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或交換聯絡官 朝鮮外交網絡不簡單
一直被看作朝鮮“最大敵人”的美國,最近卻爆出了一則將考慮在朝鮮設立聯絡處的消息,使不少人感到驚訝。
2月19日,據美國媒體報導,特朗普政府的一名官員透露,美國正考慮在朝鮮設立一個聯絡處,這可能意味著美朝兩國關係向正常化邁出一步。
據悉,這一提議是在特朗普總統準備本月晚些時候在越南河內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晤之際提出的。透露消息的官員說,該計畫還將允許朝鮮在美國開設辦事處,但目前還不清楚朝鮮對這個計劃有何想法。
其實回到歷史上,美國也曾有過在朝鮮設立聯絡處的想法,這並非一件新鮮事。1994年,克林頓政府制定了一項協議,要求朝鮮凍結並最終銷毀其鈈生產能力。當時,雙方還討論了建立聯絡處的問題。不過據美國當時的一名官員回憶,由於朝鮮安全部門說,不會允許在沒有朝方檢查的情況下讓美國使用外交郵袋攜帶材料和文件,所以設立辦事處的計畫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而這也不禁讓人想窺探一下朝鮮背後的外交故事。這個長久以來自我封閉的國家,看似被世界孤立,其實朋友圈的範圍還挺大。
根據2017年12月,位於美國的非牟利機構朝鮮問題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North Korea)資料,當時全球共有164個國家與朝鮮擁有正式外交關係。這些國家中不僅有耳熟能詳的中國、俄羅斯,還有德國、英國、印度及巴基斯坦等。
據瞭解,朝鮮與德國的關係始於東西德各據一方的年代,當時實行共產主義的東德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兩德統一後,德國政府曾關閉東德在平壤紋繡洞的大使館,但在2000年重啟,現時與英國及瑞典使用同一建築物作大使館。
17年間德國與朝鮮的關係沒有得到改善,但德國對朝鮮的態度與美國等盟友有著些許不同,像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裏爾(Sigmar Gabriel)曾呼籲各國以外交方式去舒緩朝核危機,而英國的對朝立場也與德國大體相似。
朝鮮與印度是於1973年建交的,主要由於在冷戰期間,朝鮮尋求與西方資本主義及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兩大陣營以外的國家建交。巴基斯坦與朝鮮則是在1972年建交,兩國可謂因核技術而“感情升溫”,巴基斯坦核武計畫科學家表示,曾將核技術與朝鮮分享,更有指巴基斯坦1989年後間接地支援朝鮮核計劃。
查閱資料,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麼多的建交國家中,互設大使館的卻沒幾個。據統計,其中只有47個國家有朝鮮大使館,24個國家有駐朝鮮的大使館。
而根據另一個機構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統計,朝鮮在外地設有55個大使館及領事館。而沒有在朝鮮設立大使館的國家,則會透過設在中國或韓國的大使館去處理與朝鮮的外交事務。
在2017年底,隨著朝鮮局勢升溫,朝鮮也少了不少好朋友,西班牙、科威特、秘魯、墨西哥、義大利及緬甸都撤離了在朝鮮的大使及其他外交人員,葡萄牙、烏干達、新加坡、阿聯酋及菲律賓也終止了所有與朝鮮的外交關係及聯繫。
而細數來,有四個國家——美國,法國,以及最受朝鮮問題困擾的韓國及日本,自朝鮮1948年成立以來,從未與其建立任何外交關係。
當他們需要收集有關朝鮮的資訊及代為處理涉及國民利益的事務時,只能依賴與朝鮮有關系的國家。像當初美國政府便是透過瑞典在朝鮮的大使,與2016年在朝鮮被捕的大學生瓦姆比爾(Otto Warmbier)接觸。
不與朝鮮建交,從美國、日本和韓國三個國家的角度都比較好理解,但法國是歐盟中少數不承認朝鮮的成員國之一,而承認大韓民國對朝鮮半島的主權。法國在平壤沒有大使,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外交代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巴黎也沒有大使,但設有外交辦公室。法國對朝鮮的官方立場是:如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放棄發展核武器,改善人權記錄,法國將會考慮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
不過可以看到,隨著特金會和文金會的順利舉行,朝鮮與這四個國家的關係也呈現出緩和的趨勢。
去年9月,朝鮮和韓國在北韓邊境城市開城設立了一個聯合聯絡處,目的在於推動雙邊聯絡和關係。設立聯絡處的想法來自去年金正恩和文在寅的峰會。據韓國統一部稱,聯絡處將成為朝韓之間一個“不間斷的諮詢和通訊管道”,目的在於緩解軍事緊張氣氛,建立朝鮮半島和平。
雖然在2017年底,朝鮮曾經經歷了一大波斷交,損失了許多外交夥伴,不過最近隨著美朝關係走向正常化,朝鮮的孤立氛圍正在一點一點被打破。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將解凍與朝關係,而朝鮮外交可能也將迎來歷史上最燦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