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經貿關係一向密切,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李嘉誠財團在英國的投資,即便是粗略統計,數字也是相當驚人的。 2000年,和黃集團開始投資英國,斥資36億英鎊爲英國Three電信商購買電信運營牌照;2010年,長江基建牽頭財團億90.3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2011年,長江基建牽頭財團以38.7億美元收購英國水務業務。同年,李嘉誠24億英鎊買下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2012年7月,長江基建牽頭財團以30.32億美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7月31日,和記黃埔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集團;2014年4月,原和記黃埔投資15.12億美元在倫敦商業區金絲雀碼頭重建Convoys Wharf,開展商住項目,這令長實集團成爲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2015年1月,李嘉誠財團繼續加碼投資,長江實業及其子公司長江基建以合資企業的名義,以10.27億英鎊收購英國Eversholt鐵路集團;同月,和記黃埔斥資約102.5億英鎊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O2 UK,該交易或成爲李嘉誠最大手筆的海外收購。數據顯示,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已達到520億美元(約4034.47億港元),長和集團(00001.HK)2015年的年報也顯示,公司近四成利潤來自英國。 中國是英國第四大貿易夥伴 實際不僅僅是香港財團對英國和歐盟市場感興趣,就是中國央企和民營企業的投資也非常大。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字,英國已成爲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實際投資來源地和投資目的國,中國則是英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兩國貿易額逐年上升,201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達到8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增幅位列中國與歐盟主要貿易夥伴首位,比5年前的391.6億美元翻了一番。 2015年1—9月,在中國與歐洲主要夥伴貿易均下降明顯的情况下,中英貿易額基本保持穩定,充分顯示中英貿易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英國對中國直接投資存量穩步增長,截至2015年8月底,英國在華投資項目7992個,實際投入196.1億美元;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從2010年底的13.5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14年底的128億美元,已有超過500家中資企業落戶英國。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筆者在去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就曾這樣寫道,研究歐元的人不可不知幾個變數,其中之一的變數就是英國「脫歐」所可能産生的重大影響。當然,這樣的超前思考,對於智庫學者來說可能是正常的,對於非智庫的學者和社會大衆來說,很可能就會不以爲然,只要稍微回想一下不久前,有多少名人權威論斷,英國根本不可能「脫歐」,就可知道這種差距是多麽的巨大。 任何事情都有內在的發展邏輯,有的邏輯會引導你走向錯誤的方向,有的邏輯則引導你走向正確的結果,理解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對事物發展邏輯的把握。 金融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
金融市場面臨諸多不穩定 英國脫歐的真實原因 現在結果已知,但被英國「脫歐」震撼彈震暈了的人們,對原因依然衆說紛紜。實際比較靠譜的英國「脫歐」理由,是這十大原因: 第一、主權問題。英國現在有六成的法例由歐盟委員會制訂,但該委員會的28國代表,沒有一個是經選舉産生。要在移民政策等問題上拿回主導權,必須「脫歐」。實際上,長久以來,歐盟在冠冕堂皇的表面下,養了一群吃喝不愁的官僚,他們反應遲鈍,在政治正確口號之下,官氣十足,不但英國人不滿,歐盟內部的反對之聲也是不絕於耳。荷蘭、法國等國內部相繼傳出的「脫歐」之聲,就與此有關。而歐盟官員對英國的憤懣,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爲英國人「砸飯碗」的原因。 第二、全球貿易協定的主導權。現在英國不能隨意跟其他國家磋商貿易協定,必須由歐盟委員會代表與歐盟成員國商討,而「脫歐」可拿回貿易主導權。在歐盟內部,各國的經濟條件的差異很大,因此事事講究平衡,越是富國越吃虧,吃富濟貧的現狀很明顯。比如前一時期希臘的債務危機,基本就是吃定了歐盟的救濟,英國看清形勢,掙脫這個怪圈,完全可以理解。 第三、英國的就業市場不會崩潰。留歐派認爲,「脫歐」將使英國增加50萬失業人口,但資料顯示與英國貿易有關的歐盟國職位多達500萬個。實際這些數據互相之間是存在平衡關係的,「脫歐」之後的英國,完全擁有議價能力,繼續與歐盟進行正常的貿易。歐洲人心中再不平衡,也不敢拿6500萬英國人爲敵。 第四、英國平均每周向歐盟繳納5億多美元的「會費」(也有人稱實際會費近2億美元),這對英國財政是一筆大數目。「脫歐」,意味著英國不須再向歐盟繳納巨額「會費」,大幅度降低有形以及無形的各種財政擔當。 第五、重新管制邊境。從來人口都是從經濟差的地方,向好的地方遷徙和移動。據統計,現在有多達300萬歐盟國家移民居於英國境內,而且移民數量按照歐盟規定是沒有上限的,英國無法適度管制邊境。此外,歐盟還在施加壓力,有意擴大東歐移民進入英國的人數。 第六、重新主導移民系統。前一階段,歐洲的難民潮就是從英法邊境開始的,電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難民雲集於英法之間的隧道,希望能够從法國到達英國。而英國在歐盟內部,必須讓所有歐盟成員國的移民入境,同時受到歐盟的壓力,分擔難民的壓力。「脫歐」之後,英國可重新審批移民,以其能力而非國籍來篩選自己需要的移民。所以,英國不是爲了拒絕移民而「脫歐」,實際是爲了自身的移民標準而「脫歐」。 French riot police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to prevent migrants from approaching lorries on the road leading to the ferry port in Calais, northern France, on August 5,2015. Britain and France were to announce a new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re" on August 20 for tackling smuggling gangs in Calais, where thousands of migrants desperate to cross the Channel are living in slum-like conditions. AFP PHOTO / PHILIPPE HUGUEN
難民試圖經英法隧道前往英國 第七、英國可奪回司法權。英國國會現在沒有權力反抗歐盟的裁决,而歐盟法院上至英國遞解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價都要管轄。 第八、移民罪案一向令社會不滿。歐盟讓部分曾犯謀殺、强姦及販毒等罪行的人士隨意出入境,而最爲荒謬的是,他們進入英國後犯事,英國不可驅逐出境。 第九、歐盟經濟拖累嚴重。從2008年至2015年,英國經濟增長達6.8%,而歐盟只有1.9%,相差數倍;英國的失業率爲5%,歐盟則爲10.2%,相差2倍。只要比較就可知道,歐盟是英國的經濟包袱,而且更爲重要的是,看上去這個包袱還有增無减,毫無問題得到解决的可能。 第十、重奪海上專屬經濟區。國際公約指明,所有國家可將離岸最多320公里的海域劃爲專屬經濟區,但在歐盟的規定下,英國漁民的專屬經濟區僅有離岸19公里的海域。這在英國也是非同小可的一個大問題。令人記憶猶新的「鱈魚戰爭」,爲了爭奪漁權,英國海軍頻頻出動,與冰島、挪威、西班牙、加拿大都發生過軍事對抗,可想而知,這個問題的影響巨大。 現在,英國「脫歐」是一枚震撼彈,的確震暈了不少人。各種片面而悲觀的言論充塞網絡和媒體,有陰謀論者甚至認爲,「英國一旦成功脫離歐洲,美國就會緊急加息雙王炸死歐洲和亞洲。」在很多人眼裏,「大英帝國」的末日似乎就要到來了,世界末日也即將來臨。實際這些人低估了傲立幾個世紀之久「大英帝國」的智慧,他們見過大風大浪,懂得取捨。英國人不傻,他們不會幹那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他們做的一定是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不可逆轉的國民意志 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受到歐盟憲章第50條的影響,英國在公投之後,要完成「脫歐」還需要時間,這個時間究竟多長現在還不好說,但估計會用一至兩年的時間。 所以,這是一個過程,而非是一種結果。英國的公投只是代表著一種不可逆轉的國民意志,至於結果,則要看英國與歐盟談判之後而定。英國是一個盛産出色外交家的國度,歷史上英國的外交,一向可以用「笑裏藏刀」來形容,待到歐盟官僚們的氣息平緩之後,英歐外交大幕展開,人們自然可以知道,最終的影響究竟爲何。至於現在流行的各種猜度,其實大都是在市場波動基礎上的武斷猜測,真正的大戲還根本沒有開始呢! 值得注意的是,今後歐盟是否願意正視英歐關係的重要,是至爲重要的一點。如果歐盟認識到歐盟無法完全脫離英國而存在,那麽就不能排除歐盟向英國提供一種特殊的協議地位和安排。這樣的情形將導致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各種協議安排大爲簡化。畢竟相互的敵對,對歐盟的未來而言並非有利,如果英國真的那樣無足輕重,歐盟當初也不會力阻英國「脫歐」了。至於歐盟領導人現在的各種「氣話」,權當政治八卦看看即可,不可當真。 攸關英國國運的重大選擇 從遠期來看,英國的「脫歐」是攸關英國國運的一次重大選擇。英國在歐盟中已經存在了43年,在經歷了漫長的43年之後,在現實問題之外,英國人究竟想的是什麽?筆者認爲,這個問題最終會導向到英聯邦共同市場的建設! 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很多人關心英國却未看到英聯邦。英聯邦共由53個國家(地區)組成,擁有21億人口。所以從英國來看,英國的「脫歐」,只關係到6500萬人的未來;而要從世界範圍來看,這關係到21億人口。換句話說,人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如果將英聯邦視爲是一個國家,則這個國家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因爲它比中國和印度加在一起都不遜色。 不要以爲英國人只是現在憑猜想和衝動在做决定,英國人對於英聯邦的願景從2009年開始就發動了。2009年的7月20日,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英聯邦皇家協會(Royal Commonwealth Society,RCS)宣布啓動一場聯邦辯論會,試圖爲這個已經存在了60年、由英國與其它53個前殖民地組成的獨特國際組織描繪一幅令人振奮的前景。一句話,英國决心塑造一個「未來的英聯邦」, 以便後者能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英聯邦首腦會議
英聯邦首腦會議 米利班德當時就指出,英聯邦的一大競爭優勢是佔到了全球貿易和商業往來的20%份額。而英聯邦成員中包含兩個八國集團成員,五個20國集團成員以及超過一半的77國集團成員,此外,成員還分屬歐盟、非盟和東盟等區域性組織。米利班德說,2008年英國爲英聯邦提供了3300多萬英鎊資金;2007/2008年度,英國拿出了10億英鎊用於英聯邦國家雙邊發展援助。「如果我們要恢復和更新我們的英聯邦,我們需要問的難以回答的問題不只是我們的優先事項和體制安排,也需要重新審查我們該做什麽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米利班德說。 實際上,對於前殖民地而言,英聯邦是世界上唯一非美國主導的最重要的國際組織。在這位英國外交大臣看來,英聯邦成員國的首要使命是擴大成員間共同的價值觀和原則;其次是利用語言、法律和金融制度的一致性,擴大共同財富;第三則是善用成員在其它各國際組織內的地位。這些都是英聯邦未來的用武之地,也是英國提出改革國際機構、致力於軟實力更新的外交策略重點之一。 未來世界的前景是空前複雜的,也是難以猜度的,因爲它尚在不斷變化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首先,世界市場的任何重大波動,對中國而言都是弊大於利。因爲我們仰賴於全球化,無論資本還是技術,中國都需要世界,世界之殤,於中國無益;其次,目前市場是受情緒支配,波動並不反映現實,但短期內黃金、英鎊、歐元、美元、日圓、債券等均將出現波動和調整,但稍微冷靜一下,大家就會看到市場的反彈。第三,英國「脫歐」是肯定的,不會有什麽政治陰謀能够阻止這種民主進程的結果,而所有重大影響和關係要在一年後才能形成和表現出來;第四,可以確定,世界大經濟格局正在進行重組。無論英聯邦共同市場的出現,還是英國作爲世界的獨立一極,都是如此。甚至英美關係也將被重新考慮,英國不再是美國的小弟,它將以更爲平等的角色參與世界政治遊戲;最後,世界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勢必要對各種服務和産品重新定價,這種定價與以往相比空前複雜,因爲它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 好在,我們還有時間,還有機會,看到亂局中的世界如何重組秩序。]]]]> ]]>

(Visited 7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