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島內「台獨」猖獗,支持「台獨」的外部勢力也動作頻頻,近期中國大陸重大軍事行動持續,一個強勢主導下的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新環境正在形成。 

近一時期,中國大陸重大軍事行動持續不斷。一是南海進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48艘戰艦、76架戰機和一萬多名官兵接受中央軍委主席習進平的檢閱。二是先後在台灣以南的南海、台灣以東的台海、台灣以北的東海及台灣以東的西太水域,分別進行了火炮實彈射擊演習、航母戰鬥群海空對抗演練。三是多型戰機、預警機、偵察機及電子戰飛機,大編隊、成體系的持續繞島巡航。四是公佈DF-26中遠程彈道導彈和殲-10C戰機加入解放軍作戰序列。DF-26核常兼備,可對陸對海固定、運動目標實施打擊。殲-10C戰機對台灣裝備的F-16、幻影等三代機有壓倒性優勢。五是權威媒體透露,第二艘航母即將海試,大陸擁有兩個航母戰鬥群的時代就要來臨。  大陸如此密集的軍事動作,除了1995年李登輝訪美後,在台灣海峽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演習外,20年來還從未有過。而且一改以往只做不說,宣傳部門開足馬力,跟隨參演戰機戰艦報導。在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當記者問及空軍「繞島巡航」的島是哪個島時,發言人直截了當回答「當然是台灣島」。中國大陸如此高調打出軍事「組合拳」,是因為近來台灣島內「台獨」猖獗,支持「台獨」的外部勢力也動作頻頻。對此,國台辦、國防部發言人都明確指出:任何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都注定失敗,任何人、任何勢力不要低估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和堅強能力。如果「台獨」繼續恣意妄為,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第一,震懾「台獨」,踩踏紅線的結果就是武力統一。 

蔡英文上台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聲稱「維持現狀」,實際上對大陸實施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民意的全面對抗。對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和擁護統一的黨派進行政治清算和打壓,通過「去蔣化」、「去孫化」和文化「台獨」,將中國歷史和台灣歷史相切割,以去中國化。加大軍費投入,推出包括「潛艦自造」在內的軍備發展規劃,向美表達購買F-35隱形戰機和其他先進裝備的意願。台軍還推出了「瀕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新戰略構想,蔡英文多次現場觀摩演習,顯示「以武拒統」決心。蔡政府還一再聲稱台灣是美國的堅定盟友,頻頻獻上「投名狀」,以示忠誠和台灣的戰略價值。如自稱台灣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相關方;特朗普挑起對華貿易戰,提高中國進口鋼、鋁關稅,台當局馬上宣佈對大陸進口鋼、鋁等進行反補貼調查;美國制裁大陸中興公司,台灣立即將中興列入管制名單。正由於此,島內「台獨」勢力更加有恃無恐。李登輝、陳水扁成立「喜樂島聯盟」,力推台灣「入聯公投」。台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半個月內三度公開聲稱自己是「台獨」政治工作者,並說「九二共識」這把鑰匙在台灣找不到。這種公開挑釁,是台灣歷任行政機構負責人所不敢為的。大陸密集軍事行動,首先是敲打敢於出頭的賴清德,警告「台獨」勢力,大陸不會容忍他們的肆意挑釁。同時告誡對「台獨」抱有幻想的人,「台獨」沒有出路,如果台灣當局堅持踩踏紅線,等來的將是地動山搖,其結果必定是武力統一。 

第二,警告美國,支持「台獨」的任何挑釁都是「玩火」。 

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始終在打「台灣牌」。當前,美國已把迅速崛起的中國作為第一位的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對抗性一面上升,「台灣牌」在美國政客那裏也在升值。2016年美國會將列根時期對台灣口頭「六項保證」列入法案;2017年美國會通過《2018年國防授權法》,要求國防部評估美台軍艦互停和台灣參加「紅旗軍演」的可能性;今年特朗普簽署了參眾兩院全票通過的《與台灣交往法》,允許美國包括總統在內的各層級官員訪問台灣,隨後不到一周,美國副助理國務卿即到訪台灣。美國國務院已核准向台提供潛艇技術和相關裝備的許可。國會正在推動對台軍售常態化法案。另外,今年6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址落成典禮,美官員放話,總統安全助理博爾頓可能出席,並將按駐外使館慣例,可能派出450人的海軍陸戰隊進駐。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推進美台關係「正常化」,嚴重破壞了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國政府非常清楚,長期以來兩岸關係受制於中美關係。大陸持續軍事動作,意在警告美國不要在台灣問題上走得太遠。特朗普政府對華發起貿易戰,中國的立場是不懼戰、可以談。但台灣事關核心利益,沒有任何談判餘地。如果美國一意孤行繼續「玩火」,中國人民已做好了不惜一戰的準備,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中國已公開宣佈,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第三,穩定周邊,塑造強勢主導下的兩岸和平統一新環境。 、 

近年來,多重因素促使中國周邊安全形勢一度複雜敏感。朝鮮半島核危機升級,戰爭一觸即發;圍繞釣魚島主權爭端,中日關係大幅滑坡;域外大國唆使菲律賓搞所謂南海國際仲裁,挑戰中國南海權益;印度軍隊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印面臨爆發邊境武裝衝突危險。面對嚴峻形勢,中國政府著眼戰略全局,保持戰略定力,有理有節、積極穩妥的處理矛盾、化解衝突,通過宣導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家關係理念,使周邊安全環境出現積極向好態勢。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明顯緩解,金正恩訪華後,朝韓首腦成功會晤,朝美首腦會談也在積極籌備;中日關係明顯改善,中斷兩年多的中日韓政府首腦會談重新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正式訪問日本,受到高規格接待,中日經濟、文化高層對話重啟。菲律賓、越南與中國就南海問題達成基本共識,中國東盟已著手制定《南海各方行為準則》,並在共商中國東盟戰略合作願景。域外大國在南海的挑釁,已孤掌難鳴。「洞朗事件」得到妥善解決,近期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和習近平主席共話中印發展大計,被外媒稱為「北京與新德里之間的喜馬拉亞山終於融冰」。中國穩定周邊是一個大戰略。台灣媒體已看出了門道,稱大陸周邊外交策略正隱隱發力,一步步處理好與鄰邦的關係,好騰出手來,面對高舉「台獨」、去「中國化」的蔡政府。的確,中國正在向國際社會展現處理周邊關係與解決內政問題的不同立場。國家間主權爭議可以對話協商,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內政不容干涉,主權不能挑戰。中國將繼續堅持兩岸和平統一方向,但也做好了和平統一無望時訴諸武力的準備。一個強勢主導下的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新環境正在形成。  
]]]]> ]]>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