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报报道,雖然昨日G20舉行的習特會達成協議暫時「停火」,但中美貿戰陰影短期始終難解,加上內地經濟受壓,拖累香港股市樓市,勢必進一步影響本港經濟,有「清盤王」之稱的德勤中國副主席黎嘉恩不諱言,接手的清盤及重組個案有上升之勢,並提到港交所(0388)推出快速除牌機制,令有意入主停牌上市公司的「白武士」卻步,或加劇企業清盤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24169" align="alignnone" width="697"]

德勤中國事務所副主席黎嘉恩早前備受先天脊椎骨骼發育不全症(SED)困擾,但在早前接受手術後活動已較自如,不用再架上沉重眼鏡,笑言可接手清盤個案。[/caption] 黎嘉恩表示,近年美國取消量化寬鬆措施,利息上升,又碰上中美爆發貿易戰,市場流動資金緊張甚至銀行收緊信貸,金融市場氣氛趨向悲觀,加上人民幣貶值,種種因素均為企業經營環境帶來挑戰。他接手的企業清盤及重組個案更見上升之勢,影響遍及進出口貿易、航運、物流、港口,以及部分產能過盛行業如太陽能相關產業等。 不可控制因素多 處理清盤難度增 黎嘉恩提到,剛於今年8月生效的快速除牌機制,主板及Gem上市的長期停牌公司分別在過了18個月及12個月便告除牌,加上提高對有意收購停牌公司的投資者要求,碰上經濟轉差,會對亟待重組的上市公司影響更大。他說:「要處理清盤及重組的上市公司個案,有很多因素不受控,要和股東、債主談判,亦涉及白武士利益,加上法院排期非一時三刻可落實,往往非清盤人可控」。他認為,雖然新制下上市公司重組及復牌非完全沒有希望,但是明顯比以前「難了及變成高難度」。 除快速除牌機制外,港交所近期亦積極向一批「無足夠業務運作」的上市公司發警告信,可能取消其上市地位,黎嘉恩指,單是主板公司,在短短3個月內已有22家因未能維持足夠業務運作或資產進入第三階段除牌程序,其他停牌及已獲上市委員會同意除牌者亦多達42家及4家;創業板則有4家公司收到擬除牌通知。 他說,儘管港交所就打擊「殼股」而修訂持續上市準則及其他《上市規則》條文的諮詢已於今年8月底結束,他和業界已透過專業團體反映意見,但他堅持認為,監管機構有需要提供更長時間供清盤人處理個案,過往按提交拯救及重組建議後開始計算停牌時間做法較可取,建議最受新例影響的債權人應向監管機構發聲爭取權益。 籲公司一旦停牌 應盡快找專業人士 香港經濟進入轉角階段,受影響的上市公司又面臨「更辣」的除牌機制,黎嘉恩提醒「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一旦停牌,便須想方法盡快復牌,及須即刻知道停牌原因,做帳目時更要清楚,並且留意客戶情况,不要只集中一個客戶或一個供應商身上」,這可讓中介人及白武士更有效率去處理問題要害。有見過往失敗個案,均與企業將好的業務及資產全數抵押,嚇怕債權人致企業失救,因此他建議,企業遇到周轉問題時,應盡快找專業人士協助。]]]]> ]]>

(Visited 1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