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道稱,因為服用「聰明藥」,高三女生田靜(化名)的學習成績一度提升很快。不過,負面作用也隨之而來,服藥一個多月後,開始掉發、失眠。停藥後更是頭痛、惡心、煩躁不安。後來,已服藥成癮的田靜開始從網上找藥、買藥,直至服用了一段時間,才發現所謂的「聰明藥」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

利他林是一种治疗多动症的兴奋剂,但经常被希望提高注意力的人所滥用。

拜治療許多神經及精神患者的「經驗」之賜,被稱為「聰明藥」的精神藥品進入公眾視野。
「聰明藥」的範圍也十分廣泛,凡是用於改善情緒、睡眠、註意力等的藥物,都相當容易被誤解為可以提升成績的「聰明藥丸」,「聰明藥」實則是一種神經抑制類的西藥,最常見的有利他林、莫達非尼。這類藥丸在各國的學生之間都存在被濫用的情形。

「聰明藥」被用來應付考試

三月是香港的考試季節,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考生如箭在弦。所謂「一試定生死」,學生以至家長都如臨大敵。事實上,在香港教育制度下,無論小學、中學以至大學,考試被視為評定學生成績好與壞的唯一指標。在這壓力下,近年有報道指有學生會服食一些叫「聰明藥」的藥物,令自己更有精力,更能集中精神溫習。網上流傳指一些名牌中學,全班有三分一學生在家長允許下,服用這些精神科藥物。
目前學生「濫藥」的情況,只屬網上傳聞,尚未有確鑿證據。不過,根據英國及美國各自所做的調查,均指出有15%至20%的大學生曾經為了提升成績,而服食一些聲稱能集中精神的處方藥物,當中包括牛津及哈佛等世界首屈一指的學府。西方著名學府尚且如此,中國的情況相信更令人憂慮。
各地政府最多只能從售賣方面去監管這種濫藥問題,西方的大學管理層亦表示對這問題束手無策,就算發現學生服藥而提升成績,在現時校規下亦不算作弊,更不能處罰他們。
目前,最受歡迎的聰明藥是「利他能」(Ritalin)。在美國,這種藥獲得批準用於多動癥(ADHD)的治療,在中國則不生產也不銷售,正規醫院均需明確診斷後開藥方,於是網絡成為交易的灰色地帶。據《解放日報》報道,在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可以找到「聰明藥」,或者通過添加黑市賣藥方的微信購得,同時也有微店可供選擇。黑市賣藥店家稱,目前「利他能」國內不生產也不銷售,瑞士、巴基斯坦、美國等產地價格不一,平均在300至400元人民幣一盒,瑞版美版效果更明顯。

服用聰明藥無異於飲鴆止渴

廣西中醫藥的腦科醫生介紹,被稱為「聰明藥」的「利他能」(Ritalin)或專思達(Concerta)等,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與冰毒的成分苯丙胺有相似的化學結構,成分相似,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可以促進腦內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作為一種處方藥,這兩種藥有其適用的範圍和領域,比如,註意力缺陷多動癥、嗜睡癥等,按照相關規定可以從醫生那裏獲得這種處方藥。然而,從報道披露的情況看,當下,這兩種藥越來越多地被希望提升學習、工作效率的普通人用於非臨床治療。
該醫生稱,服用該藥物後人會變得興奮,不容易疲勞,精力可能會充沛。但是它主要是用於治療兒童註意力缺陷綜合癥或嗜睡癥,早被衛生部門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是受到嚴格管理的處方藥,沒有經過醫生的指導服用將很危險。他強調,服用「聰明藥」會越吃越上癮,大量服用的後果引起的不良反應,很容易走上吸毒的歧途。「現在的戒毒所百分之十左右的戒毒的人就是因為吃了‘利他能’之後染上了毒癮。」
據報道,一名內地高考學生曾在網絡上記錄了自己的「服藥親測報告」,稱自己在服用聰明藥「利他能」後,前半小時效果並不明顯,中間一個半小時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他在聽寫英語單詞時,激動到手震。「不再是自己思維跟不上聽力,而是聽力速度跟不上思維。」這名學生直言,服藥只對重復性工作有效,口語、作文等有創造力工作效果甚微,藥效過後影響食欲,次日還會感到虛弱無力。
任何藥物都有其副作用。而這些精神科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焦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男性甚至會影響性功能。此外,因為學生進食這些藥物時,通常會同時飲用提神飲品,而這些提神飲品含有大量咖啡因(有種「送你一對翼」的飲品,一罐的咖啡因份量等於4杯咖啡)。在咖啡因及藥物「雙重夾擊」之下,身體快速缺水,最後可能會導致中風、心臟病發的嚴重問題。
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包括學生都會感到疲憊,這是「聰明藥」有市場的社會成因。但無論如何,依賴藥物刺激提神的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學業壓力大、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如果聽任此類精神藥品成為大眾的「提神神器」,必然會嚴重危害公眾健康,損害社會正常的價值觀。很顯然,管好此類精神藥品,勿使外流、杜絕濫用已迫在眉睫。

「聰明藥」真的存在嗎?

人類利用藥物來提升記憶力,並不是現今科學昌明之後才有的事,早在幾千年之前便已經有醫書記載。例如世界上最早的醫書,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裏,就提到好多種增進腦力的草藥,其中使用頻繁的,莫過於「Bacopa Monnieri(假馬齒莧)」。
同樣的事情也可以在中醫的處方中找到。西方學者曾經熱衷研究銀杏、人參、枸杞及靈芝對於人類智力的影響,目前被列入失智癥研究的「逍遙散」,其中的當歸、茯苓等等,也被認為有幫助記憶的功能,但是在中醫的發展史中,它們的功效並沒有被特別強調只有「單一效能」。
隨著醫學的發展,一些藥物正變成唾手可得,同時,治療其他病癥的藥品被濫用成所謂的「聰明藥」,已經上升至社會問題,因為大眾提升學業或工作上的表現,長期依賴「聰明藥」的行為與吸毒成癮無異,畢竟我們不知道長期使用它們的副作用為何,更可能無法負擔之後所造成的傷害。
「聰明藥」並不能讓你變得更聰明,對於所有學生或使用精神類藥品的人來說,都不應為了一時的「聰明」,變成一個「聰明一時,糊塗一世」的人。

(Visited 57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