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海陸空交匯 大嶼山發展潛力大 文/孫雅靜
未来擴展東涌市鎮,建立機場北商業區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商業區是大嶼山有確定規劃的重點項目。機場、碼頭、大橋相匯,大灣區重要樞紐。
[caption id="attachment_1990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121"]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方舟博士[/caption]
早在2014年,前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倡導大力開發大嶼山。同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政界、學界等各方人士一齊為大嶼山發展向政府獻言獻策。2017年特首林鄭月娥一上任,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就提及「發展及保育大嶼山」的篇章,足見新一屆政府決心改變大嶼山。
不過,談了多年的大嶼山發展,前景良好但阻力也不小。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方舟博士接受《超訊》專訪時表示,大嶼山是香港未來比較重要的核心發展區,工作在進行中,但因為香港政府程序比較慢,也有阻力,客觀上沒見成效。但他認為,大嶼山未來是區域海陸空交通的交匯點,發展潛力巨大。
超訊:大嶼山目前的現狀是怎樣的?
方舟:大嶼山的現狀目前不是特別理想。不理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原來在大嶼山規劃了一個東涌市鎮,這裏本來最初規劃要容納20多萬人口,當時做的第一期是配合機場興建的。但做完第一期,剛好遇到亞洲金融風暴,建設停滯了,後來也一直沒有繼續發展。大概一兩年前東涌市鎮的人口仍然停留在八九萬的規模,比原來規劃的20多萬要少很多。
第二,其實大嶼山有一些重要的旅遊資源,包括迪士尼、昂坪360、大佛加上大澳的漁村也是有一定特色的,還有南面一些沙灘等景點。但這些景點都比較分散,互相缺乏聯繫。因為當時設計交通的時候,只考慮了從大嶼山如何去市區,大嶼山的各個地方之間是沒有一個整體網絡設計的。而大嶼山因為有機場、有迪士尼樂園,每年的客流量應該很大。但這對大嶼山本地並沒有帶來什麽好處,旅客不會在大嶼山停留,很多人下了飛機就離開這裏了。大嶼山內部缺乏一個交通網絡和一些讓旅客留下來的經濟活動。
超訊:大嶼山是未來香港比較有潛質發展的一個區域,很多人談到其將來的區位優勢。您覺得這種優勢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方舟:未來大嶼山有兩條比較重要的通道,一條是港珠澳大橋,另一條路從大嶼山向北從赤臘角由一條海底隧道直接通往屯門,經過屯門高速公路直通到深圳灣大橋,與廣深沿江高速連在一起。這條路目前已經在建,預計約2021年通車。這條線路打通了整個大灣區的東部軸線,一直通往廣州,而且經過的地方基本都是未來大灣區重點發展區域,如廣州下來到虎門,是東莞最繁華的地方,再到深圳的大空港新區、會展中心,再到寶安中心區、前海、南山、後海,一路連通到大嶼山,到香港。其實大嶼山正好位於港珠澳橫向、縱向軸線的交匯位置,所以不僅對香港,對整個區域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這個區域既有公路幹線,又有機場海天碼頭,海陸空交匯,這個區域的交通位置極佳,發展潛力巨大。
超訊:目前來看,特區政府發展大嶼山的推進速度較慢,究竟是什麽原因?
方舟:說到底還是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困境,導致香港政府現在比較難施展,政府不是不想發展,但遇到的阻力很大。從香港內部來說,要讓政府加快速度是有難度的,按照現有的這個架構和體制,會遇到很多困難,目前推進的速度只能是這樣。這次國家實行大灣區規劃,可能也是因為看到確實要解決香港一些內部矛盾,包括產業結構以及生活、土地空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