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億商品關稅:貿易戰變持久戰 中美誰更疼 轉自:BBC中文
9月17日,白宮網站發佈特朗普簽署的聲明,宣佈將在9月24日正式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caption] 新關稅有兩點出乎外界意料: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沒有拆開後分佈實施,而全部同時實施;未採用特朗普政府此前所說的25%稅率,而是維持最初提出的10%,但聲明稱將在明年1月1日上升至25%,以「加大打擊力度」。 最終清單所列商品涵蓋範圍廣,與最初清單相比互有增減,加入手提包、大米、瓷磚等,去掉智能手錶、兒童座椅等。總體來看,不同於已實施的500億美元商品清單,新清單中的消費品種類顯著增多,包括汽車輪胎、家具、木製品、寵物食品、棒球手套等。 加上已經實施的懲罰性關稅,增稅商品即將覆蓋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總額的半壁江山。特朗普在聲明中稱,「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打擊我們的農民和其他產業,我們將立即進行第三階段,即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意味著中國向美出口的所有商品都將被徵稅。 然而,中國在8月初就公布了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打擊措施,一旦美國實施2000億美元關稅計劃,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25%不等的關稅。中國官媒稱,這一反擊措施是理性的,不簡單追求在數字上和美方比拼,但「經過精心設計的600億反制額度,對美方造成的打擊力度不會弱」。
「雪上加霜」的中國經濟
對中國而言,新關稅無異於「雪上加霜」。 「貿易戰真正開始前,就已經對中國產生實質影響了。」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比如對科技企業的打擊,由於澳大利亞和日本緊跟美國的步伐,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野心難以為繼;再比如,出於對貿易戰的擔憂,中國股市持續低迷,這些都發生在2000億美元商品被增稅之前。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走向持久戰?
在專家看來,中國和美國都低估了對方打貿易戰的決心。這種誤判導致貿易戰不斷升級,甚至有可能成為持久戰。 「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彈性,認為貿易戰產生的痛點將很快迫使中國在談判桌上屈服。」朴之水(Albert Park)表示,儘管中國在貿易戰中受傷不輕,但是中國企業可能將出口轉向其他國家或開發國內市場,或將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甚或使人民幣主動貶值,以抵消新關稅帶來的部分負面影響。 「美國在貿易戰之前頻頻廣而告之。令人意外的不是美國出招,而是北京似乎對特朗普打貿易戰的堅定態度毫無凖備。」陸修泉(Brock Silvers)表示,無論貿易戰持續多久,特朗普似乎不太可能在中國沒有重大讓步的情況下同意停戰或者休戰。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世界經濟前景如何
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開打貿易戰,必然波及全球經濟。但輿論對貿易戰的全球影響存在分歧:主流觀點認為,中美貿易戰將拉低全球經濟增長,甚至對現有全球貿易體系造成衝擊;反對者則認為,負面影響被媒體誇大了,新關稅帶來一些貿易成本,但對中美經濟體量而言不足為道,對全球經濟而言迴轉餘地更大,不足為慮。
胡榮表示,從短期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抑制,但由於全球經濟將自行調整,其影響將是溫和的。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產品仍然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渠道自由流動,以減弱貿易壁壘影響。長期而言,貿易戰將使中美分別與全球其他經濟體開展更多貿易,從而逐步降低兩國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朴之水也同意這一判斷。他表示,經濟分析經常發現,由於關稅造成的效率損失相對較小,但是凖確判斷關稅的所有影響相當複雜,因為關稅雖然損害出口商和消費者,但卻幫助了這些商品的國內生產者,同時還影響國內和國外投資,以及複雜的全球價值鏈。 不過朴之水也提醒,長期來看,由於關稅扭曲了價格,它的確將破壞效率和經濟增長。不僅如此,不確定性本身對投資的負面影響甚至大於某項具體政策,因此,貿易戰的中期和長期影響可能大於直接影響,不應低估。]]]]> ]]>(Visited 7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