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於周三晚上約9時,在全球多個地方舉行記者會公布「看見黑洞」的成果,6個城市包括華盛頓、上海、台北、東京、聖地牙哥和布魯塞爾都會直播。

這個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的計劃,共有約200名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參與。簡單來說,這個計劃把各地天文望遠鏡連接組合,以建造一個超巨型的望遠鏡虛擬網絡,在過去2年多來,科學家就一直收集從這些望遠鏡中得到的數據,以製作黑洞的相片。

據科學家形容,這個望遠鏡虛擬網絡,就好比一個與「地球一樣大」的超大型望遠鏡。

科學家要建造這麼巨型的望遠鏡組合,正是因為「拍攝」黑洞的難度極高。其一是黑洞距離地球遠,這次科學家拍攝的兩個目標黑洞,雖然都屬於超大質量黑洞,例如其中一個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估計是太陽的400萬倍,但它與地球的距離,也達到約2.6萬光年。項目負責人Sheperd Doeleman形容,這就像要拍攝月球上的一個橙,必須動用超巨型的望遠鏡組合。

「拍攝」黑洞的另一困難,更在於黑洞的超強引力,會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難以拍照。事實上這個黑洞照片項目,實際上是拍攝黑洞的「陰影」。

黑洞拍攝計畫於 2017 年 4 月啟動,但並非就是拿個厲害的相機拍拍就好,計畫的執行面有個技術困難。黑洞因為離地球太遠,所以能夠傳送到地球的就是高熱光環的輻射波,而且也會四散到地球各處,所以個人望遠鏡無論多麽厲害都難以拍到黑洞的全貌。此外,因為搜集來的輻射波數據超過 1PB,相當於 1 百萬 GB,因此這場物理學與天文學史上最大數據的實驗不僅需要大量人力觀測搜集數據,更得花大筆時間做照片拼湊與整合。
官方於啟動計畫當下招集眾多科學家,並於智利、夏威夷、美國亞利桑那州、南極等地區部署觀測站,張開一個與地球差不多大的望遠鏡,又稱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 EHT)進行數據觀測。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於 2017 年年底進入計畫,成為資料搜集的一員。資料搜集完畢後,觀測站再將數據傳送到中心做整合拼揍,而光是後續處理就花了 2 年,直到 2019 年 3 月官方才公開 表示「已經完成了幾乎所有工作」。

(Visited 3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