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抵制海牙仲裁 共同維護南海主權
台灣的太平島也被降格為「礁」[/caption]
當蔡英文登上康定級「迪化艦」强硬表態維護南海利益、反對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對南海做出的仲裁時,北京外交系統的一些官員,大概可以鬆一口氣了。這場由菲律賓所挑起的仲裁案,在多方面否定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訴求,卻意外地激起了兩岸維護共同利益的聲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既證實了北京一貫所聲稱的仲裁沒有公正性,又意外收獲了海峽對岸的間接支持。這對於舒緩國內民族主義壓力大有裨益,也爲未來中國在國際關係中淡化仲裁結果的影響留下了契機。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2"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 蔡英文登上軍艦表態維護南海利益[/caption]
由於中國堅持「不參與、不承認、不接受、不執行」,這場仲裁案的結果對中國不利是必然的,但令人詫異的是,這場仲裁同樣對目前由「中華民國」所佔領的太平島也進行了降格,由「島」變成了「礁」。當前兩岸政府在南海的權益,基礎都來自於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所劃定的「十一段線」,也被稱之爲U形線。儘管兩岸並沒有在政治上進行統一,但無論北京、還是台北,共同繼承了1949年之前南京中華民國政府所留下的國家遺産。這遺産的核心就是擁有主權的領土,包括南海諸多島嶼。(在五十年代,中國因與北越關係密切,去掉與北越之間的兩段劃線,「十一段線」改成了「九段線」。)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0"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南京中華民國政府的「十一段線」[/caption]
南海仲裁對台北打擊超過北京
在南海數量衆多的島嶼以及礁石中,自然面積最大的就是太平島。1946年12月,便由當時中華民國海軍將領林遵所率領的太平艦和中興艦,從當時統治中南半島的法國殖民者手中奪回,該島的命名也來自軍艦「太平艦」。太平島上有自己的淡水,也有天然植被,它能够支持至少最低限度的人類居住。國際衆多學者認爲,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第121條規定,太平島可以主張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架。英國學者比爾·海頓認爲,「太平島將是對南海提出主權主張的任何國家最核心的一塊領土」,也就是說如果裁定太平島歸屬誰,那麽太平島周圍的南威島、中業島以及其他島礁的所有權,也要歸屬於對太平島擁有主權的那個國家。而目前這些島還分別分布在越南、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手中。所以,其實也可以說,對南海諸島的爭奪,核心在於對太平島的爭奪。而這一切討論,都是基於承認太平島是「島嶼」,符合島嶼的最低要求。如果太平島非島嶼,那麽也就失去兩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架。 2016年7月12日,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對南海不享有基於「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力」,且南海群島無一能够産生延伸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也就是說整個南海沒有島嶼,而只有岩礁、低潮高地。對此,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以「太平島是礁不是島」來概括海牙的仲裁結論。從1946年以來,太平島一直在中華民國的控制之下,目前台北政府依然在太平島派駐有一百多人的部隊。否認太平島的「島嶼」資格,也就是否認台北政府對南海其他島嶼的權力主張。可以說,海牙仲裁,對台北的打擊,比北京更嚴重。爲此,蔡英文在7月13日登上「迪化艦」,表示:「南海仲裁的判斷,特別是對太平島的認定,已經嚴重損及我國對南海諸島以及相關海域的權利。這艘船,代表中華民國。各位身上的制服,就代表國民的託付。這次巡航的任務,就是要展現台灣人民捍衛國家利益的决心。」 南海仲裁結果出來之前,由於台灣民進黨親美日,且一向反大陸,中國大陸一部分學者擔憂,在仲裁對中國大陸不利情况下,蔡英文所主導的台灣政府,可能還會對大陸政府「補刀」,認可裁决。因爲中國大陸政府的領海主權主張來自於中華民國1947年的劃定,而當時的檔案目前依然保存在台北,一旦台北政府放棄十一段線,擁抱仲裁結果,會令中國大陸的主權主張更加容易受到非議。但顯然,儘管台灣目前在意識形態上靠近美國、日本、菲律賓,也是整個西方社會所認可的民主政府,但是在面對主權問題時,意識形態的盟友並不可靠。仲裁結果一出,包括民進黨內部,都認爲台灣被美國、日本出賣。這激起了台灣的民族主義訴求,與大陸對岸同調,兩岸共同爲追求領土完整的民族主義訴求而發聲。 [caption id="attachment_1959"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0"]
菲律賓借仲裁改寫南海規則
其實,海牙仲裁所帶來的挑戰,無論是對台北還是北京,所産生的影響是深遠的,不止降格「太平島」、不認可「九段線」這些。過去針對南海海域,有六個權力主體提出以「歷史性權力」要求獲得南海島嶼和岩礁的主權,這包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台灣與中國大陸,他們所提的根據都是基於傳統國際法規範,包括佔領、割讓、時效取得和土地增長等理由。儘管菲律賓反對中國兩岸所提的「九段線」,其實菲律賓自己的訴求也是基於自己的歷史性證據。比爾·海頓認爲,按照舊有國際法規範,作爲南海主島的太平島在誰手裏,誰就有可能成爲最後的贏家。在仲裁前,衆多國際法專家預測,在太平島問題上,挑起仲裁的菲律賓可能敗訴。但是,海牙仲裁,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用最嚴苛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島嶼,這等於改寫了南海的國際法規則。新的規則以《聯合國海洋公約》爲基準,該公約的成立,本身就是爲了制衡和修正舊有國際法規則中沿岸國家的過大權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56"]

兩岸應聯手 應對主權危機
其實,主權問題不止影響外交,對內政的影響可能更爲深遠。1919年,巴黎和會上,北洋政府準備就「山東問題」簽署合約,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的憤怒,爆發了五四運動,也間接催生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南海仲裁之後,此前一度緊張的戰爭氛圍並沒有延續,反而很快煙消雲散,面對新局面,中國如何維護南海利益?這成了國內衆多關心國家主權的公民所關心的話題。接連爆發反對仲裁的示威遊行,7月18日以來,多地出現抵制美貨、抵制菲律賓産品、到肯德基等美資企業門前示威的活動,這都是在向政府施壓,要求對南海問題作出更强硬回應。 比爾·海頓說:「從小學到政治局,九段線已成爲神聖的宗教。這個神話根源在於中國從帝制過渡到共和國的複雜歷程,很難被澄清」。北京政府一旦放棄對南海主權的聲索,也會被視爲軟弱甚至賣國。同樣,台北的政府也有這樣的壓力。吳斯懷說,「現在台灣的漁民都自己組成船隊,準備到太平島。那麼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但民進黨執政的新政府,抱著美國的大腿,靠著日本人,跟中國大陸保持距離,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國家戰略的偏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歷史的教訓是慘烈的。面對新的針對主權的挑戰,兩岸應該携手應對。這既可以平穩內部的民族主義壓力,又可告慰先人,還可贏得國際角力中的先機。如何携手?這考驗北京與台北政府的智慧。而兩岸過去也不乏合作的事例,吳斯懷說:「我們剛剛退守到台灣的時候,在南海幾個小島上,有過兩岸之間基於人道,在海難這一類事件上,有過一些合作,就是緊急避難,相互支援的行動。這些是歷史的事實,資料上是可以查證得到的。其實兩岸之間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間,譬如說海上救援、人道救援、船難事件,或者聯合反恐、反海盜行爲。這些都不涉及政治,這是全世界不同類型的國家的普世價值。其實我們的海岸巡防署跟中國大陸的武警在海上曾經有若干的協調合作的實際經驗,所以這也很多年了。」 兩岸聯手,頭號阻力就是美國。吳斯懷說:「美國人最怕的是台灣跟大陸聯手對南海問題說話。可是美國人忽略了,你把台灣這個太平島變成礁,你毫無深遠的意識。只要我們接受事實,沒有一個國家能够接受這個。雖然強權是國際社會的實力原則,有必然的因素。但這樣子欺負人,台灣的民衆必然也會激起一種抵抗心態。就是美國這些人,誤解了台灣民眾,以為靠他們可以獲得保護,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連美國的《時代》雜誌都批評美國政府,你自己沒加入,你要制約人;你因爲不願意遵照海洋公約所以沒加入,那你現在要別人加入,而且叫別人服從這個裁决,這個兩套標準,國際社會沒有辦法接受。所以他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爲出發點,來面對中國大陸,可是台灣的國家利益在哪裏?你就犧牲了台灣這個盟友的國家利益,來應對你自己的國家利益,要確保南海的話語權。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強權欺負弱勢族群的行為。」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的鐵蹄侵犯中國,堪稱死敵的國共兩黨尚且可以放下成見,一致對外。今天,共同繼承中華民族歷史遺產的海峽兩岸,難道沒有智慧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嗎?■]]]]> ]]>(Visited 6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