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參加一個「一國兩制和本土意識」的研討會,會上的討論嘉賓,除了傳統的泛民主派、建制派以外,又多了以本土意識為召號要求香港「自決」、「獨立」的代表。可見的觀點分歧實質上清晰將香港未來分為「一國兩制」、「本土意識」和「香港獨立」三種走向。 本土化(英語:Localization)是相對全球化而來的另一趨勢和潮流。由於全球化強調在市場與科技力量支持下,全球商品、消費乃至文化、價值觀和各地人們的行為模式都有趨同(convergence)的發展。本土化某種意義上反其道,強調全球化下的本土自身文化。 香港的本土意識因為近年中國發展,香港和內地融合越益緊密。他們認為回歸以來,內地的崛起,香港的生存價值受到侵襲,香港資源受到擠壓,需要捍衛。從最先提出香港優先,到要與中國內地切割,香港的本土意識一步步走向激進。 這其中應該區分的是,維護本土立場並不可怕,或許只是一國中兩制的另外一種表述。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香港設計主權回歸,治權自主的兩種制度,某種意義也就是為捍衛香港多年來實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形成的香港「本土」特色。由此為出發點,一國兩制和本土意識並非絕對對立,而是在原則上有共同之處,具體實施上有理論空間。但主張激進甚至獨立就與一國兩制的本意完全背道而馳,走上違法的歧途。 一國兩制需要磨合 香港有一類本土主張,強調的就是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革新保港,民主自治,永續自治」(《香港革新論》的口號)的自治派。希望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強化香港的自主性。在實踐過程中對「一國」和「兩制」的主導性有爭議和分歧。一國兩制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需要磨合也無非議之處。這種溫和的論理,是改良型的發展,只要不激進,應該可以接受,對香港的傷害不會很大。 而另類超越了本土主義的則走向了激進的對立面,是港獨派。其中有所謂的主張香港城邦自治及建立「中華聯邦」或「華夏邦聯」(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澳門)的城邦派、主張香港的主權因《中英聯合聲明》失效而應重新移交英國(繼而成為英國海外屬土、甚至自決前途)的歸英派、主張香港的主權應移交中華民國/台灣的歸華派/歸台派、以及主張香港「獨立建國」的。他們打著本土意識的旗號,卻走的很遠,不僅自己違法,也把香港綁上戰車。 有人說,港獨是一個偽命題,是不會有結果的歧途,這我同意。但即使激進者都知道無法實現港獨,卻依然激情四射,其目的為刷存在感。雖然他們自稱為本土主義,自稱是為香港價值,實質卻是在害香港。■]]]]> ]]>

(Visited 7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