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裏》:啥,這竟然是一部喜劇? 轉自:澎湃新聞
特別之一:立意
主人公Barry是一個前海軍陸戰隊員,退役後當起了雇傭殺手。他對自己靠殺人賺錢的生活很不滿意,在一次前往洛杉磯“工作”的過程中,機緣巧合登上了一個表演訓練班的舞臺,從此決定加入在洛杉磯追夢的演員大軍,以求通過演藝事業徹底遠離殺人的行當。 殺手轉行當演員,這種跳躍本身就具備了足夠的戲劇效果,就是萬萬沒想到Bill Hader能把這種戲劇效果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創意,我給十分。特別之二:劇情推進連續化
半小時喜劇通常以喜劇效果吸引觀眾,不追求故事本身的連續性,這是和時長近一小時的連續劇最大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對於這類半小時喜劇,觀眾不需要從頭至尾有順序的看,而是隨便挑出一集,也能歡快看下去。比如《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這類劇集,即使上一季你忘記追,這一季也可以接著看,觀眾關注的是每一集的“笑料”,而不是最終的結局。但如果換成是《權力的遊戲》或者《西部世界》就不行了,別說跳過一整季,就是跳開兩三集,整個故事線就跟不上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7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特別之三:笑不出的喜劇
之前我嘗試把《巴裏》推薦給一位好友,但好友聽完我對劇集的大體描述後堅決不追,原因是覺得《巴裏》過於黑暗。這的確是一部有著濃重黑色幽默的劇集,不建議只求圖個樂或者喜歡闔家歡類型的觀眾觀看。 在紐約上課的時候,教授說喜劇的效果不見得是來自搞笑的人物或者臺詞,每條故事線在每一幕故事中的多次轉折,才是營造喜劇效果的關鍵。《巴裏》正是因為在這一點上做的到位,才能夠把這麼一個近乎殘酷的故事,拍成能夠拿下艾美獎的喜劇類劇集。 總體來說,主角Barry有兩個身份:殺手和演員。劇集圍繞著他的兩重身份,製造了兩條不斷創造故事轉折的矛盾。其一,Barry痛恨自己的殺手身份,想盡辦法要脫離殺手的生活,但為了向演員培訓班的同僚們掩蓋這個身份,他被逼無奈,要不斷殺人;其二,Barry在演員培訓班裏進階緩慢,演戲常常不得要領,可每次幫助他取得演技突破的,恰恰就是他極力掩飾的殺手身份。 這兩重矛盾製造出的情節轉折,是觀眾意想不到的,這便使《巴裏》全劇帶著離奇風格的喜劇效果。身為觀眾,無時無刻不感到一種在現實殘酷中被戳中笑點的體驗,但等你真的想笑的時候,劇中的下一幕又立刻讓你壓下了這樣的念頭。特別之四:畫風迥異的配角
由於主角Barry的雙重身份,自然有兩撥配角在Barry的生活中進進出出。一撥是買兇殺人的黑幫;一撥是浮誇且情緒氾濫的演員。兩撥人輪番給Barry的身份轉換之路出著各種難題,然而,整季看下來,竟是這兩撥畫風迥異的配角承擔了大部分擱在明處的笑點。 比如獲得本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最佳男配角的亨利·溫克勒,他在劇中扮演的是Barry在演員培訓班的啟蒙導師Cousineau。這是一個情緒外露、略有些神經質的角色,待Barry亦師亦友,他對FBI女探員的瘋狂追求是劇中少有的溫情時刻。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Visited 6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