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孔子學院 中美文化戰打響 整理報道
美國傳媒報道,美國國防部正以「國家利益」為名,宣布不再資助設有孔子學院的美國大學中的中文教育項目,可能會導致在美國的孔子學院新一輪的關閉潮。在過去十五個月來,至少有十五間美國大學宣布關閉校內的孔子學院。
美以國家利益為名 封殺孔子學院
美國《新聞週刊》5月1日報道指出,美國國防部正在以「國家利益」為名,封殺美國大學孔子學院。與此同時,政見立場保守的華盛頓觀察週刊(Washington Examiner)報導,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的指示下,一個工作小組目前正擬訂一個中國戰略,其中心概念是「對付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文化」。中美之間的這場文化爭奪戰甫一展開,作為中國文化輸出平台的孔子學院便首當其衝遭遇美國政府的打壓與封殺。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麥斯威爾稱,經審視後決定不給予申請學校豁免的資格,原因是有違國家利益。據悉,申請要求國防部豁免的十三所大學已獲知有關決定,因此這些學校的管理層接下來需決定是否繼續與孔子學院合作。在過去數月來,美國多個大學紛紛宣布中斷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關係,並承認受到國防部新規定衝擊。
美國大學必須在中美政府間做出選擇
2018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其中一項規定要求國防部終止資助設有孔子學院美國大學的中文旗艦專案(Chinese Flagship Progam),雖然相關規定表示美國國防部准許豁免大學例外,但是最新消息顯示,目前申請豁免的13所設有孔子學院的美國大學無一獲得或將獲得特批。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馬克斯維爾(Jessica Maxwell )稱國防部「已確定依照國家利益放棄對該條款的豁免使用權。」
這意味著已經設有孔子學院的美國大學必須在聯邦政府資助以及中國政府資助之間做出選擇。孔子學院於2004年首次在美國推出,全美大約有100多所大學設立孔子學院。不過在過去18個月,全美至少15所美國大學關閉孔子學院。在過去幾個月來,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以及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紛紛宣佈中斷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關係,並承認受到美國國防部新規定衝擊。此外,三藩市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和西肯塔基大學(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在過去半個月內也宣佈將關閉校內孔子學院。而在過去的15個月中已有15所美國大學宣佈關閉了這一中方機構。
近日,的俄勒岡大學就即將關閉孔子學院做出了聲明,表示屬無奈之舉,若再不關閉將無法獲得美國政府資助。
該校關閉孔子學院,是為確保獲得美國國防部的資助。自二○一六年至二○一七學年以來,該校從美國國防部中文教育項目中所獲得的資助金額接近三百八十萬美元(約二千九百六十四萬港元)。
據悉,在俄勒岡大學管理層作出這一決定前,美國國防部停止向該校發放一筆三十四萬三千美元(約二百六十七萬五千港元),該資金原是幫助校內學生前往中國交換學習或實習的贊助費。
中美文化衝突已不可避免
文化被認為是意識形態的載體,中西方文化角力正式開始之前,意識形態的對抗早已開始。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打響以來,外界給出的多是從政治和經濟角度進行的分析,然而不應該忽略的逆向思維是需要反問:當下的中美貿易衝突真的僅僅是政治與經濟兩種因素造成的嗎?這些因素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默默為其推波助瀾?
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看,美國文化極為強調個體主義和獨立的自我構念,它與強調集體主義和互依自我構念的中國文化截然不同。長期浸潤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的人習慣於把個體感受當做決定態度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而代代相傳,個體主義作為一種處世哲學被全社會奉為圭臬。
反觀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傳統文化,人們習慣於將自我定義在與群體和他者的關係中。自我的意志與感受往往並不是決定動機與行為的最主要因素,有時甚至還需要被置之不理;任何行為可能給他者帶來的影響和後果都是必須深思熟慮的要義。所以,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性思維模式融入文化DNA的時候,中美之間的文化戰爭已經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