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紅色聖地梁家河
習近平語錄被製成紅色標語板[/caption]
貴州遵義、河北阜平、福建古田,屬於「紅」;兩進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雲南昭通烏蒙山,屬於特別貧困的連片地區。在這些曾經走過的村落中,陝西延安的梁家河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意義,延安既屬於中共的紅色聖地,整體而言又是貧困地區,更重要的是習曾經在那裏插隊七年。2015年的最後一天,習近平在中央電視台發表新年賀詞時,重返梁家河村成為他身後的七張背景照片之一;在華盛頓、倫敦的官式活動中,梁家河村也多次被習主動提及。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6"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 習近平携家人回到梁家河[/caption]
梁家河之所以聲名大噪,正是由於習去年初攜夫人、女兒40年後重返故地,令這個原本名不經傳的陝北小村,一夜成為今天的「中國第一村」;長長的「紅色聖地」名單中增加了梁家河三字。除去「紅」,還增添了財氣。
不久前筆者到梁家河一行,親身感受到「聖地」的獨特氣氛。梁家河位於延安東北百多公里,村莊建築沿河修建,一條緃向路貫穿南北。村莊不大,清潔整齊。難以遮掩的政治氣氛中透出了陝北的寬厚、樸實。向遠望去,一座座水土嚴重流失後形成的高度似山,呈不規則狀的塬環繞四周。青、黃、紅、綠是小村的基本色調。青,指當地建築多用青色的磚瓦;黃,腳下的土、周圍塬的本色;綠,路邊、塬上茂密的綠色植物。所謂紅,是那兩塊習近平語錄的紅色標語板: 「我邁出的人生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裏一呆就是7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裏」;「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陝北小村梁家河,一夜成為「中國第一村」[/caption]
少年時代的無奈選擇
1969年初,15歲的習近平在這裏開始他長達七年的下鄉插隊生涯。按照當時的規定,他未滿下鄉插隊年齡,之所以「自尋苦吃」,走上這條艱辛之路,一是其父親習仲勛早在文革前的1962年便被打入政治冷宮,文革時更被投入監獄,習近平自然屬於「反動走資派」子女。那時的中學又處於混亂之中,前途無望、學業荒廢,隨一群比他大幾歲的「老三屆」青年人插隊,是他當年無奈的選擇。 習近平在他《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文章中,對自己去延安插隊有這樣一段解釋: 15歲時因父親問題牽連,多次被關押審查,差一點被公安局下屬的派出所送到少年管教所,因床位滿沒有進去。於是報名上山下鄉。學校認為去的是條件惡劣、偏居一隅的延安,屬於流放性質,於是就批准了。當年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陝西銅川,再轉卡車到延川縣文安驛鎮,最後步行十餘里山路到梁家河。 習近平去陝西插隊,與北京八一學校同校的雷平生同行。雷平生是中共開國將領雷英夫之子,長習近平兩歲。習在梁家河生活7年,與雷平生相伴6年,兩人不但住同一口窯洞,而且土坑上長年睡在相鄰位置,屬於患難之交。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

利用總書記效應發財
多年以後,習家平重返梁家河,令這126戶、360餘人的小村莊聲名大噪,旅遊成為當地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中央、省、縣各級黨政機構向梁家河派出的各類學習、考察班絡繹不絕;筆者四月中旬在梁家河聽當地人士講,一個來自新疆的百人學習團將在梁家河停留三晚,雖然居住開支非常低廉──住在農民家中,不提供電視、wifi等現代化設施,每晚人民幣30元標準,目的是讓考察者親身體驗當地真實生活,但當地農民旅館的行價是每晚160元。 當地人利用這獨特的「政治優勢」,推出網上梁家河旗艦店,銷售「紅豆薏仁粉」,它將東北紅豆、貴州薏米、寧夏枸杞、當地山藥集為一體,據說具有減肥、調理身體的功能。梁家河品牌運營公司生產出梁家河系列白酒1969紀念版、1975懷念版、1993思念版、2015想念版四款,選用的時間點都和習近平抵達、離開、視察梁家河有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習近平考察後,更批准拍攝長達45集,以梁家河為名的電視劇,小村莊的政治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受惠於總書記插隊地的梁家河的還有梁家河蘋果。2014年國家農業部將梁家河列入第四批324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那一品便是蘋果。延川縣是中國大陸富士蘋果的主要產地之一,憑借當地日照時間長、溫差大的環境,延川蘋果個大、色艷、硬度高、口感好。延川縣現有15萬畝蘋果園,成為當地農業的一項重要收入。梁家河成名,延川蘋果自然上這班順風車。 梁家河村史講解員稱,在外面打工的梁家河年輕人現在紛紛回到家鄉,因為多了發展機會,而那位講解員小姐卻來自陝北安塞的某個鄉村。胡錦濤任中共總書記時,將安塞縣侯溝門村作為他的定點聯繫點,一時間也是車水馬龍。胡錦濤告別政壇,鮮艷政治色彩褪去,據說今日已是門庭冷落。 從梁家河的興到侯溝門的衰,足見政治人物起伏的特殊功效。就官場而言,到最高領導人曾經生活、光顧過的地方學習考察,體現政治正確的態度。以新疆那個學習團為例,在總書記當年吃苦磨練過的地方培訓官員,符合當下的「看齊意識」: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方針路線看齊。不久前許多人將此視為「向總書記看齊」,並引發一場反對個人崇拜的小風潮。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習祖輩由河南遷至陝西
「陝西是根 延安是魂 延川是我第二故鄉」,「延川是我第二故鄉」,因為梁家河是延川縣文安驛鎮下屬的一個村;「延安是魂」,暗指中共的「延安精神」;「陝西是我根」,的的確確,習近平是陝西人。他的祖輩由河南鄧州遷至陝西富平縣,其父親習仲勛出生於富平。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