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時報報導,受對中國等地出口疲軟以及國內需求減少影響,加上國內消費者支出減弱,2018年德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導致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前景趨於黯淡。


德國統計機構15日公佈數據,2018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增長1.5%,增速低於2017年的2.2%,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全年增速。但該機構未披露2018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長數據,僅表示在經歷第三季度的放緩後經濟已企穩。
德國經濟增速放緩在整個歐洲大陸拉響警報,歐洲許多公司都與德國出口業密切相關。此外,德國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因此該國的經濟形勢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表現也會相互影響。經濟學家將疲軟的德國數據視為當前全球經濟週期在經過多年增長之後出現拐點的潛在跡象。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上周已小幅下調對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但近期的一些指標顯示出增速的放緩可能會更加劇烈。

「德國經濟隨著中國經濟漲落」

中國經濟降溫對德國的影響尤為令人擔憂:作為高端汽車及資本品生產國,德國是少數幾個將中國視為出口市場的西方經濟體之一。如果這一增長源頭不復存在,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可能會通過德國波及其他經濟體。
作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以及德國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中國長期以來都對德國非常重要。去年11月,德國對華出口同比增幅降至4%左右,去年早些時候一度高達兩位數百分比增幅。
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首席經濟學家Joerg Kraemer稱:「德國經濟隨著中國經濟漲落。」
德國汽車行業受到中國需求下降的嚴重衝擊,去年中國新車銷量出現近30年來首次下滑。雖然高檔車製造商基本逆勢而上,但大眾汽車等大眾品牌製造商銷量大幅減少。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14日稱,受中國銷量下滑影響,過去幾個月,來自汽車製造商的訂單大幅減少,導致該公司下調了今年的利潤和銷量預期。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大約有5200家德國企業在中國運營,其中許多是中型工程公司,生產中國工廠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本品。中國經濟降溫,正在影響這些企業的公司業務。
儘管如此,許多德國公司仍制定了大規模的在華投資計畫,認為當前經濟放緩是暫時的,中國政府會採取措施支持經濟。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正投資100億美元在中國廣東打造首個外商獨資化工園區。該公司去年12月警告稱,2018財年利潤將下降,原因之一是中國汽車公司的需求減少。按銷售額計算,中國目前是該公司第三大市場。

鏈接:德拉吉警告稱歐元區經濟低於預期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15日警告稱,因包括中國經濟放緩等來自歐元區以外的阻力加大,歐元區經濟增長意外放緩。
德拉吉的講話反映了歐洲央行官員日益擔憂,歐洲六年來的經濟復蘇可能受到歐元區以外一系列威脅損害,包括英國脫歐和國際貿易緊張關係。
德拉吉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對議員發表講話說,現在看到的數據較幾個月前的預期更為疲軟,疲軟持續時間也更長。他說,不能掉以輕心,仍需要大量貨幣政策刺激來應對進一步加大的國內價格壓力和通脹率。
德拉吉說,目前決策者預期歐元區不會陷入衰退。但他警告說,最近的國際局勢對自二戰以來支撐全球經濟的主要支柱提出質疑。他說,這些因素包括歐盟面臨的挑戰、英國脫歐、美中貿易緊張關係,以及多邊系統面臨的否定。

(Visited 4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