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感受最純粹的日本文化 余蕾
日本秋日祭活動正在香港舉行,越來越多的港人通過此活動更加瞭解日本文化。事實上,秋日祭活動只是港日交流的一個縮影,在香港能夠感受到最純粹的日本文化,香港文化裏也融入了許多日本文化的元素。
[caption id="attachment_21929" align="aligncenter" width="788"]
日本與香港緊密的交流
「蘭桂坊日本嘉年華」是「日本秋祭in香港」中非常受歡迎的活動。11月10日至11日期間,日本秋祭市集將出現在蘭桂坊街頭,展現日本表演、攤位遊戲、佳餚美酒、和風浴衣試穿活動等,慶典氣氛十分濃厚。 蘭桂坊是香港夜生活的中心,這個位於中環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上,聚集了各種酒吧、俱樂部、餐廳和零售商鋪等,是最具香港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而「蘭桂坊日本嘉年華」活動選址蘭桂坊,將具有日本文化氣息的日本秋祭市集帶入代表香港特色的蘭桂坊,更加顯示出了日本與香港之間緊密的交流,是日本文化與香港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 總領事松田邦紀在接受《超訊》訪問時,解釋了選擇蘭桂坊的原因:「我第一次走進蘭桂坊時,感到無比愜意,彷彿突然回到了日本東京的市中心。兩者的生活氣息是如此相似,那種格外開放的氣氛令我著迷。後來,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告訴我,在建造蘭桂坊之前,他們學習了很多日本的一些建造方式。所以我會對這裡感到如此熟悉。」 在香港,許多國家都會定期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多為酒會、話劇、電影節等較高檔活動。在日本秋祭中,不光有「高大上」的電影節和酒會,也有許多接地氣的活動。如在各個大學中舉辦的關於日本文化的講座,人們日常光顧的日本店中也能看到秋祭的身影,如「吉野家×日本秋祭」在吉野家全線分店開展,「秋祭祝福物語@零食物語」活動。 每年的秋祭活動只香港與日本的交流的一部分。日本是港人旅行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2017年到訪日本的相關遊客超過223.2萬人次,每5名裡就有1名香港遊客曾到訪日本超過10次。香港也有定期直航航班前往15個日本城市。 作為一個地少人多的城市,香港絕大多數農副產品依賴於進口。截止2017年,在過去的十三年裏,香港成為了日本農產品之最大出口市場。 日本文化越來越多的吸引著香港年輕一代。到日本留學的香港學生人數於2017年創歷史新高,達1,541人;而參加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的考生人數亦在不丹增加,至2017年,共有12,325人參加。 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同樣也吸引著眾多日資企業。2017年6月,在港的外資企業數目中,日本排第一位。香港文化中的的日本元素
10月11日,日本的民間非營利團體「言論NPO」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11日在東京都內召開記者會,公佈了中日兩國聯合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其中對日本印象「好」的中國人較去年上升10.7個百分點至42.2%,自2005年開始調查以來首次超過4成。認為中日關係「不好」的兩國民眾也在近8年來首次低於半數。 在香港,日本似乎一直都很受歡迎。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吳偉明說:「我出生於1962年,我們這代人基本都是看日本漫畫、日本電視劇,用著日本電器長大的一代。」由此可見,日本文化對香港的影響由來已久。 香港與日本的文化交流非常緊密。二戰以後,大部分國家都禁止日本文化進入,香港卻沒有。日本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重回香港,在亞洲幾乎是最早的。到上世紀80年代,香港出現了第一波日本流行文化熱潮;上世紀90年代出現第二波熱潮。 上世紀70年代,日劇開始進入香港。從《青春火花》、《赤的疑惑》、《阿信的故事》、《東京愛情故事》至近年的《神探伽利略》,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都有看日劇的回憶。 香港流行文化中的音樂、電影、漫畫都有吸收日本的流行文化而發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有兩到三成的歌曲都是從日本歌曲改編而來。吳偉明在《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中寫道,「我們現在熟知的很多天皇巨星,從最早的羅文,到後來的張國榮、張學友,無不如此。在音樂製作上,當時香港也喜歡去日本錄音,找日本人編曲;電影方面,香港一直都同日本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從60年代開始,很多日本電影導演被邀請來拍片,由於當時正是日本電影的低谷期、香港電影的黃金期,所以他們都和願意過來。」 香港的流行文化通過挪用及本地化,將新生命帶入本地的流行文化事業,表達香港獨特的情懷。 如今的香港更是從吃喝玩樂各方面充滿了日本元素。在香港,日料餐館隨處可見。日本壽司店「元氣壽司」尤其受到香港人的喜愛。每到飯點的時候,元氣壽司的門口都會有人排隊。 日本百貨公司崇光百貨香港分店每天人頭攢動。具有日系風格的品牌,如無印良品(Muji),也受到了香港年輕人的喜愛。]]]]> ]]>(Visited 83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