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我希望能畫出一幅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原創:郭文靜
3月22日,香港當代畫家何子先生(本名志強)的個人畫展在中環大會堂七樓展覽館拉開了序幕,此次畫展舉辦10日,至3月31日。《超訊》記者未能在22日當天赴展,與何子老師近距離交流,後一日(3月23日)《超訊》記者走入展廳,《何子書畫—心靈與筆墨的融合》的巨幅海報引入眼簾。也許是推遲一天來的緣故,幸而避開了人潮和其他媒體,得以有機會近距離欣賞何子先生的作品,並與其夫人海倫進行了愉快的交流,在感受書畫魅力的同時,理解了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以及何子先生純淨的精神世界和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
內心觸動時 即用畫筆繪於紙上
與風格單一的畫展不同,何子先生的書畫展涵蓋豐富的內容,寫意的山水畫、古典詩詞、抽象畫,寫實的人物素描應有盡有。何子做畫遵循一個原則,即「只畫自己喜歡並為之打動的素材」。據夫人海倫介紹,何子尤愛讀詩詞和古籍,碰到打動自己的詩句,腦中便構思出一副圖景,再用畫筆將其繪於紙上,其筆下的中國山水畫在市面上極少看見雷同的作品,繪畫於他是在理解、感觸基礎上對經典的二次創作,絕非模仿。當被李煜詩句「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裏展現出的對故國的留念與亡國的悔恨之意所打動,何子即刻就將詩句寫於紙上,讀《禮記》時,乾脆扯下一段做畫的廢紙,寫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也正因為何子這一為詩為畫的原則,畫面刻畫的人物情態和營造出的意境尤為逼真,更能觸動人心。畫作《閑弈圖》中兩位老叟在山澗中相對而坐,下棋對弈,人物表情閒適自在,人景合一,讓人感受到畫中人醉心於知音交往和出世的樂趣。何子用西洋的畫法將人物表情塑造的尤為逼真,一位中文大學的教授在畫前駐足良久,發出感歎:「即使拋去周圍的山水之景,兩人相對下棋的場景即可獨立成畫。」這位教授不是唯一醉心於何子書畫的觀眾,辦展幾天來,英國的聲樂教授、香港的建築師、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以及本港的書畫家等各界人士都被吸引來觀展。
因為身體原因,何子本人未能來到現場,《超訊》記者對何子進行了電話採訪。當被問及本次畫展中自己最滿意的一幅畫,畫家迅疾答道:「應該是那幅《危檣獨夜舟》」畫中的「詩聖」杜甫年歲已高,獨自一人立於船頭,眉頭緊鎖地凝視前方,畫家畫出了濺到船頭的水珠,畫面色調灰暗,背景虛化朦朧,讓人感受到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如孤舟般漂泊的孤寂心境。
這幅作品被置於展館的顯眼位置,一位年齡約莫40歲的青年在此畫前站立良久,默不作聲,感受到畫面的美感和意境。翡翠台的編導也被這幅圖打動,在錄製訪問他的節目時,特地把此畫作為題頭。
何子做畫寫字追求精益求精,展會中的作品皆是精品,引起觀者無盡的情感共鳴,得到視覺和精神的享受。2014年何子曾在香港辦展,接下來的兩年在深圳也辦過展,吸引了專業人士和市民前來觀賞,一位深圳的女畫家在看完展後,評價「何先生的畫層次分明,精神境界和格調更高。」
藝術應給人審美的愉悅
觀者的一席話也道出了何子創作的第二個原則,即藝術作品應該給予觀者審美的愉悅。這一藝術原則的灌輸恐怕還要從何子的老師潘天壽說起。潘天壽曾說過:「好的中國畫應先從習得一手好字開始。」將書法的筆力運用於中國畫的創作,達到「筆力遒勁,力透紙背」的效果,展區的一塊區域展出了何子先生所作的荷花圖,仔細觀察荷花和荷葉的莖稈,一筆到底,筆直,給人審美的快感。如果沒有書法的底子,畫出來的莖稈恐怕是彎彎曲曲。
展區的左側有一張女人的人體圖,這幅畫受到了廣大的好評,遠看,整個畫面異常柔和浪漫,正如畫作的名字《自由的浪漫》。海倫說道:「藝術應該帶給人審美的愉悅,不論是什麼風格,看上去舒服美麗就行了,現在的一些藝術家為了造成轟動,創作出嘩眾取寵的作品,看上去讓人不適,也喪失了藝術的目的。」何子筆下的仕女圖同樣讓人感覺恬淡美好。她們或在奶白的月光下吹笛彈奏,或專注看書,畫面中的人物和意境無不給人審美的愉悅。
因為堅持「審美」的原則,何子的書畫格調高,而為了紀念尊師潘天壽,何子寫下詩句「莫嫌籠狹窄,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不僅為了紀念這位國畫大師,更為致敬在文革中被戕害的「黑畫家和文藝工作者。這幅字也讓人回想起那個黑白顛倒的混亂時代。
美術界皆對何子的書畫給出了頗高的評價。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博士說:「何子先生素描,書畫俱佳。筆力遒勁,力透紙背,更見先生之情操秉性。」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畫院院長方增先教授謂目前全國已再難找到像他那樣水準的素描了。台灣油畫大師何肇衢先生驚歎何子居然可以做到素描,書法,山水,人物,花鳥,油畫,門門俱佳,認為在繪畫界非常罕見。
藝術家不要急功近利
何子性格沉靜寡言,在社交網路和自媒體橫行的時代,他也極少用這些方式來宣傳自己及其作品。每每開畫展,大多由其夫人海倫打點,他很少出席。但對於書畫藝術,他有著近乎苛刻的執著和專注,展廳的後面立起了一塊牌,上面寫著:「藝術家不能急功近利,作品一定要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大浪淘沙,真正好的作品才會留存下去」低調的性格也為這位畫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何子為人亦如作畫,有著藝術家的操守和格調。當代知名畫家陳逸飛曾是他在上海美專任教時的學生,但這層師徒關係鮮少被何子本人提及,和海倫聊天時,他無意中説道:「寫字要格調高,藝術家難道要憑學生來抬高自己嗎。」這番話也讓夫人海倫哭笑不得。2015年,紹興美術館邀請何子回老家開畫展,館長希望離休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蕭峰做開幕主持人,這一決定當即被何子否定,體貼的他不願意「驚動」一位年逾90歲的老者舟車勞頓來到現場。
另一方面,沉靜低調的性格也讓何子能潛心於書畫創作,少年時期,何子在繪畫上表現出了驚人天賦,因一副素描作品被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破格錄取,成績保持年級第一。求學時期,何子異常勤奮專注,即使是學校放假,也偷偷溜進畫室琢磨繪畫技巧,文革期間被批為「黑畫家」,70年代來港定居,繼續書畫創作。
一次過度的鐳射治療使何子的左眼僅餘感光功能,加上眼肌痙攣的固疾,作畫可謂難上加難,這對需要感知色彩的畫家稱得上致命一擊。2013年的一場大手術造成了血栓,何子雙腳浮腫,走路都困難,救夫心切的海倫在香港尋得治療血栓的新藥,聽聞食完此藥,一旦遇到碰撞就會釀成大出血,此時家人都提心吊膽。2013年至2014年的一整年,何子的繪畫生涯一度中斷,問起他人生還有什麽遺憾,他竟回答:「只要畫出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就此生無憾了。」神態閒流露出失落,海倫向《超訊》記者回憶至此不禁聲音哽咽。這位書畫家一生都在攀登藝術的頂峰,從未懈怠,每每作完一幅字畫,在外人看來已是完美,何子仍感不滿。妻子海倫寬慰,何子只是回應:「你不懂」。
快節奏的香港需要何子這樣的藝術家開闢出一片藝術園地,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何子的畫作以及他崇高的藝術追求也值得被世人欣賞和尊敬。也正如他的一副畫作,何子如同白馬上的騎士,秉持著對藝術的浪漫追求,不斷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