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的香港逐漸成了政治城市[/caption] 效率、法治、科學管理等優勢正在失去。香港的政治爭議沒有因為政改方案未過而停止,政府也在這樣的爭議中消耗能量。這個城市的發展正面臨競爭力下跌、整體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弱化的趨勢,這種下滑趨勢,不是來自外部環境,而是源自起碼有「七宗罪」的內部磨難。這七宗罪包括:政府低效、工程高價、獨派亂港、法治失效、泛政治化、缺乏前瞻、服務低劣。 美國有一家從事新能源的科技企業,聽聞香港正意圖再工業化,看好大陸市場,有意到香港投資製造。該公司總經理告訴《超訊》,他們電話聯絡了在舊金山的香港駐美國辦事處,詢問到港投資的相關事宜,但接待人員卻稱其不管投資,亦無法協助對接有關部門。「我很納悶,這個項目是美國開發的,屬高新科技,當地都爭先希望我們投資生產。考慮到中國市場,我們還是決定轉戰香港,誰知跟政府部門的對接卻面臨不少阻礙」。 該公司於去年9月來到香港,著手推進高科技鈦酸鋰電池專案。該電池屬全球唯一一款快充電池,10分鐘就可以充滿,充一次可以駕駛50公里。這款電池還具備長壽命的優勢,可以充電三萬多次,而我們的手機只能滿足五百多次充電需求。更具突破性的是,這款電池在使用三萬次之後,容量還可以保持在80%,甚至可以繼續充當儲能電池。另外,總經理對《超訊》表示,該電池的安全系數也非常高,至今全球沒有一起失火爆炸案例;使用範圍也很廣,從寒帶的零下30度,到熱帶的55度都可以用。 [caption id="attachment_158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30"]西九龍文化區項目
西九龍文化區項目[/caption]

政府部門卸責 美商放棄投資

這家美商公司計劃在香港建一條電池生產線,另外建一條年產約800輛電動大巴士的生產線,將鈦酸鋰電池配在巴士上。他們找到HKPC的主席和行政總裁,尋求電池製造的土地和廠房支援。根據公司預估,如果可以在3月份找到合適的廠房,今年年底就可以出車;明年7月1號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時,就會有大批量極具科技含量的電動巴士在香港道路上行駛。 遺憾的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直言這不屬於他們的工作範圍,廠房問題要找科技園。該公司只好再派團隊重新接洽,幾經輾轉,最後在大埔工業園找到一個空置工廠。據悉,該工廠去年12月就已閒置,打開廠房大門時,水管已生銹漏水。 這個舊廠址雖然不甚稱意,但如果順利簽下,經過3個月的改造就可以投產。然而美商卻被香港科技園的相關領導告知,這個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香港要按程序辦事,最早也要明年1月才能定下;而且空置的大樓要進行招標,會租給很多家公司,不可能只給一家公司。等到招、投標完成之後,可能就到明年的9月份了。即使該公司中標,電池和電動車項目也要二年後才能正式投入生產,比原定計劃拖延不少。因為繁雜的辦事程序,便將一個可招工300人、間接解決1500人就業的專案擱置了。 美商公司無法在香港投資,其項目投資不計廠房,單計設備加上研發及知識產權等投入,起碼超過一億美元。該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總經理說:「我們是一個高科技產業,最核心的技術也放在了這裏。原計劃五年之內換掉香港所有的公車,推動公交電動化,卻偏偏被香港的官僚主義耽擱了。」對比之下,同樣的專案,隔壁的廣東地方政府卻追著要求投放到內地,甚至由市長親自出馬來香港商議,並承諾給予各種優惠。

西九龍文化區項目延宕廿年

政府低效。如此官僚、低效的拖延投資事例,恐怕只是香港政府的冰山一角。曾經被認為最有效率的港府,時過境遷,政府官員已然辜負美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變成一個低效低能的辦事機構。西九龍文化區項目,為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歷經三任特區行政長官,佔據20年的時間跨度,至今懸而未完。 2007年11月6日通過了新修訂的《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承載著香港人眾多回憶的舊啟德機場重新起航,計劃興建包括啟德體育城、都會公園、郵輪碼頭、酒店、住宅、商業及娛樂等核心建築項目。首階段專案計劃於2013年及之前陸續落成,次階段專案將會於2016年及之前漸次完工,終階段專案將會在2021年及之前塵埃落定,即整個專案預計於2021年全面竣工。但時至今日,除了看得見卻利用率不高的啟德郵輪碼頭,其他項目尚處於日曬雨淋的階段。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立法會發言時,炮轟政府「冇腦」及後知後覺,在旅遊業步入寒冬後才開始救亡。她也指出政府未有聽取不同意見的包容心,應當加強政策研究工作,多吸納反對派及年輕人的看法。 [caption id="attachment_1582" align="aligncenter" width="592"]高鐵香港段造價過高
高鐵香港段造價過高[/caption] 工程高價。香港正在推進各類重大工程,規模一個比一個大,而且不斷超支,不斷追加投入,納稅人的錢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被劃入專案投資的無底洞。 彈丸之地的香港,不斷創造出享譽世界的天價:經過不斷的拖延、拉布,香港立法會財委會最終通過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追加的196億港元天價撥纪錄。 高鐵香港段工程是廣深港高鐵的一個組成部分。廣深港高鐵計劃連接廣州、東莞、深圳及香港,是香港的首條高速鐵路,主體部分廣深段已於2011年12月完工,而香港段工期卻一再延誤。 以853億港元的造價計算,高鐵香港段平均每公里造價高達32.81億港元(約合26.24億元人民幣),是其接駁的廣深段的十幾倍——全長102公里的廣深段預計投資205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公里造價僅2億元。 當然,與港鐵同時在建的其他兩條線路相比,高鐵香港段仍算便宜。港媒此前爆出,地鐵沙中線平均每公里造價高達47億港元,西港島線平均每公里造價更是超過61億港元。 而同時在建的西九龍文化區、港珠澳大橋,都在追加投資,不斷地創下天價。有人計算,香港高鐵總造價853億港元(約110億美元),相當於七個哈利法塔(迪拜塔)和六個台灣101大廈。如今,這條26公里鐵路的完工時間可能要從5年變成8年半。

「獨」和「亂」連結在一起

獨派亂港。從佔領中環、反水貨客、驅趕「蝗蟲」一直到鬧獨立、建「香港國」,香港社會陷入了類似內地文革的政治陰影。 [caption id="attachment_1583" align="alignleft" width="269"]部分民眾叫囂獨立
部分民眾叫囂獨立[/caption] 從高舉港英時期的獅子旗要求復辟,到要組建軍隊、製造「香港國」護照,香港的分離勢力越鬧越兇。主流社會原先一直認為,崇尚殖民、搖動港英旗幟、衝擊駐港部隊軍營的也就是那麼幾個人,成不了氣候。誰曾想到,大年初一,旺角街頭本土派的激烈暴力行為,幾百人上街直接表演了一場分離勢力的街頭大戲。本以為只是小打小鬧的港獨,現在已經是有組織、有綱領、有行動的政黨,他們把香港綁上戰車。 「獨」和「亂」天然地連在一起,香港的競爭力在無休無止的內耗中消磨殆盡,福地將淪為亂地。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跨出叫囂獨立這一步,香港變為亂港,亞洲金融中心、旅遊中心、服務中心的名號都可能會被剝奪。 法治失效。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維護著香港的秩序、穩定和安全。一直以來,香港社會以理性、穩定為特徵,在每個市民心中都有一尊法治的天平,任何行為都會以是否違法、是否破壞香港社會秩序為衡量標準。如今,法治的天平開始失衡,一些社會人士,甚至公眾人物的行為開始不斷突破法治底線。佔中時就公開打出旗號,不惜違反也要抗爭,要爭取「真普選」!法治失效的破窗效應不斷蔓延。 有團體在旺角暴亂後訪問了逾一千名市民,雖然當中逾六成人認為示威者的武力行徑過分,逾四成表明「非常不接受」。但隨著受訪者年齡降低,接受武力抗爭的程度反而升高,在18至29歲的組別,有近六成人認同不排除以武力抗爭的方式爭取政治要求。年輕人法治觀念趨淡,香港社會賴以安穩的法治基石受到挑戰。 泛政治化。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的基礎,是這個城市作為商業社會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美譽。曾幾何時,香港步入尋求民主之道,社會上政治迷漫,甚至邁入泛政治化的泥淖。 回歸後的香港逐漸成了政治城市,反對派「逢中必反」,政治上搞上綱上線,把事態擴大,把矛盾尖銳化,香港成了「示威之都」、「遊行之都」。立法會內更是泛政治化,建制派、反對派議員壁壘分明,戴著有色眼鏡審視議題、議案,懷著不可告人之政治目的爭拗不休,這些年更是發展到「拉布」戰不絕,要癱瘓特區施政的地步。 立法會審議政府各項政策及撥款事項,給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議員對相關議題以理服人式的激辯,而是「拉布」。基本上政府提出的專案都不想通過,是政府的都要大加反對。 據立法會秘書處的統計,2015/16年度截至2月底,議員在立法會大會提出282次點算人數,而因為等候點算人數耗用了54小時38分鐘。至於提出休會待續而減少的會議時間則為68小時23分鐘,兩者合共123小時1分鐘。這年度內,立法會大會花了長時間審理惹爭議的版權條例。 缺乏前瞻。曾經是英屬殖民地,規劃權都在英國,香港只是執行,不需要前瞻,沒有戰略思考成為常態。眼光短淺是香港的致命點。炒樓、炒股成為香港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小市民如此,政府亦然。 港府在制定香港發展規劃的過程中缺乏戰略思考,缺少中國內地崛起後對香港定位的思考。不願融合,也不考慮融合後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內地資源。沒有長遠計劃,只能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看著中國崛起,又不願搭祖國改革開放的便車,這是香港回歸以來一直無法走出的惡性循環。 [caption id="attachment_1581"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0"]香港服務品質下降
香港服務品質下降[/caption] 服務質差。香港經濟在過去20年經歷顯著蛻變,服務業迅速擴展。2014 年,服務業在本港的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率為92.7%。政府公佈的數字顯示,香港服務業發展蓬勃,在東亞地區可謂數一數二。但是,與服務業的蓬勃發展不成正比,香港的服務品質卻不見增長。 國際組織「神秘顧客協會」(MSPA)公佈《2015至2016年度全球微笑報告》,由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在全球範圍內,通過神秘顧客調查和評估服務員工的服務品質,從微笑、問候和附加推廣3個方面進行測評,得出「全球微笑報告」。其中香港神秘顧客協會派出2,000多名神秘顧客,對全港40多個行業進行超過4萬次探訪和評分。令人遺憾的是,香港服務業的「微笑指數」跌至谷底,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香港痛苦指數高於全球平均

有朋友從美國來,他說,無論是看媒體的內容還是和友人聊天,總覺得香港的氣氛很緊張,物價高漲、住房狹小,有人鬧獨立、有人組政黨、有人抗議示威、還有年輕人想不開就跳樓。外來客會覺得香港很壓抑,香港很焦慮,香港生活節奏快,香港的城市壓力大,香港人的笑容在煩躁中越來越少。拉長臉的香港人,讓香港失去了笑容,「東方之珠」的燦爛只留在記憶中,昔日迷人之香港在沒有微笑中消失。 前不久,國際權威民意調查機構美國蓋洛普的調查結果道出了香港人為什麼笑不出來的原因。每年7月1日,無錢、無樓、無工作,連生孩子也無床位的「百無」港人上街表達不滿,美國蓋洛普就在當時訪問逾千名港人,後再綜合其他地方的同類民調資料,分析成全球痛苦指數,結果得出香港痛苦指數高達14%,高於全球平均,7個港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痛苦中,苦澀度在全球排名57,在亞洲地區更高踞第11位。與幾年前經歷九級大地震的日本人相比,香港人竟生活得更苦,難怪香港人笑不出來。 香港回歸18年,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五成七受訪者認為香港整體發展較回歸前倒退,更有六成四受訪者對香港的前途表示悲觀。香港「七宗罪」,讓香港喪失信心,讓香港未來昏暗!■]]]]> ]]>

(Visited 6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