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國寶作品終於亮相中國!
首期專題我們先簡述古代朝鮮畫發展史,闡明它和中國古代水墨畫的歷史淵源,使大家初步了解現代朝鮮畫的演變過程。
大量歷史事實證明有不少高麗和李朝的水墨畫家被古代中國書畫界被推崇。比如,宋徽宗命高麗畫家李寧畫《禮成江圖》後盛讚道:“唯寧為妙手”,並命翰林待詔王可訓向李寧學畫。又比如,李朝的文人畫家姜世晃(1713-1791)1784年曾作為千秋副史來北京,並以書畫享譽中國。
朝鮮史學界認為:朝鮮畫是朝鮮人民固有的民族繪畫形式,從構圖、筆法到用色都反映了朝鮮民族的審美標準。朝鮮史學界不贊成“朝鮮畫起源於中國”的說法,更不同意“朝鮮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地域流派”的說法,並主張:“朝鮮畫和中國畫在相互影響之下發展”。具體來說,現代朝鮮畫繼承和發展了高句麗時期的繪畫技法,尤其表現在色彩豐富、鮮艷、明快,這些特點可以從高句麗墓室壁畫中得到考證。
統一新羅繪畫,除極少數墓室壁畫外,罕有傳世。
高麗建國(918年)初期,國家設立專門繪畫機構–圖畫院,並派畫家留學宋朝或請宋朝畫家來國交流。朝鮮史學界承認中國的繪畫及論著在宋代時期大量傳入高麗的歷史事實。
李朝建國(1392年)之初就設立了專門繪畫機構–圖畫署,通過考試,在全國“中庶”身份的知識分子中選拔畫員。
朝鮮史學家也承認,以李氏王朝(1392年-1910年)初期的朝鮮畫畫風受到北宋李成及郭熙派畫風的影響、中期受到南宋院體四家的影響,後期則受到“吳門畫派”及“浙派畫派”的影響,晚期就受到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大寫意風格的影響。
當然,在李朝時期的繪畫階段上確實有過去中國繪畫史上所說的南北宗的不同風格,而它的前期也確實以宋、明院體及浙派畫風為主流,但從整個李朝繪畫發展史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它在前期承繼中國院體畫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自己的道路。
尤其從壬辰衛國戰爭勝利之後的17世紀初開始,在“實學”(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經世致用的學問)的影響下畫壇也出現了新的成就,開創了現實主義的畫風,並逐步形成具有朝鮮民族風格的“朝鮮畫”。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為鄭敾(號為謙齋,1676-1759),他獨創的這種寫實主義“真景山水畫”畫風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的畫法,對於朝鮮畫的形成起到關鍵性作用。

開創朝鮮畫寫實主義風格的李朝畫家鄭敾1734年作品《金剛全圖》131cmX94cm(韓國LEEUM美術館館藏)

18世紀末期,李朝的現實主義畫風達到了頂點,崛起畫壇的巨匠金弘道(號檀園,1745-1815)、申潤福(號蕙園,1758-?)為首的不但繼承朝鮮真景畫的精神、更留意創作真實社會生活的風俗畫畫家。
朝鮮國寶作品 “豹皮圖” 金弘道 109cmX67cm (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金弘道的“豹皮圖”是足夠證明李朝的正祖時期的“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主義繪畫的達到巔峰時期。金弘道用一萬餘筆描繪“豹皮圖”,反映“君子豹變”、“刮目相看”的文人氣質。
李朝風俗畫代表 申潤福“月下情人” 28.2cmX36.5cm (韓國澗松美術館館藏)

延續到19世紀,以金正喜(號秋史,1786-1856)、張承業(號為吾園,1843-1897)為代表,崇尚文氣的文人畫風在朝鮮得到進一步發展。
朝鮮國寶作品 《蘆蟹圖》 張承業 146cmX47cm (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對現代朝鮮美術發展的定位是:“以朝鮮畫為基本發展主體美術”。
朝鮮戰爭時期出生在半島南半部的部分藝術家戰後到了朝鮮,韓國學界稱其為“越北作家”。在美術領域,這批“越北作家”當中以金瑢俊、李碩鎬、鄭鍾汝為代表的朝鮮畫壇巨匠為了朝鮮畫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
朝鮮國寶作品《舞》 金瑢俊1957年171cmX86cm(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金瑢俊(號近園,1904-1967)於1924年曾以朝鮮畫作品“東十字閣”入選日本總督府主辦“第三回朝鮮美術展覽會”一舉成名,1931年東京美術大學西洋畫專業畢業、1946年任首爾大學繪畫課教授、1950年到朝鮮後1951年任朝鮮美術家同盟朝鮮畫分科委員長、1956到平壤美術大學朝鮮畫學部任講座長。作品《舞》通過柔中帶剛、以靜帶動的簡潔而誇張的嫻熟技法,寫詩般的、帶有音符地刻畫了“舞”者的內心世界,質樸的色彩和協感恰到好處地勾勒出朝鮮人民純凈的情感世界。金瑢俊於1958年作為朝鮮美術家同盟代表團一員訪問過中國。
朝鮮國寶作品《松樹》 李碩鎬 (人民藝術家)1968年 252cmX131cm(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李碩鎬(號一觀,1904-1971)於1950年朝鮮戰爭時期隨朝鮮人民軍回朝鮮,1959年-1963年任朝鮮美術家同盟朝鮮畫分科委員長,為朝鮮畫傳統技法的傳承與現代朝鮮畫的與時俱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李碩鎬的作品“松樹”將線描、色描、工筆、沒骨等傳統技法運用得淋漓盡致,更好地符合社會主義時期朝鮮人民的情感。
朝鮮國寶作品《牡丹》 鄭鍾汝 (人民藝術家)1976年 129cmX88cm(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鄭鍾汝(號青溪,1914-1984)於1933年入學日本大阪美術大學東洋畫專業,1940年研究生畢業之後回到首爾活動,1954年始任平壤美術大學朝鮮畫講師、講座長,1964年任朝鮮美術家同盟副委員長,為社會主義民族美術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朝鮮人民偉大領袖金日成教導朝鮮美術界:《過去的畫家們大部分用水墨畫畫,這是過去朝鮮畫的主要缺點。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彌補這些缺陷,發展朝鮮畫為符合現代朝鮮人民情感的繪畫》。鄭鍾汝為現代朝鮮畫從“水墨淡彩”發展成“真彩細畫”做出巨大貢獻。
作為藝術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的美術–朝鮮美術已成為朝鮮藝術家們用自己創造性的智慧和才能反映朝鮮人民生活情感的具有鮮明民族個性的主體美術形式。
朝鮮國寶作品《降仙的晚霞》鄭永萬 (人民藝術家)1973年117cmX197cm(原圖由朝鮮美術博物館提供)

鄭永萬(號為金剛虎,1938-1999)是朝鮮現代畫壇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也是迄今唯一朝鮮國家元首派直升機去採風的畫家,曾任朝鮮美術家同盟委員長。
鄭永萬創作的朝鮮畫《降仙的晚霞》被朝鮮美術界界定為現代朝鮮畫與傳統朝鮮畫的分水嶺作品。1973年初朝鮮人民偉大領導者金正日視察萬壽台創作社時指出:《人民已成為社會主義朝鮮的主人,美術家們應該多創作以人民為主題的作品,比如降仙的鋼鐵勞動階級》。《降仙的晚霞》看似一幅風景畫,晚霞的用色使人聯想到鍊鋼時火光炸裂的顏色,襯托電爐的白光描繪出壯闊而躍動的鍊鋼廠情景,描寫鋼鐵勞動階級對革命的熱情和對領袖的赤城衷心。技法上嫻熟利用朝鮮畫傳統線描技法還大膽運用了色彩、遠近、明暗等西洋繪畫技巧,形成完美空間質感,使造型美達到極致。
現代朝鮮畫最明顯的特點是:從繪畫技巧方面汲取了西洋畫的明暗、遠近、造型、解剖等因素,而現代朝鮮畫的這種改良完全符合了以宣傳和鼓動為使命的社會主義體制充滿活力的時代藝術發展需要。
至於水墨畫的改革問題,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早年在《中國畫改良論》中也說過:“融入西洋畫之寫實主義足以治療中國畫的空洞浮泛之病”。
朝鮮畫的這種“改良”即便符合朝鮮主體美術發展需要,始終無法達到徐悲鴻改革中國畫的核心理念層面,既:《回歸到以“筆墨”為中心的自由抒寫的寫意精神上來》。
有些中國學術界人士抨擊現代朝鮮畫為“沒有根基的藝術”,筆者認為這是狹隘的、自我否定自己根基的偏說,相信大家通過賞析這些朝鮮國寶作品,結合古代朝鮮畫與中國水墨畫的歷史淵源,重新認識現代朝鮮畫的演變過程。
至少我們需要肯定的一面是:從繪畫風格而論,現代朝鮮畫這種精細的寫實手法突出了較強的畫面立體感,已經形成中西合璧的獨特藝術風格,成為世界美術史上不容忽視的一支藝術分類。
(原創:朝鮮社會科學院 美術史在讀博士、“畫說阿里郎”品牌推廣人 金哲)
(歡迎讀者轉發朝鮮國寶作品原圖由朝鮮國家文化省授予“畫說阿里郎”獨家版權、未經同意不得商業利用,違者必究!)
***下一期專題我們還採取以欣賞朝鮮國寶作品的方式將重點介紹“朝鮮的主體美術是怎樣以朝鮮畫為本得到了飛躍的發展的?”,請大家繼續關注.

(Visited 48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