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貨幣危機潮 拷問中國經濟前景 轉自BBC中文網
印尼盾一度跌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caption] 本國貨幣危機同時,又遭遇國際貿易領域的負面消息,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 中國深陷與美國的貿易戰以來,經歷了近年來罕見的人民幣快速下跌。雖然跌幅未達到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那樣的幅度,但中國是否也會陷入這場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危機的拷問,一直不絶於耳。
貨幣貶值+通貨膨脹
阿根廷成為本輪貨幣暴跌最嚴重的國家,今年以來就暴跌了50%,比索貶值又助推通脹率飛漲,超過30%。為此,阿根廷央行曾一周加息三次;上月底,總統馬克里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快撥付貸款。這一救市之舉,被市場解讀為絶望求救,造成比索進一步貶值。 土耳其里拉與阿根廷的情形不相上下。兌美元匯率今年來累計下跌超過40%。9月3日土耳其公布8月該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17.9%,高於7月15.85%,創15年來新高。 [caption id="attachment_1938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打一場贏不了的貿易戰是北京最不需要的事」
然而人民幣雖然也在貶值,但情形似乎大為不同。 其中一個不同在於,中國處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之中。陸修泉(Brock Silvers)稱,貿易戰可能會進一步減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則通過允許適度且可控的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形勢。這有助於中國的出口商減輕新增關稅的影響,但需要付出經濟中其他領域的代價。 換句話說,中國人民幣貶值更多是政府有意為之。背後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濟基礎和控制匯率的能力是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難以企及的。 胡榮介紹,中國目前外債沒有超出其承受能力,且擁有相當可觀的美元外匯儲備,不太可能發生類似危機。朴之水(Albert Park)也同意該觀點,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度低,對任何可能導致貨幣崩潰的資本外流能進行嚴密控制,再加上比其他新興國家強大得多的經濟基礎,應該不會發生貨幣危機。 但陸修泉(Brock Silvers)提醒,雖然不太可能發生貨幣崩盤,但中國並未免疫於全球經濟影響。目前,中國面臨著巨大的債務風險,以及經濟放緩、投資減弱、資本市場疲軟、貨幣貶值、貿易戰以及老齡化等諸多不利因素。如果新興市場陰霾持續存在,美聯儲繼續加息,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情況可能會在一年後惡化。 「打一場贏不了的貿易戰是北京最不需要的事。中國應該做出必要的妥協,以平息貿易戰,然後繼續去處理國內更急迫的經濟問題。」]]]]>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