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再提「高考政審」為何牽動輿論敏感神經
【BBC中文】重慶將對高考考生實行「政審」、「不合格者將不能參加普通高校錄取」的消息周四(11月8日)引發中國輿論嘩然。
[caption id="attachment_22946" align="alignnone" width="651"]「政審」爭議
11月6日,重慶黨委機關報《重慶日報》發表題為《重慶2019年普通高考11月7日開始報名 政審材料是高考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的報道。 報道引述重慶教育考試院的話稱,政審材料是2019年高考(即大學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必備材料,「將反映在考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是高考錄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而政審不合格者不能參加大學錄取。 報道補充說,政審不合格主要包括反對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惡劣、有違法犯罪行為等情況。 該報道經中國多家主流媒體轉發後在社交平台引發軒然大波,很多網友批評重提「政審」,是開「歷史倒車」。 「什麼是政審?難道政審不『合格』的中學生就不能有上大學的權利?孔子說有教無類,憲法賦予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難道就可以被政審所剝奪?」一名微博網友說。 「沒有經歷過以前的事情,但是一看到這種消息我都覺得透不過氣。」另一名網友評論道。回應
據中國媒體《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重慶教育考試院辦公室主任羅勝奇回應稱,關於政審「是媒體記者寫錯了」。他表示,所謂審查的正確全稱是「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現實表現的審核」。 對此,眾多網友表示不能接受。《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發微博稱,「今天是記者節,工作受到爭議,還是別讓記者背鍋了吧。懇請中國記協關注一下此事,看看重慶日報的記者把『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現實表現的審核』理解為政審,算不算『寫錯了』。」 此外,還有網友找出了重慶教育考試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重慶招考」在一周前發佈的文章,其中明確有「政審怎樣進行」的字眼。 11月9日凌晨,重慶教育考試院在官網發佈聲明致歉,表示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述為「政審」並不準確。「因我院發佈的信息內容表達不規範、不準確,把關不嚴格,導致社會公眾產生誤解,謹致歉意。」 考試院還表示,2019年重慶高考針對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內容沒有變化。為何引發關注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錢鋼認為,這次重慶講的政審和文革的政審並非完全一致。 「過去的政審除了本人還要審查直系親屬,甚至旁系親屬都要納入政審範圍。有任何海外關係都會影響個人的前途。這次的『政審』兩字,主要是審查考生自己的政治態度等,」錢鋼對BBC中文說。 中國在上個世紀50至70年代實行了嚴厲的政審制度,並將其與大學錄取進行掛鉤。文革前,報考大學素有「先看政審結論,後看考試分數」的說法。出身地主富農家庭或家庭成員有「右派分子」,都會導致高考被降格或拒絶錄取。 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學開始按照「推薦制」招生,「家庭成分」幾乎成為錄取的唯一考量。 1977年8月,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決定恢復高考。他對高考政審連說三個「繁瑣」,嚴苛的高考政審得以改變為根據分數擇優錄取。 錢鋼表示,中國民眾此次提到「政審」兩字便談虎色變,和整個社會大氛圍的變化不無關係。 「包括此前的私營企業退場論等極左言論捲土重來,讓大家的神經已高度緊張,所以碰到一個文革詞匯便做出強烈的反應。」 教育學者熊丙奇則對BBC中文表示,此次事件應給教育部門敲響警鐘,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時代,不能還有精英化階段的思路,而是要讓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教育考試部門應該做的恰恰相反,應進一步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限制條件,讓最大多數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熊丙奇說。]]]]> ]]>(Visited 1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