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寇克大行動》至今未解之謎
近日一套關於二戰的電影環球公映, 賣座非常, 片名叫《鄧寇克大行動》(大陸譯: 敦刻而克大撤退), 由曾導《蝙蝠俠》的基思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電影取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法聯軍在歐洲的一次大規模撤退行動。
希特拉的命令救了英國人
整個撤退行動歷時9天, 從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最終,成功把40萬人中的34萬人從法國東北部港口鄧寇克, 用船撤回英國本土。救回來的這批部隊, 成為英國防守本土,後來反攻歐陸的主力。
英法聯軍撤向鄧寇克之時, 德軍正從西、南、東三個方向進逼鄧寇克,而德軍最接近的裝甲部隊離這個港口僅有16公里,只需半個小時即可沖入尚未做好防守準備的鄧寇克。此時德軍坦克部隊突接到希特拉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時為5月24日。
下這道命令背後的原因是甚麼?眾說紛紜,直到今日仍沒有定論。軍史學家從各個當事人的回憶錄以及當時的戰況翻找真相,但卻未能達致定論。
有一說指德軍需要為下一階段作戰保存裝甲部隊實力,擔心部隊損耗過度。另一說指德空軍司令戈林向希特拉保證空軍可以擔當消滅包圍圈中聯軍的任務。亦有雲鄧寇克外圍河道縱橫,不利坦克作戰,故希特拉叫停。
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 哈特則從心理角度切入, 認為希特拉性格變化無常,勝利之時反疑神疑鬼,害怕失敗,於是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亦有論者從政治角度分析,指希特拉故意放戰敗的英軍一馬,對英國人釋出善意, 希望英國會和德國簽和約。希特拉所著的《我的奮鬥》一書, 極度鄙視猶太人與斯拉夫人, 他指出日耳曼民族是最優秀的, 理應統治其他種族。而由盎格魯撒克遜人組成的英國人, 其實源自古代日耳曼的兩大部落。故希特拉釋善意論, 似較為可信。
可能改寫二戰歷史的一役
後來的歷史發展卻證明希特拉的想法,如果真有如此想法的話, 也只是一廂情願。英軍成功撤退, 令英國政府堅定了抗德的意志, 最後令德軍陷兩線作戰的困境, 重蹈一戰失敗覆轍。
歷史並沒有「如果」二字, 但如果不談「如果」, 又很難抒發那種恨錯難返的情感。
如果德軍裝甲部隊及時沖入鄧寇克港口, 敗退的英法聯軍將被衝散, 無法建立防守陣線, 只能輾轉於法國東北海岸, 無路可逃。如果多達40萬人的這支英法聯軍被消滅, 英國可能失去東山再起的本錢, 搞不好真的會跟德國簽和約, 而二戰的歷史亦可能因此改寫。那麼,現在的地緣政治格局又會是另一個模樣。