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caption]
星雲大師作出概括: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這是人間佛教教導追尋的人生價值,超越一切追求世界大同的目標。這種追尋,不就是人人想往的極樂世界,需要創導的一種人生哲理和普世價值嗎?
普世價值(英語: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領域,即是「人類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有益的事物就有價值,對人類普遍有益的事物就是普世價值。普世價值也叫普適價值。
我們往往把宗教看成神秘之學,更認為佛是神,是我們難遇更不可就。星雲大師說:「我們的人間佛教,要把自我提升,肯定自我,我有如來智慧德相,承認『我是佛』。這種對自我的提升,就是人間佛教精神。」其實,佛教的許多道理,並非虛幻而不實際的。很多的道理是可以應用在現代人類的生活中,而不是出世、避世的思想。所以,人間佛教注重入世而非出世;重視利他而非自利。
星雲大師自1948年來台灣之後,便以許多貼近當時人們的喜好或者潮流的方法傳播佛教,例如以電視、廣播、組織佛教歌詠隊……等。而後台灣的佛教也因為這些法師的提倡,更走入在家眾,也更貼近人們的需求。
星雲大師一再告訴大家,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種經論中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表示他不是神。而「人間佛教不一定要去成佛,佛陀都已說過人人皆有佛性,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是『覺悟』,覺悟自己可以調和自己與一切世界,自己能統摄自己和一切世間。」我們可能成不了佛,但我們能用一身致力學佛,能被人生的普世價值所「覺悟」,就是此生最大的收獲了。
星雲大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在美國三藩市舉行家庭普照,有一個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們在家的佛教徒,叫我們了生脫死,我們不想;叫我們成佛,我們也沒有動念過,因為 成佛是好遙遠好遙遠的事;了生脫死,也是件好渺茫好渺茫的事。我們現在只想知道,我如何能夠過得比別人更好一點,比別人更高一點,那就好了。」聽了以後,星雲大師感觸很多,我們的佛教一直偏離了人生。過去關閉的佛教、山林的佛教、自了漢的佛教、個人的佛教,失去了人間性,讓許多有心入佛門的人徘徊在門外,望而 卻步,裏足不前。
[caption id="attachment_2907" align="aligncenter" width="450"] 佛光山[/caption]
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正如他為佛光山所訂定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只要肯給人的,肯服務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結緣的,肯給人歡喜的,就是佛陀的教示,佛陀在人間所給我們的教導。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坦白說,星雲大師就是要讓佛教落實在人間,讓佛教落實在我們生活中,讓佛教落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上。佛在那裡?在我的心裡。淨土在哪裡?在我的心裡。眼睛一閉,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這裡。天下的人都捨我而去了,但我的佛陀在我心中,沒有離開我。
讀星雲大師所著《人間佛教》,獲益致深,這樣的理念、這樣的教義、這樣的思想是普世的真理。]]]]> ]]>
(Visited 13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