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還是反對 華人糾結面對哈佛「歧視亞裔」案 轉自:BBC中文
一樁關於哈佛大學在新生遴選中涉嫌歧視亞裔的訴訟開審,上周開始引起全美範圍內的討論。
此次訴訟尤其牽動重視教育的華裔美國人族群的神經,從美國的中文媒體到華裔移民常用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相關的討論不絶於耳。不少華裔家長控訴哈佛大學對亞裔學子不公。但包括許多華裔年輕人在內的哈佛支持者則認為,亞裔在此案中被用作保守派推翻平權法案的棋子。 此案被視為對「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全民公決,判決將對美國社會的種族多元政策造成深遠的影響。 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平權法案緣於當時美國風起雲湧的黑人運動和婦女運動。該法案集中關注教育與就業問題,對少數種族、土著美國人、婦女等歷史上被排斥的群體給予關照。平權行動也被稱為扶持行動,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扶持行動採取的一些政策,如種族配額或大學入學的性別配額,被批評為「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目前亞裔被認為是教育平權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中,亞裔的錄取者的SAT成績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績分別高出50、235、280分。哈佛大學的錄取中,亞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別高出140、270、450分。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7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爭議焦點
原告指控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國申請者,為他們設定了更高的錄取標凖,以增加其他族裔學生的比例。除了學術和課外活動等客觀指標外,哈佛對申請人使用「個性評分」標凖。原告認為,哈佛在這項主觀分數下為亞裔打了低分,通過這個方式操縱了新生的族裔比例,侵犯了亞裔的公民權利。 此案的原告是一個名為公平招收學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簡稱SFFA)的組織,背後是由保守派社會活動家布魯姆(Edward Blum)領導的一群被哈佛大學拒之門外的亞裔美國學生。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7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案件背後
此案被普遍認為是對平權法案的全民公決,判決將對各級精英學校的錄取過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誕生於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期間的平權法案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是,學校在招生時將學生的族裔背景納入考量,以保證少數族裔獲得教育機會。 特朗普任下的美國司法部在哈佛案中支持了原告,早前宣佈就招生程序是否對亞裔不公向哈佛和耶魯大學展開調查。 波士頓聯邦法院預計將在兩至三周內對案件作出裁決,被判敗訴的一方很可能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在2016年,最高法院曾經以4:3裁決支持德克薩斯大學依平權法案來招生的做法,SFFA的領頭人布魯姆也是這件案件的幕後推手。然而,本月初通過任命的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加入大法官行列後,最高法院的天平向保守派一側傾斜,可能作出與兩年前不同的裁決。各方聲音
在案件開庭審理前夕,哈佛招生政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波士頓各地舉行了遊行集會,兩方各自高舉標語、呼喊口號。華裔家長是反對哈佛的一方活躍的主力軍,他們舉起了以下字樣的標語:「我的族裔背景不該變成我入學的阻礙。」 「我是亞裔美國人,我也有一個夢。」 「停止種族歧視!為什麼只有亞裔美國人(被歧視)!」 為什麼一向青睞名校的華裔家長會站到了反對哈佛的一方? 「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美國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向BBC中文網闡述了他從2014年起持續申訴哈佛招生政策的緣由。「美國憲法的精神是無分膚色的(color-blind),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機會成就夢想。」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8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Visited 5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