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歐聯合聲明背後 歐盟對華姿態已發生根本轉變
中國總理李克強4月9日同歐盟領導人舉行新一輪領導人峰會,會後雙方發布了聯合聲明。2016年、2017年中歐領導人峰會因南海問題以及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並未發佈聯合聲明。2018年6月中歐領導人彌合了相關分歧後在北京會晤,並發布聯合聲明,此次中歐聯合聲明相較於2018年的聯合聲明發生了重大變化。
中歐聯合聲明和以往迥然不同
從整體結構上看,今年(2019年)的聯合聲明層次分明,有序言、雙邊關係、全球挑戰與治理、外交與安全政策四個部分。2018年的聲明則簡單羅列了44條,並無層次結構的分野。
從雙方政治關係視角看,今年的聯合聲明說「中國和歐盟將在下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之前制定一份新的合作議程」,「雙方同意建立高層溝通機制負責持續督導談判,並於今年年底前向領導人彙報進展。」
重新設置合作議程、建立高層溝通機制,這些屬於雙方關係頂層設計的範疇。這意味着中歐關係將重新出發,無論是合作的內容結構,還是合作的方式方法,都將有新的變化。
對於備受關注的中歐投資協定問題,新的聯合聲明說「雙方承諾2019年將在談判中,特別是投資自由化承諾方面,取得結束談判所必需的決定性進展,以便在2020年達成高水準的中歐投資協定。」這是中歐首次為達成投資協定設置時間表。2018年的聯合聲明中僅僅提到「雙方視正在進行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最優先事務」。
中歐投資協定是否簽署意義重大,這對於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從全球挑戰和治理層面看,今年的聯合聲明明確提出「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2018年的聯合聲明僅僅到「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從「抵制」到「反對」,一詞之變立場更加鮮明。
措辭變化的背後是中歐關係的定性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歐關係和歐美關係逐步平等化
4月8日,李克強抵達布魯塞爾時表示,「當前形勢下,我們願同歐方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提升中歐關係的全球性和戰略性,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貢獻」。
4月9日中歐領導人會晤時,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歐方願加強對華關係與合作。在會晤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圖斯克和容克說,面對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歐中夥伴關係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此前3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出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會晤。歐方領導人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性關鍵力量,歐盟願從戰略層面重視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容克表示,歐盟和中國是合作夥伴,歐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習近平強調,中國和歐洲是國際上兩大重要力量,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參與者和塑造者,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中歐關係應增強穩定性,應具備戰略性。
馬克龍說,歐中是世界重要力量,要加強戰略互信,以對話方式促進合作。
中歐共話「全球挑戰與治理」,「中歐關係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歐中是世界重要力量」,「中歐關係戰略性」,等等說法和以往中歐領導人談論彼此關係的用詞迥然不同。
長期以來,中歐關係的戰略性顯然是不足的。中歐常常受制於技術層面和認識層面的分歧而缺乏戰略性。
從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始,中國就以全球戰略高度評估中歐關係,於同年發表首份對歐盟政策檔,於2010年建立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與歐洲進行宏觀戰略問題溝通,於2014年的中國對歐洲政策白皮書中將歐盟定性為全球重要力量。然而歐盟過去並未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係。
對歐盟來說,戰略性夥伴是美國,美歐在經濟軍事政治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利益共同體。歐盟在安全政策仰賴北約,在全球外交政策上與美國協調,二戰後歐美形成最強大的同盟關係。而歐盟與中國更多是經濟關係,在很長時間裏,中歐之間的政治關係僅限於管理經貿合作與摩擦的工具。
彼時歐盟並不認為有和中國戰略協調關係的必要。現在歐盟口風的變化,說明歐盟認識到與中國進行戰略協調的必要。
歐盟為什麼會轉變對華姿態?
這是因為中國在全球政經領域的分量,已經令歐盟無法忽視。中歐關係第一次被歐盟提升到同美歐關係一樣重要的位置。
與此同時,特朗普上台後採取的政策,也促使歐盟在政策上進一步戰略獨立。過去可以依賴的盟友現如今並不那麼值得依賴,相反諸多想法同歐盟完全相反。歐盟必須考慮,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捍衛自身的利益。此時,反倒是中國與歐盟在全球政經立場上有更多共識。歐盟第一次認識到來自中國的支援對捍衛歐盟的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歐盟領導人提出歐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歐盟願從戰略層面重視中國,這些代表了歐盟對華態度的根本逆轉。最起碼中國崛起已經獲得歐盟的承認。歐盟在這一現實判斷下做出了新的判斷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