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農歷新年前後,都是香港流感大爆發季節。媒體報導,至上月24日,香港累計感染流感死亡人數增至81人。成人嚴重流感個案增加11宗至185宗,全部是甲型流感。高峰時醫院每日接待6、7千人。流感年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不過,流感疫情來勢洶洶,讓醫院措手不急,本來就緊張的公立醫院醫護人手顯得更為緊迫。以至醫生護士都要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正視。事實上香港還有很大的醫療資沒有善用,發揮香港的中醫所長,可以補西醫不足。


香港衛生署宣佈香港踏入流感高峰期,較去年早了約一星期。醫管局表示,高峰期,公立醫院內科病房的佔用率為113%,所有設有急症室內科住院病人服務的醫院中,內科病床佔用率均超過100%,當中以威爾斯親王醫院最高,達122%。據瞭解,不停有新症患者入院,在九龍西聯網的的病房,一個護士需要照顧30個病人。現時香港1000人只有1.9名醫生,遠低於英、美、日本及北歐等國家。公立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多年未解決,醫護、病人同受病房逼爆的煎熬。
考慮「重新認可英聯邦醫生資格」的議題,再被提起。對於恢復引入英聯邦國家專科醫生的建議,特首林鄭月娥指業界就此議題仍未有共識,同時存在擔心,「唔可以話以後都唔做,但相信唔係可以即時處理人手問題。如果有溝通上誤會,前線醫生就會擔心係咪會引入好多醫生,影響佢哋。」她期望先以「最穩定的做法」處理流感高峰期,相關議題留待日後討論。
然而,眼前人手不足的問題總要解決。不能一年一度,與流感、與醫院人手不足大約相聚在冬季。恢復引入英聯邦國家專科醫生,一時還遠水難解近渴。而香港有傳統中國文化的中醫魁寶對預防感冒和感冒後治療都有獨到的秘方。我自己都有這樣的經歷,到中國內地出差,感冒咳嗽到醫院看病,令人奇怪的是,我看的是西醫,醫生配給我治療感冒的是中藥。即使你到藥房買治感冒藥,店家給你推荐的還是中藥。一般傷風感冒,在中國內地,很少有人再去服用抗生素、阿斯匹林等西藥。
不久前,陪一位美國的發展商去內地,他到香港時就咳嗽,到內地病情加重。他美國的華人朋友警告我,不要給他服用中藥,說美國人不相信中醫。令人稱奇的是,當我要為這位美國朋友提供藥物時,他卻告誡我,要我幫他選擇中藥,並稱在美國也經常服用中藥。
中醫藥在香港有悠久的歷史。自80年代開始,社會對中醫藥的發展越趨關注。回應社會的期望,政府於1989年8月成立了中醫藥工作小組,負責檢討香港中醫的執業情況,以及中醫藥在本港的使用,並就推廣中醫藥的正確使用和確保中醫藥的專業水平,提供意見。
截至2018年7月15日,香港共有7,126名註冊中醫,39名有限制註冊中醫及2,614名表列中醫。這是香港的非常寶貴的資源,在預防和治療流感可以為擔當香港醫療重任的公立醫院助力。
去年,特首發表《施政報告》,交代興建首間中醫醫院的進展。現在看來,香港中醫院應該加快進程,盡快具體落實。再則,如何善用碎片化的中醫師,讓中醫藥在流感的預防和治理上發揮對西醫補不足的作用,可能是解決香港公立醫院階段性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科院院士,中醫名家張伯禮曾接受《超訊》訪問時強調:「香港應該抓住中國中醫藥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機遇,發揮學術、科技、金融、法制、人才等優勢,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和規範化。」中醫藥更能協力香港公立醫院人才不足之困,就看政府怎麼做。

(Visited 7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