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 自決 港獨|香港政治新一頁 會重蹈西藏覆轍?
香港問題的西藏化?
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隨著港獨議題的出現,中央對香港事務的介入肯定會越來越頻繁。最後,一定程度上壓縮香港的自治空間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也有先例可循。1951年,中央政府和達賴喇嘛的代表,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從法理上確立了西藏的「一國兩制」。西藏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家庭,但同時「對於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變更。達賴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中央亦不予變更。各級官員照常供職。」
1955年開始,隨著四川、青海和雲南等地藏區展開社會主義改造。當地藏人與政府矛盾激化,爆發戰爭,大量藏人湧向拉薩。最後終於在1959年,引發整個藏區的叛亂,叛亂的結果是達賴喇嘛帶領十幾萬的藏人逃亡印度。隨後,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宣布《十七條協議》不再繼續有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接管了原來噶厦政府的權力,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西藏從「一國兩制」之下的高度自治區,變成了普通民族區域自治區。
現在,如果主張香港獨立的人士,繼續擴大影響,如同1955年開始的康區叛亂藏人一樣,挑起軍事衝突,最終香港或許也將重蹈西藏覆轍。從「一國兩制」之下的特別行政區,變成一個簡單的「自治區」。這對於香港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什麽好消息。目前香港是中國最自由、最民主的地方,雖然這自由與民主還不够完美,但在整個亞洲,也堪稱典範。完全不考慮現實政治後果的狂熱分子,很可能會給整個香港帶來巨大的災難。
當前香港政壇,三足鼎立之勢已經形成。建制、泛民、本土,各有自己的鐵杆支持者。但,從世界史的經驗,第三勢力往往不可持續,最後的演化結果必然是兩强相爭,互相制衡。過去三十年來,或者過去六十年來,香港政治也莫不如此。最初,香港政治是國共兩黨鬥爭的舞台,後來變成港英殖民派與中華國粹主義者爭鋒的場所,再就是民主回歸與親共建制派的對抗。可以說,自從1983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到2016年,香港政治中的主要對手,就是最後這二者:泛民主派與親共建制派。現在,本土派作爲第三勢力崛起,很快,也許它將擠掉泛民,而與建制派兩强相爭。
本土派崛起的原因
這是香港政治在理論層面的範式轉移。這次參與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新界東候選人陳雲根,最後只拿到兩萬多票,止步於立法會門前。在現實政治上,筆名爲陳雲的陳雲根,無疑是個失敗者。但是在理論層面,陳雲對香港的本土派影響深遠。2010年左右,陳雲最先提出「香港城邦論」,批駁香港社會兩大迷思──「民主統一論」和「中華大一統」意識,陳雲所謂的這兩大迷思都是過去香港非建制派的政治基石。陳雲提出區隔香港利益與中國大陸的利益。反對香港人爲了中國大陸的民主而干擾香港自身的民主進程。陳雲甚至也反對中國大陸人。有人將泛民與陳雲的分別,總結成泛民:反共不反華,而陳雲反華不反共。
[caption id="attachment_2715" align="aligncenter" width="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