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架的士開始使用支付寶後, 本港電子支付企業及信用卡品Mastercard等亦欲分一杯羹, 香港的士業掀起電子支付大戰, 除了老一輩司機, 大部分司機並不排斥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越來越盛行,不過香港的士一直都以收現金為主,去年10月底支付寶破冰式登陸數千架本港的士後,本港電子支付企業及國際信用卡品牌Mastercard等紛紛加入其中,業界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不過本港的士業界對此似乎不太受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兩大電子支付巨頭對香港市場的信心滿滿及志在必得,畢竟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市場普遍認為,司機因為不想透露收入避免交稅故不接受電子支付,實際上,大部分司機並不排斥電子支付,反而擔心電子支付在網絡不暢順時的不便,加上越來越多人使用電子支付及Call車軟件,的士司機相信電子支付是大勢所趨。  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DiDi(內地稱「滴滴出行」)香港區經理鄭志昂表示,現在是推出的士電子支付的最好時機,DiDi計劃4月中正式推出電子支付,用戶只需綁定任何國際信用卡,便可享受無現金坐的士的便利,受邀請的老用戶3月底已可試用電子支付Beta版。他透露,DiDi將斥資數千萬元推廣預算向全港市民電子支付功能,推廣活動將一波接一波,規模亦是史無前例,並笑言「希望全港700萬人都能成為我們的用戶。」  司機用App平均收入增兩成  鄭志昂指出,DiDi三年多前以call的士應用程式(App)「快的」攻港,當時很少人會用手機App攔的士,經過三年的發展與市場培育下,乘客逐步養成用手機App叫的士的習慣,亦為司機減少了空車的時間。現有二萬名註冊司機,60萬名註冊用戶,司機透過使用App後,平均收入亦增加兩成。  他介紹,2月初推出中港台三地通用的士服務平台,將原來旗下服務香港市場的「快的」品牌整合,升級至「DiDi」。用家只需一個手機App,就可在三地使用。除了4月中推出的電子支付功能,未來還將推出分享旅程及電話號碼保護功能,以確保用戶的安全及私隱。  他指出,4月中新增的電子支付功能,DiDi用戶只需新增任何國際信用卡至電子錢包,並在選擇以國際信用卡支付,乘客下車時便可在App內按照司機輸入的價格確認費用, 已登記的國際信用卡賬號便會自動過數。另外DiDi已向老用戶發出邀請,3月底已可試用電子支付Beta版,每位用戶將獲得四張價值50元的體驗券。除此之外,所有用戶每日首兩程可享受六折優惠,最高可抵扣50元。司機方面亦反應正面,初步已有過百名司機登記參與是次試用。試用短短兩周以來,電子支付已佔到訂單的三分之一。  DiDi力推電子支付,向司機推出現金獎賞,接載以信用卡支付車資的乘客,其中「快閃」獎勵司機每程可額外獲50元獎金。若果一日接夠10程更可獲獎金500元,鼓勵司機「接多幾轉」。有的士司機相信獎賞下可以「賺多啲」,不過坦言,一日要接10程還是有一定難度。亦有業界認為,老一輩司機仍未適應以App接單。  有使用 DiDi  App 的司機表示,歡迎的士App推出獎賞吸引司機加盟,若延長「快閃」的優惠時間,相信更多的士司機願接載短途客,令司機及乘客「雙贏」。另有司機知悉滴滴出行推現金回贈後,直言十分樂意加入。  當然傳統業界對「獎賞」能否吸引司機加盟存疑,推動的士發展聯會副主席吳錦華表示,業內有大部分老一輩司機畢竟對「Call的App」不太接受,現金回贈亦未必能吸引他們使用,他舉例指,最近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工具欲打進的士市場,但反應一般,如憂慮有資料外洩風險等,相信「假以時日先至可以普及。」  在 DiDi App 的電子錢包中,可見到內地兩大巨頭支付寶及微信錢包的身影,問及未來會否很快引入兩大支付,鄭志昂回應,DiDi注重提升用戶體驗,任何有助提升服務的電子支付都會考慮。  對於消費者最關心的電子支付的手續費問題,鄭志昂明確表示,該費用由DiDi承擔,絕對不會轉嫁消費者,未來亦不會考慮向乘客收費。DiDi亦不會向司機收取任何行政費,至於司機的收款時間,將於T+2日到帳其登記的銀行賬號。  打分及投訴機制助提升服務  本港的士服務質素長期為人詬病,鄭志昂指出,過去三年多DiDi注重與司機溝通,不斷提升服務質量,App內的乘客打分及投訴機制亦有助提升服務。他續稱,DiDi全新App加入留言功能,用戶可預先告知司機個別要求,比如走哪條過海隧道、有寵物隨行等,亦有In-App內置即時通訊服務,乘客可與司機在程式內進行聯絡,另外亦有24小時線上客戶服務。而在司機方面,他認為,單純靠補貼其實是留不住司機的,過去三年DiDi十分重視與司機的溝通,早在2014年6月已在佐敦設有司機之家,並有近十名工作人員,隨時為司機解答如何使用App,逐步建立起一種互信的關係。  展望未來,鄭志昂坦言,先做好電子支付,提升用戶體驗,亦會考慮適合香港市場的新服務,包括代駕、租車等。鑑於香港法律法規,暫時無意提供內地盛行的專車及「順風車」服務。  另一邊廂,國際信用卡品牌Mastercard上月15日亦宣佈,與本地預約的士應用程式KTaxi合作,新增In-App電子付款功能。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乘客須向HKTaxi支付總交易費用的3%作為手續費,但司機接受Mastercard付款,將不會有任何額外費用。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解釋,HKTaxi現有客人及司機的數目龐大,認為3%的手續費對於乘客來說並非重點,客戶會更看重交易是否便利,加上推廣期間都會送給用戶100元的優惠券,故暫未有計劃降低交易費用。  HKTaxi 聯合創辦人 Kay Lui表示,自本月1日起試行後,的士司機的反應良好,目前該App有五萬名登記的士司機,其中5,000名的士司機已登記使用有關的Mastercard 電子支付服務,希望今年內App內全部司機均會登記使用。  運輸處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有18,163輛的士,包括15,250輛市區的士(紅色)、2,838輛新界的士(綠色)和75輛大嶼山的士(藍色),平均每日載客量接近一百萬人次。  多年前,其他電子支付八達通、TNG亦有嘗試接入本港的士,不過基本上以失敗告終。鑑於本港的士行業較特殊,每個車主及司機都是獨立個體,接入支付需安裝收費機及承擔一定的服務費,若果要司機承擔,確實很難令整個行業改變只收現金的習慣。內地科網巨頭一擲千金,可否改變香港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 ]]>

(Visited 7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