內媒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人才引進與資本市場四大維度揭示了深圳幾大數據看點,從中可解釋為何選擇深圳。
數據看點一:GDP年均增速超20%,總量去年首超香港
2018年深圳GDP突破2.4萬億元,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三。深圳經濟總量連續趕超,2002年深圳GDP總量超越重慶,躋身第四名;之後深圳GDP總量又超越廣州,排名第三,由此「北上廣深」變「北上深廣」。
與同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香港相比,深圳經濟發展已佔據絕對優勢。按人民幣比較,去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億元左右,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由此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在一線城市中深圳經濟發展水平保持領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達到18.96萬元,較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分別高35.2%、40.44%與21.92%。
數據看點二: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4%,高科技企業集聚地
作為科技創新之城,2018年深圳第三產業產值佔GDP比重達58.8%,對經濟貢獻較大。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55.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增加值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增長,僅海洋經濟產業增加值較上年有所下滑。
研發投入方面,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4.2%,位居全國城市前列。深圳創新發展能力不僅在國內領先,已在全球顯現其巨大的影響力,孵化了華為、大疆、騰訊等全球知名企業。
數據看點三:人才集聚效應顯著,近三年年增加值均超40萬
深圳自建立經濟特區以來,一直是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來了就是深圳人」。
近年來深圳常住人口總量仍在逐年增加,且近三年每年增加值均超過40萬人,深圳人才集聚效應顯著。
數據看點四:深圳本地股市值超越96%的省份,14股市值超千億
以市值來看,深圳本地股最新總市值達7.12萬億元,佔廣東省上市公司市值的六成以上。
若以省份來劃分,深圳本地股總市值僅低於北京,超過了上海、浙江、江蘇等96%以上的省份對應值(不考慮廣東省)。個股方面,比亞迪、邁瑞醫療、中信證券等14只個股最新總市值超過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