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難題下彰顯中國智慧
G20峰會在杭州順利召開[/caption]
筆者在參加G20杭州峰會前提出今年峰會所面臨著的五大難點,其中包括:取向多元主張各異、財政政策空間有限、貨幣政策各自盤算、貿易政策面臨窘境、權威不足執行乏力。面對五大難點,中國作為主席國,如何用行動和成果積極應對當下和未來的挑戰,並能夠達成共識,正是中國智慧受到考驗並得以彰顯的時機。
今年G20面對著的本是一盤極其難下的棋,但將各國聚在一起,達成多項成果,可謂將特有的中國式智慧發揮到淋漓盡致。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古利亞對《超訊》表示,中國此次舉辦杭州峰會的「設施和服務」都非常棒,當下全球經濟增長有可能保持疲弱,世界幾乎所有機構都認識到處理國際問題沒有中國不行。
2016年,中國第一次作為G20(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輪值主席國,不僅僅給與會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和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展示了一個美麗的杭州,還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智慧。最能體現智慧的,不在於細枝末節的會議安排,更在於大會所達成的重要成果。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講到,我們需要通過各自行動和集體合力,直面問題,共尋答案。希望杭州峰會能夠在以往的基礎上,為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讓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的確,世界面臨的問題頗為複雜多變,比如英國脫歐,世界出現反全球化趨勢,貨幣和財政政策調控空間愈來愈小,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能夠達成一份卓有成效而且相容並蓄的G20杭州峰會公報,離不開參會各國與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中國哲學和中國智慧,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caption id="attachment_266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超訊》記者馬超與世界貿易總幹事阿澤維多進行對話[/caption]
長短並重:放眼長遠、著眼當下
大會前,有相關媒體和專家擔心,此次大會很難解決問題,短期束手無策,長期一片茫然。峰會尚未開幕,日經新聞網就提出質疑和擔憂,由於參加的國家和地區眾多,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利害關係很容易發生對立,在政策協調上難以達成共識。面對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到的五點主張中,就強調了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並重。短的是要解決眼下的問題,更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如何利用短和中長期的辯證統一解決當下和未來問題,從大會的公報所達成的行動計劃可以一目了然。《2016年二十國集團創新行動計劃》是著眼當下,《二十國集團新工業革命行動計劃》是著眼未來,長期的還包括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等。而當下和未來之間,又加入中期的計劃,即《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 關於長短並濟,筆者與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對話,他特別指出,此次G20杭州峰會,中國能夠將新工業革命加入長期的行動計劃,是對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之一。不僅開創歷史,而且引領未來。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稱讚中國作為主席國在議題設置方面所做的安排,並指出把創新和數字經濟作為長期增長的引擎,這是西班牙一直以來所努力做的。不管是在歐盟還是二十國集團,我們都深信這些是增加就業、提高競爭力、促進增長的關鍵。軟硬搭配:軟性呼籲、硬性簽約
從硬性的簽訂協定,到軟性的呼籲宣導,峰會中能搬動的搬動,不能搬動的用倡議理念來統一。杭州峰會公報的48項中,涉及到20多個協定或計劃或倡議或議程,有一些已經簽署並大力推動更多的成員國加入,比如《巴黎協定》,這將為全球氣候與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的引領作用。中美兩國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使得《巴黎協定》的締約方數量增至26個。 中美攜手遞交批准文書,無疑為這些國家的批准開啟了加速催化器。美國《時代週刊》9月3日發表題為《G20峰會前習奧應對氣候變化邁出巨大一步》的文章,指出中美正式批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極大地加速了協定在今年生效的可能性。BBC首席環境事務分析專家羅傑·哈拉賓認為,中美此舉使得《巴黎協定》向成為現實邁進了巨大的一步。他說,雖然其他國家還在努力克服困難批准協議,但中美的行動將推動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其他國家加速履行承諾。 [caption id="attachment_26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大小兼顧:大小包容、不以大欺小
除了二十國成員國之外,還邀請了八個嘉賓國,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小國。大國包容小國,會議的小細節和大議題都要顧及。峰會在涉及到的大和小的問題上,既有大國(發展相對快和程度相對高的國家)和小國,還有大事和小事,大議題和小議題。在大國小國和大事小事上,要大小兼顧,而在某些大議題小議題上,又要抓大放小,這極其考驗統籌和辯證的智慧。會議堅守大國小國要一律平等,大國要抓住關鍵點,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全球發展和大面上的發展。大小的哲學智慧,在公報中一目了然。峰會不僅解決成員國的難題,還顧及到相對不發達的國家的問題。世界經濟需要追求可持續發展,這勢必關乎包容和平衡,《公報》中明確指出,要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的增長,必須堅持包容性增長,必須消除普遍貧困,「不讓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 [caption id="attachment_26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