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現場:滬港學者論兩岸風險應對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記者 束沐)上海台灣研究所、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4月12日下午在上海興華賓館舉行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兩岸關係的風險與應對”,滬港兩地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研討會由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和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共同主持,發言的專家學者包括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上海參訪團顧問、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部副部長曾繁信,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超訊》雜誌總編輯紀碩鳴,香港亞太二十一學會會長饒美蛟,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香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胡偉星,上海台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楊,上海市台辦研究室幹部劉奇等。
與會學者認為,島內2020選舉、中美關係衝突對抗可能性升高以及“台獨”政治勢力以各種形勢挾洋拒統,是當前兩岸關係風險的主要三個來源。與此同時,在分析兩岸關係的風險中,台灣民意的複雜性、風險與變數的關係、各方對形勢的判斷以及對風險的認知,都是需要高度重視的方面。不少學者認為,風險中也有機遇,只要應對得當,就能有效應對風險,並化風險為機遇。
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上海參訪團顧問、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部副部長曾繁信表示,香港兩岸智庫聯誼會是“應運而生”,此次訪問上海是“因時而動”,今後將“乘勢而為”。他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22年,給研究台灣問題的香港學者高度自信,應該為兩岸關係做出更多貢獻。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發表重要講話後,大陸對台工作的局面和思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香港在推動國家統一進程、探索“兩制”台灣方案中的地位更加凸顯、作用更加重要、責任更加重大。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認為,當前兩岸關係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島內面臨2020大選,民進黨選情不看好,為守住政權,不排除鋌而走險,衝撞、挑戰“一中”原則,升高兩岸對立、對抗。二是美國為配合中美貿易戰,趁機利用“台灣牌”挑事,加劇兩岸關係的風險上升。如果升級、失控,撞擊到大陸“底線”,勢必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後果。他認為,對於兩岸關係可能發生的風險,既不可鬆懈警覺,也不必放大自憂,應做好相關因對方案。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關注了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的問題,他認為此舉雖然具有試探性,但未來不排除常態化。他指出,應對和化解兩岸關係的風險,大陸對台一手“硬”一手“軟”,硬的是軍事層面,軟的就是融合發展。劉瀾昌認為,香港是兩岸融合發展的“臍帶”,港台經貿人員來往密切,長期以來溝通兩岸的橋梁作用明顯,當兩岸關係風險升高或遇到很多困難時,香港和澳門可以充當一個緩衝地帶,發揮很大作用。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分析,未來兩岸關係風險預測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民進黨當局緊縮大陸政策、製造內部“綠色恐怖”的風險;民進黨攻擊“一國兩制”、全面挑釁大陸的風險;民進黨狂打“美國牌”的風險;美國挑動“台灣牌”的風險;民進黨製造涉外風險;“公投”風險;民進黨“軍事挑釁”的風險;島內發生重大事變、重大災害的風險。他認為,總體而言,儘管風險不少,但大陸強勢主導,民進黨政權管控能力下降,兩岸風險卡處於可控狀態,關鍵看大陸是否應對從容、應對得當。
上海台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肖楊認為,除了“法理台獨”之外,“內造台獨”也需要關注。她分析“內造台獨”是從思想上、心理上根除台灣民眾的中國印象,進而將兩岸關係發展為“國與國”的關係。肖楊指出,蔡英文的表態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其執政以來台灣當局取消了很多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祭典、裁撤“蒙藏委員會”,不斷宣揚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的貢獻,同時限縮兩岸交流,多管齊下降低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把大陸惠台措施上升到“國安”問題並“加重懲罰”。她提醒,去中國化教育、建構所謂“本土”文化、刻意製造僑民分裂、“釋憲”等做法都是“內造台獨”的手段。
《超訊》雜誌總編輯紀碩鳴認為,兩岸關係的風險包括“硬風險”和“軟風險”,同時也要考慮到風險可能還會來自於國民黨和藍營,藍綠陣營都有可能製造風險。他分析,當前綠營圍繞初選的鬥爭看起來很紛亂,但民進黨向深綠“台獨”走的本質並沒有變,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他表示,大陸應對兩岸關係風險要“以不變應萬變”,堅持軟硬兩手,在和平統一上要從“少說多做”變為“多說多做”,同時用好國際輿論,讓國際社會了解到中國的和平統一有利於地區和平。
香港亞太二十一學會會長饒美蛟回顧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模式和歷程。他認為,ECFA本來可以促進台灣和大陸經濟融合,現在並不樂觀,而台灣經濟發展最便捷、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入區域經濟集團,但在兩岸關係因素的影響下,台灣目前無所作為。饒美蛟建議,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逐漸成型的過程中,不妨發揚“中國人幫中國人”的精神,適時協助台灣加入區域經濟融合。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認為,未來一年由於選舉,台灣內部政治變數會很大,台海局勢變數也很大,“台獨”與反“台獨”將進行一場大較量,大陸方面應作好凖備,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當有新作為。他同時認為,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給兩岸關係帶來新的機遇,他代表了台灣的民意和基層老百姓的很多想法。李風表示,韓國瑜的立足點是要處理好兩岸關係,台灣經濟才會好,台灣安全才有保障。只有他參選當選,台灣局勢才會有新的對台灣人民有利的改變。
上海市台辦研究室幹部劉奇從三個視角分析了台灣政治生態變化給兩岸關係帶來的風險。從政治轉型的視角來看,台灣政治出現治理困境,民粹主義盛行,國民黨解決不了的問題,民進黨也解決不了;從台灣主體意識的視角來看,台灣“國族”建構工程啟動,民進黨和綠營塑造的台灣主體意識越來越清晰,並上升為准宗教性的信仰和烏托邦式的敘事;從社會運動的視角來看,直接民主是加劇社會衝突的機制,導致結構是不寬容的社會氛圍和不公義的決策程序,特別是台當局降低“公投”門檻打開了民粹動員的潘多拉魔盒,對台灣經濟政治帶來非常危險的影響。
香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胡偉星提醒要注意風險背後的一系列問題。他認為,兩岸關係和島內的形勢永遠在變,變數不見得就是風險,任何變數都會轉化為潛在風險,但如果把任何一個變數都誇大成風險也是不對的,但對大陸來說,“台獨”和美國的干涉永遠是兩岸關係的主要風險。他表示,風險是可以轉化成機遇的,既要規避風險,不犯顛覆性錯誤,也要敢於承擔風險,利用風險帶來的機遇有所作為。胡偉星指出,美國打“台灣牌”的風險的確在增加,但特朗普執政具有交易型特點,所以風險增加也有做交易的空間,可能會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強調,把握好中美關係大局,兩岸關係在陰溝裡翻不了大船。
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指出,蔡英文近期以欺騙、恐嚇、挾洋三招應對“習五點”,之所以打出這三招,原因在於台灣民意還沒有根本性轉變。她強調,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要正確判斷形勢,“九合一選舉”雖然給島內政治帶來很大變化,但也要看到台灣民意和認同都存在著複雜性,台灣民意並不那麼容易看到根本性變化,若蔡英文連任就會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蠱惑人心,更多台灣年輕人就會受到毒害。她認為,大陸對兩岸關係掌握主導權,是因為把兩岸關係的邊界線畫出來,而爭取人心的工作已經開始做了。俞新天表示,每到台灣選舉的時候,都是思考兩岸關係風險的關鍵時期,需要認真思考如何走得穩、走的准,如何判斷正確、抓住機遇,如何防範風險、化風險為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