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節奏極快的今天,不僅在大人們常常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病,連孩子們也難逃巨大的壓力。本該擁有快樂童年的他們,卻在承擔著沈重的心理包袱。在香港,學童們的“壓力山大”甚至已經不再是一則新聞。


早在去年,就有港媒曾報道,近年來香港小學生的抑郁情況呈現上升趨勢,有近18%的受訪學生呈抑郁癥狀,當中更有約一成有嚴重抑郁。日前,香港瑪麗醫院再有一項調查顯示,本地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學童平均壓力指數處於偏高水平。而不少心理專家和醫生也再度發出提示,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對此問題予以更多重視。

家長期望過高 學童失眠、抑郁問題增多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與社區組織合作,在去年七至十二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二千多名港島區小學生家長。大部分受訪家長指子女的功課量屬適中至偏多,每日要花三至四個小時做功課及溫習。以十分為滿分,初小生及高小生的平均壓力指數分別達5.5分及5.6分,小六生更達5.8分。
而在本就繁忙的學業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部門主管陳國齡認為,調查反映不少小朋友因為應付家長期望,無法得到真正快樂童年;很多家長認為小朋友有空閑時間就該多學習,還常常與他人進行比較,因而使孩子的課余時間塞滿興趣班,並認為他們會從興趣班中得到快樂及成就感,但事實上則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無形壓力。
在調查中,受訪家長估計子女每日平均僅有0.75小時運動時間及1.34小時閑暇時間;但仍有將近一半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休息時間充足。陳國齡指出,“上學八個小時已經要跟時間表,放學之後還要跟時間表,其實好辛苦。” 她認為,部分家長對閑暇時間的認知有誤,報讀興趣班就是家長施加期望的手段,認為應按小朋友能力而調節,例如取消部份小朋友不感興趣活動,同時允許子女每日有一定時間自由決定想做什麽。
她還表示,近年6歲以下學童因焦慮而求診的個案有上升趨勢,部份更有如賴床、失禁等行為倒退表現,或反映子女對家長期望感到無所適從。除了抑郁、焦慮等情緒病,去年研究睡眠醫學多年的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也指出,香港中小學生有睡眠習慣成人化問題,近6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10年間倍增,病情也轉趨復雜,臨床所見多達3至4成求診者是青少年。
“10年前,只有30%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現在卻增至近6成。”他引述過去研究稱,現在中小學生睡眠方面的病癥往往結合失眠、情緒病等各樣問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療難度。
他說,小學生一般需要睡至少9、10小時,但現時一般只睡7小時,甚至更少;中學生一般需要8、9小時睡眠,但現在往往只睡6小時,相當於成人每日建議睡眠時間。
除了睡眠不足,榮潤國指,現時約4%小學生有失眠問題,即每星期有至少2、3次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他指出,當學生踏入青春期,失眠問題更加嚴重;9%男生有失眠問題,女生更易中招,當中有12%失眠。
據他臨床觀察,現時10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求診者中,有3、4個是青少年,但10年前只有1人。榮潤國也表示,青少年睡眠問題背後的成因與虎爸虎媽、學生補習多等息息相關,並感慨香港人對睡眠的重視程度愈來愈低,不少人認為睡得少代表勤奮,其實是很大的謬誤。

內地難兌現的學生“減負”

孩子學業壓力大的問題,在內地同樣越來越受到關註。“減負”的口號,在教育部喊了很多年,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國內學生們的學業負擔還是有增無減。即使學校裏的課程減少,家長依然會幫孩子們報名課外輔導班。
去年12月,《2017-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出爐,報告中顯示目前中國有30%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有62%的中小學生都已經報了各種輔導班,每年每個家庭為孩子報輔導班的年均費用少則12000元,多則達到30萬元。
調查顯示,隨著年級的的增高,孩子的壓力也在逐年增大,孩子越往高年級壓力越大,學習內容越來越多,每天都是各種壓榨睡眠時間用來學習。以小學為例,在一年級有28.65%的學生家長認為負擔重,到了六年級有43.51%的家長認為孩子負擔重。
同時,絕大多數中小學生也面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調查顯示,僅有23.99%的學生可以睡到自然醒,有76.01%的學生是靠別人或者鬧鐘叫醒的,有29.26%的學生睡眠都處於8小時以下。
沈重的學業壓力,也造成孩子們健康方面的諸多問題。去年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學生的近視比例是世界第一,目前中國近視的人數多達6億,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近視比例超過70%,而且近視正在朝著低齡化發展,小學生的近視比例越來越高。
雖然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就印發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提出“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將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及體質體能健康狀況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沒有因為新一輪高考改革有所減緩,而學生運動不足、體質不強愈演愈烈的傾向以及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的現象,卻難以回避。
在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想要完全從巨大的壓力中抽身而出似乎不太可能,而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意識到過重的學業負擔給孩子們帶來的種種問題。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過於嚴苛的要求和期待,也許孩子們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Visited 75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