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啊!中國新能源行業面臨美國獵殺!
10月7日,美國權威新能源汽車媒體INSIDEEVS對“美國先進動力電池聯盟”(National Alliance for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Batteries,下稱:NAATBatt)常務董事吉姆·格林伯格(Jim Greenberger)進行了專訪,格林伯格的一番話引起了我的警惕,“當十年前成立NAATBatt時,我們就說過,製造電池的人最終將造車,因此,這(電池製造)關乎國家的經濟安全,如果沒有鋰電池本土生產能力,美國的經濟安全將十分脆弱”。
[caption id="attachment_21417" align="aligncenter" width="822"] 中國漢能集團[/caption]
之所以令人警惕,是因為這段話讓我想起2015年美國太陽能協會給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提交的一份內部報告,其中指出,“中國的漢能集團在薄膜太陽能技術的領先,對於美國本土的太陽能產業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因此應該採取各種可能的手段加以應對,從而保持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話音剛落,2015年5月20日,漢能集團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就遭到國際對沖基金做空,股價在半小時內跌幅達47%,漢能不僅在香港資本市場遭受重大損失,而且還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這不僅使漢能之前花費鉅資收購的世界領先的新一代薄膜太陽能技術儲備無法轉化為生產能力,也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戰略的佈局和規劃,嚴重影響到國家能源安全,美國也借此能夠在這一領域繼續保持對我國的領先地位。
而同樣是話音剛落,10月11日,中國鋰礦龍頭企業贛鋒鋰業(01772.HK)H股在港交所掛牌,首日便跌破發行價,截至晚間收盤,跌幅逾28.73%。同時,贛鋒鋰業(002460.SZ)A股也跌停。
同樣是美國行業協會的表態,同樣是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同樣是中國龍頭新能源企業在資本市場失常的表現,同樣也是所謂威脅了美國的經濟安全,這讓人怎麼能還不心憂,怎麼能還不警惕?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而早在去年年底,我們的智庫就曾提出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將會集中在科技領域(貿易戰的實質是科技戰),尤其是晶片和新能源領域。而今,晶片戰況之慘烈已經無需贅言,而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戰鼓又已經擂響,那麼中方的應對如何呢?
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是在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和環保管制的雙重影響下,許多符合國家補貼和環保政策的中國中大型新能源企業被一刀切的執行方式逼得苦苦掙扎。新能源電池龍頭比亞迪市值蒸發700億,2017年全球新能源電池第4大企業沃特瑪已處在破產重組的邊緣,在加上前文的贛鋒鋰業港股跌破發行價,除了寧德時代因為在海外市場的獨家佔有率,可以暫時僥倖獨善其身,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可謂哀鴻遍野,愁雲密佈。
而從建國初期就開始打貿易戰的美國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其一貫的“趁你病、要你命”的貿易戰指導思想已經接連在近兩百年裡對英國、德國以及日本的貿易戰中取得了勝利,而今,其又將矛頭指向了中國。本著各個擊破的策略,在壓制了中國晶片業的發展後,不難看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美國經濟戰獵殺的新目標。而對於美國而言,其擁有多維度、全天候和高強度的貿易戰手段,對此,中國企業和政府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