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正在變成常規現象[/caption] 2018年夏天,全球多處出現極端天氣,中國多處出現水災,日本經歷暴雨和酷熱,英國受到熱浪侵襲,希臘與瑞典發生嚴重山火。颱風「飛燕」、「山竹」、「潭美」、颶風「佛羅倫斯」、「麥可」亦先後吹襲東亞及美國。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 (Petteri Taalas) 認為這些現象極不尋常,未來將看見更多第四及第五級颶風。 聯合國最近發出的氣候報告,希望將全球氣溫上升的平均程度控制在攝氏1.5度,宣告全球變暖將引爆氣候和生態環境災難。塔拉斯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談及近年在世界各地出現的超級颱風。 颱風「飛燕」吹襲日本,造成18人死亡,更一度令關西機場全面關閉,是日本近25年來最強的颱風。一星期後颱風「山竹」吹襲東南亞及華南多地,是全球範圍內近年來遇見的最強力颱風,同一時間颶風「佛羅倫斯」席捲美國。兩星期後日本再度受颱風吹襲,而「潭美」的路徑更罕有地到達北海道。他更以2012年席捲加勒比海及美國的颶風桑迪為例,他認為「這些現象非常不尋常」。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20"] 全球變暖是騙局還是事實[/caption] 這一連串風暴亦證實了氣象學家早期對氣候變化的預測,「未來我們將看見更多第四及第五級颶風。」整體海水的溫度上升除了令颱風數量及強度增加外,亦會擴大有條件形成颱風的海面範圍,導致北半球的颱風帶向北擴張,令颱風會在比過住更北的地方出現,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風暴帶以外的地方受到吹襲。 「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改變將會是重要議題。」他點名稱讚香港天文台首屈一指的預測風暴能力。以颱風『山竹』為例,香港早於兩星期前便能預測颱風的來臨,令市民有足夠時間應對,香港更沒有因風暴引致的死亡個案。 「現時全球約有100個國家並沒有先進的氣象預測系統。要適應極端天氣,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提供凖確的預報系統,以減低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 [caption id="attachment_2125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極端天氣為香港及沿岸地區帶來經濟損失[/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2126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颱風山竹將排出溫室氣體的冷氣機吹倒[/caption]

氣候變化的變遷

颱風數量及強度增加只是氣候變化的其中一個警號。從科學角度來看,人類從大自然已得到了不少氣候變化的訊息。地球表面溫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攝氏1.1度、北極浮冰面積減少300萬平方公里、海平面上升26厘米,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更是300萬年來最高。 「很遺憾,氣候變化是真的。氣象學家上世紀70年代已知道其存在。」塔拉斯認為科學已提供足夠證據證實氣候變化乃人為造成,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將陸續顯現。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社會生態系統應變及發展研究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科學家描繪的部分災難性場景,氣候變化將會為未來帶來更多環境問題。 北冰洋冰蓋融化將會引發惡性循環:地球表面能夠反射熱量的冰蓋越少,地球升溫速度就越快。低地島國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陸續沉到水面之下。水循環的影響不但巨大,而且難以預測,意味著乾旱和洪水災情比以往更嚴重。
一年幾天的「天氣冷」不代表浮冰變大

1.5度還是2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於韓國松島公布《IPCC 全球升溫1.5ºC 特別報告》,強調人類需要將氣溫上升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升高攝氏1.5度之內,而不是科學界一直倡議的攝氏2度。 0.5的差別凸現了科學家的堅持和政府官員的經濟和民生利弊考慮。 [caption id="attachment_2126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氣候變化不僅是北極熊的問題,人類將不能獨善其身[/caption] 塔拉斯表示,「理論上,攝氏1.5度是可達成的。」對於將目標調得更進取,塔拉斯解釋這是考慮到對低窪國家及島國的影響。有研究指出,300萬年前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與今天相若,當時的平均氣溫比現時高2 - 4度,海平面高10-30米。現時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警戒水平,如果人類沒有更積極的減排計劃,部份低窪國家及島國將會首當其衝,沿岸城市如香港、上海、紐約等等將不能獨善其身。

美國的角色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氣候變化的立場非常明確,他經常在社交媒體發表帖文,表示不接受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特朗普更於2017年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起國際社會譴責。
「某些人就是不相信科學。數百年前已發現地球是圓的,但當時不少人依然相信地球是平的。科學證據需要時間才能改變人類的想法。」他說。 縱使特朗普就氣候變化的立場與科學背道而馳,塔拉斯認為「美國在氣候變化上的形像,比實際上更好。」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美國承諾會降低26 – 28% 溫室氣體排放,而塔拉斯指有研究數據顯示美國已達成了目標的50%,「加上退出協定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簽署國需要等待4年才能正式退出,期間還存在很多可能性。」 而美國多個州份亦開始通過各種有關再生能源的措施。加州於2018年3月通過最新規定,所有新建的住宅大廈必須安裝太陽能板,目標在2030年前達成以一半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成為美國首個通過有關規定的州份。紐約州州長亦宣佈將投放14億美元,當中牽涉22個太陽能農場、3個風力發電場、1個水力發電計劃共26個再生能源項目,將提供1380兆瓦的再生能源至紐約州電網,預計於2022年前投入運作。

人類懂得環境災害嗎?

縱使氣候變化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但塔拉斯表示﹕”我對於人類可以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仍感到樂觀。”因為氣候變化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面對的環境災害。 酸雨問題從70年代開始便困擾歐洲及北美地區。酸雨影響湖泊生態及植物生長,令土壤變得貧瘠,導致森林面積急速下降。1979年簽定的《長距離越境大氣污染條約》,成功大幅降低酸雨氣體排放。 [caption id="attachment_212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酸雨破壞北歐國家及加拿大的森林[/caption] 臭氧層變薄亦是另一個世界共同面對的環境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臭氧層正在變薄的現象。1987年簽定的《蒙特利爾公約》在全球禁止使用含有氟氯烴的化學物,令南極臭氧層體積減少的速度降低。美國學者蘇珊·所羅門教授(Susan Solomon)更認為到2050年或2060年,臭氧層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我們還有時間嗎?

塔拉斯接受訪問時引用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國的發言,「我們是最先發現氣候變化的一代,也是最後能解決這問題的一代。」如果人類耗盡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大氣層的碳濃度將會上升4倍。要回復到工業時代前的碳濃度水平,將要數十萬年的時間,但是對氣候的影響是不可逆轉。 「我們有大概30年的時間去改變既往的習慣,全面停用化石燃料。」塔拉斯認為人類還有機會可以將地球溫度維持於不高於工業革命前攝氏2度以內,要達到目標便要在短時間內全面停用化石燃料,並加快將大氣層中的碳元素沉降,以增加森林蓄積量。 「我們會設置一些指標。對於沒有遵從協定的國家或政府,最壞情況是以經濟或軍事手段施加壓力。」
]]]]> ]]>

(Visited 6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